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灰色理论在深基坑支挡结构变形预测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深基坑支挡结构水平位移监测信息,应用灰色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对基坑的变形发展变化进行预测是一种有效手段,对深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预测中灰色模型的建立以等时距原始数据为前提,结合苏州某地铁车站的基坑开挖工程,通过灰色理论中的GM(1,1)模型对基坑开挖所引起的支挡结构的水平位移进行了预测,其预测结果与监测结果接近。结果表明,在GM(1,1)模型中,利用初期水平位移实测值来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的支挡结构的水平位移值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预测结果,并且其预测模型可以应用于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  相似文献   

2.
在房屋建筑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科学、实时、准确地分析与应用基坑监测数据对工程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结合某深基坑开挖项目,对深基坑监测数据利用回归拟合和灰色系统模型进行基坑沉降和水平位移分析与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论证不同预测方法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可靠性和适用性,进而指导深基坑开挖施工。  相似文献   

3.
在深基坑工程中,地下连续墙受土体压力影响会产生侧向位移,因此以灰色关联度分析理论为基础,以软土地质地区为研究对象,选择基坑深度、地下连续墙厚度、地下连续墙深度3个可量化的因素对地下连续墙最大侧向位移值影响的大小进行分析,指出地下连续墙深度的大小对地下连续墙最大侧向位移值的影响较大。该分析结果可为软土地区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韩俊峰 《石材》2024,(3):111-113
深基坑开挖施工中,位移控制是一个关键要素,直接影响整个基坑工程的安全稳定性。本文针对深基坑的开挖支护问题进行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文献总结法,结合某深基坑工程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开挖支护方案,利用FLAC 3D软件建立模型并分析工况条件,总结了深基坑开挖过程的水平位移结果。研究表明:采用FLAC 3D对深基坑开挖作业进行模拟,其水平位移预测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能为现场作业和位移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孙文涛  李军杰  刘欢 《四川建材》2012,38(6):141+147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实力的快速增长,深基坑工程的应用出现在地铁工程,高层、超高层建筑工程,甚至已成功应用于某些大型桥梁工程。一般深基坑工程的监测项目和方案往往根据基坑的安全等级、结合施工或监测单位的能力和经验来确定,一般包括基坑的整体稳定,维护结构的水平变形,围护墙的防渗止水等。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反馈也是对观测数据做某些简单的处理,然后结合工程经验对施工阶段工程的安全状况做出评价,并据此调整施工方案。然而,深基坑工程中的内支撑式围护结构中立柱的竖向位移控制往往经常被忽略,从而导致围护结构水平变形和周边地层位移过大,影响基坑整体稳定安全,严重的甚至导致基坑安全事故。因此,需要对深基坑立柱位移进行监测,并利用监测数据对其反分析其受力状态,从而对基坑进行加固,为基坑开挖的信息化施工提供条件,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6.
鉴于深基坑变形监测具有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灰色性等特征,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对基坑的变形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考虑昆明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变形特点,建立深基坑监测变形的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工程实例分析。研究表明,此方法客观准确、操作简便,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刘戈  冯双喜 《建筑技术》2014,(7):644-646
目前对深基坑周围管线沉降虽有一些监测手段和措施,但由于部分监测数据的缺失和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当监测数据反馈出规定的限值时,管线已经破裂或濒于破裂边缘,所以对深基坑周围管线沉降量的预测十分重要。天津地铁六号线换乘站深基坑施工中,对周围管线沉降进行风险预测,并利用灰色关联度理论来分析影响深基坑周围管线的关联因素,辅助了工程决策,为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铁深基坑变形是影响地铁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地铁深基坑变形众多影响因素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以及深基坑变形的非线性特点,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分别采用灰色GM(1,1)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和灰色-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对某地铁深基坑地表土体沉降进行预测分析,并将预测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得出各模型预测精度。工程实例分析表明,灰色GM(1,1)模型预测精度最低,BP神经网络模型次之,灰色-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由于集合了灰色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优点,预测精度最高,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对安全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施工安全风险愈发凸显,如何有效预测和分析基坑的变形,是保障其施工安全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利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初始权重和阈值进行优化,并运用MATLAB编制了基坑变形预测程序。结合宁波地铁某车站深基坑地下连续墙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的监测数据,建立了关于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对该基坑一测斜孔对应的围护结构水平位移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对于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预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对支撑施作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因而对基坑的施工安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在深基坑护坡工程监测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提出在工程中如何根据地下水位监测、深基坑支护技术监测、土壤位移监测等监测结果来具体完善设计方案,以此保证工程的质量与完工速度。从而得出在护坡工程中应考虑到在工程中水位变化和地质条件等多重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严格监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熊健 《山西建筑》2011,37(18):34-35
利用岩土工程的位移反分析法,并以偏压基坑的工程实例为基础,分别利用土体的HS,HSS模型,建立连续介质有限元正分析模型,得到基坑的位移场,然后与现场实际监测的位移场相对比,结果表明HSS模型相对HS模型与实际量测的变形趋势及规律更接近,并指出了偏压基坑变形及受力的特点,对类似工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郑州市某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全过程进行现场监测,通过分析坡顶水平位移、冠梁水平位移和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等监测数据,研究土钉墙-桩锚-内撑复合支护体系的变形规律;结合工程实例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将实测数据和数值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及参数适用性,进而总结了内支撑位置、锚索锁定值对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土钉墙-桩锚-内撑复合支护体系中坡顶水平位移主要由上部土钉墙控制;该体系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曲线大体呈P形,最大位移出现在内支撑附近,产生于钢筋混凝土内支撑形成强度之前;随内支撑标高上移,桩身最大位移点向基坑底面方向移动,在复合支护体系中内支撑标高的确定应以基坑外被保护对象的位置为依据;桩身最大水平位移所在位置随锚索锁定值的增大而下移,且最大水平位移值减小;当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时,可以通过适度增大锚索锁定值来控制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13.
The robustness of an offshore engineering design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maintenance management, where the latter needs a full knowledge of engineering analysis and predictions. An accurate estimation of offshore structural performance with time-varying effect is a keen technical issue. The traditional Markov chain model used for structural strength predictions suffers from the difficulty that some of the measurements or inspection data are largely different from the predicted damage conditi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terioration prediction method for maintenance planning in offshore engineering using the Markov models. Instead of traditional deterministic approaches, the Markov chain model is refined by expressing the transition probabilities as random variables. Through such development, the proposed model is able to estimate an interval for the deterioration of an offshore structure. An existing offshore structure located in South China Sea is used in this study for the demonstration purpose. The selection of transition periods of the Markov chain model is investigated. The use of the stochastic model in the prediction of maintenance timing is also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provide more reliable information on structural integrity compared to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相似文献   

14.
刘克文  崔力  林伟  张洪宽 《矿产勘查》2018,9(5):1049-1054
软土地区深大基坑开挖对周围土体及构筑物的位移有重要影响。以昆明市某软土区圆形基坑工程为背景,通过分析基坑支护结构、周围土体和动荷载作用下构筑物的位移监测数据,系统研究基坑开挖过程中位移变化的时空效应。结果表明:地表土体位移随着与基坑的横向距离不断增加而减小且基坑开挖对地表土体沉降量的影响范围大于对水平位移的影响范围;当有动荷载作用于软土区基坑周围构筑物时,基坑开挖对构筑物的位移有相对较大的影响;在基坑周围一定范围内,同一点处的水平位移和沉降量的变化具有相关性;基坑周围土体水平位移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并逐渐趋于0。研究成果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灰色马尔可夫链的武汉城市建设投资规模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弥补灰色GM(1,1)模型不适合预测随机波动性较大的数据序列等缺点,辅以无后效性的马尔可夫链与之结合,建立灰色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针对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规模预测问题,通过建立灰色马尔可夫链模型对其进行分析,得出武汉市城市建设预测投资数据,经过与实际投资数据相比较以及模型精度检验,证实所建立的灰色马尔可夫链模型的预测精度很高。运用本模型来预测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规模是可行的、其预测结果是可信的,也为武汉市城市建设的合理投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依托某实际工程,利用FLAC 3D软件建立了3种不同地层参数的基坑有限差分数值模型,验证了土体本构模型的硬化模型比摩尔-库仑模型更适用于基坑工程中,对比分析了裙边加固和满堂加固的加固效果,同时借鉴基坑底部被动区加固思路,提出了在软土深基坑中对开挖段进行超前加固,以控制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位移的方法。结果表明:裙边加固的合理加固宽度为0.5h(h为基坑开挖深度),合理加固深度则与坑底的地层条件密切相关; 满堂加固的合理加固深度可取0.3h,在某些基坑位移控制特别严格的情况下,满堂加固深度超过0.5h后,可考虑优先加固最后一道撑到坑底的土体; 开挖段的满堂超前加固可以使首道撑位置下移,为减少支撑道数提供了可行方案; 研究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进一步丰富了软土地区的深基坑变形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泥土搅拌加固软土深基坑土体是工程中常用的有效方法。本文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某地铁车站深基坑的数值计算模型,并对未加固和加固两种设计方案进行了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对两种方案的土压力、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以及邻近铁路路堤沉降的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轴水泥土搅拌桩对于软土深基坑加固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减少围护结构的侧向位移和地表沉降;当周边环境对基坑变形有严格要求时,对土体进行加固,提高土体强度是十分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北京某深基坑工程施工监测与成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北京某深基坑工程的支护设计、施工和监测方案,并对主要监测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时空效应显著,基坑开挖初期围护结构及地表会发生向上的位移,基坑深层土体开挖会引起较大的桩体位移和土体沉降,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深层土体开挖无支撑暴露的时间,及时架设支撑及浇注混凝土底板,减小土体侧向位移及地表沉降,由于基坑施工周期较长,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变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基坑变形预测的时间序列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分析灰色系统与神经网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实例分析,提出灰色系统用于基坑变形预测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灰色系统不宜用于地下连续墙水平位移的预测,在其它变形预测中也要慎用.建立了基坑变形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并用实例加以论证.研究表明,神经网络是解决基坑变形预测的有效方法,在地下工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