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改善电动轮汽车差速转向系统的转向路感,建立了电动轮汽车差速转向和整车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基于鲁棒控制理论,在保证H∞性能的前提下,设计了系统PID控制器,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H∞-PID控制的差速转向系统可在满足系统H∞鲁棒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系统的静态误差,提高差速转向路感系统的灵敏度和系统精度,使驾驶员获得更为满意的转向路感。  相似文献   

2.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自适应LQG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结构形式和性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3自由度的汽车动力学模型。 为克服实际EPS系统中存在的动态行为不确定性,采用自适应LQG控制策略。通过对模型参数的在线辩识,实现 系统的自适应LQG控制。在多种汽车行驶工况下,进行自适应LQG控制和LQG控制的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 应用自适应LQG控制比LQG控制的EPS有更好的鲁棒性,且能有效改善EPS的助力特性及汽车的转向特性。为 验证仿真结果,还进行装有EPS系统的实车试验。试验结果充分证明了所提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EPS系统可很 好改善汽车操纵性能。  相似文献   

3.
主动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机械与控制参数集成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建立汽车悬架和转向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主动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的集成控制系统。针对传统先设计结构参数后设计控制器易造成系统失去全局最优性能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的结构和控制器集成优化设计方法,将主动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主要机械结构参数和控制器的部分参数作为设计变量,以汽车的综合动力学指标为目标函数,进行同时优化。仿真计算和试验结果表明此方法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对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操纵轻便性和安全性等综合性能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引起的易漏油、结构复杂、拆卸困难等问题,以一种轻型车为试验样车,将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应用到试验样车的转向系统中,从而替换原有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以试验样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原车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与电动助力系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参考原车液压助力转向曲线,并通过分析计算地面最大阻力矩、最大助力转矩等实车参数,建立了针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助力曲线,并确定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电动机、减速机构、控制器、扭矩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主要参数;将关键部件组装为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并对实验样车做了改装,对改装后的样车进行了蛇形路面试验,并采集了试验过程中的助力电流与入手转矩的对应关系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改装后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可实现随速助力,并有一定的路感,转矩脉动小,具有较好的转向平顺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动力转向系统的发展概况及国内外研究及应用水平,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利用有关软件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相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卓敏  许超 《机电工程技术》2002,31(5):17-18,27
简述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现状,介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主要元件和其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展望了电动助力转向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基于单纯性法的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数学模型,对电动机采用PD控制,采用ITAE为目标函数,采用单纯形法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利用MATLAB中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框图和S-Function编写优化程序,对比优化前后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其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EPS的结构特点及分类,对EPS的研究与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阐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并对系统的主要机构及元件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相关的转向特性曲线,同时,对该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硬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EPAS)系统的构成与工作机理,给出了基于80C552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硬件总体框架介绍,并重点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电动机功率驱动电路和保护电路的设计,对所设计硬件系统的台架实验情况进行了介绍与分析。最后展望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电动轮驱动汽车差速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电动轮驱动汽车的差速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对驱动电机采用转矩指令控制、转速随动的方法实现电动轮系统的自适应差速。开发了电动轮驱动试验车。进行了转向行驶、路面不平及车轮半径不等等工况的道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电动轮汽车在各种行驶路面及行驶工况下都能保持良好的差速性能,具有自适应差速特性。  相似文献   

12.
梁洪 《机械与电子》2022,(12):34-38
混合动力汽车在转向过程中易受轮胎垂向载荷、侧向力等因素的影响,为保证其稳定行驶,提出了基于改进相对滑移率的混合动力汽车电子差速控制技术。考虑车辆驾驶时轮胎垂向载荷、侧向力和侧偏角等因素,运用刚体运动原理构建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学模型;以车外某点为圆心,通过阿克曼理论计算前轴内外车轮转向角,参考汽车质心速率推算内外车轮转向工况下行驶速度,明确双驱动轮转速;推算内外侧转速和驱动轮距真实转速的耦合关系,将相对滑移率拟作差速控制参数,计算车辆系统性能指标,利用线性二次模型推导差速控制规律,以系统性能指标最小为目标,构建车辆系统最佳差速控制器。结果表明,所提技术能将电子差速滑转率控制在极低水平,降低了车辆的打滑概率,显著提升了车辆驾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袁传义  陈龙  江浩斌 《中国机械工程》2007,18(14):1757-1760
通过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系统的数学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利用转向盘操纵转矩与理想转矩之差及其变化,通过PD控制器进行调节,以获得理想的助力电压;通过模糊控制器改变助力电机的电压系数以实时调整助力转矩;以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结构参数和PD控制器为优化对象,以转向盘操纵转矩、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为性能指标,用遗传算法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进行了多目标优化。台架试验证明,经多目标优化后模糊PD控制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能有效提高车辆转向的轻便性和稳定性,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根据菱形车转向系统转向拉杆机构前后对称的特点,为前轮转向拉杆机构建立了空间运动学方程。在ADAMS软件中建立虚拟样机模型,验证了运动学方程的正确性。运用遗传算法,以各连杆的长度和初始位置为参数,对车轮向左转和向右转的转角关系以及车轮跳动过程中的转角变化进行了优化。根据菱形车的结构要求优化出了相应的各连杆的长度和初始位置,为菱形车的转向机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孟涛  陈慧  余卓平  李莉  郑鸿云 《中国机械工程》2007,18(2):235-237,251
为了改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态性能,在基本助力控制的基础上引入了电机惯量补偿控制、电机阻尼补偿控制和力矩微分控制。由于电机惯量补偿控制和电机阻尼补偿控制中都需要用到电机转速信号,因此又给出了一种电机转速观测器模型。实车试验的结果验证了上述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改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态性能,能减小转向盘力矩的振荡和超调量,所使用的电机转速观测器的精度基本能够满足控制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串联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参数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YTK6605Q客车,结合我国城市交通的特点,从串联混合动力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出发,完成了YTK6605QHEV的参数匹配和性能预测,介绍了动力系统的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参数匹配的合理性及控制策略的先进性,为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控制策略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并且影响其控制策略的参数较多,要对这样的系统进行优化,常规的优化算法显得无能为力,模型的精确程度也直接影响了选取参数的可靠性.应用汽车动力性、排放性高级模拟分析软件AVL CRUISE,联合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合动力电动城市客车整车动态性能仿真分析模型,以百公里油耗和排放指标为优化目标,运用多目标遗传优化算法,针对欧洲、日本及中国的城市公交循环工况对混合动力系统工作模式的选择和能量流的分配进行全局优化,减少了运算时间,获得一组可靠的可行解,精确地确定出控制逻辑参数.该解集在很大程度上同时提高了原车的燃料经济性和排放性能,并且为混合电动车的设计和控制提供了一个适宜的选择范围,设计者可以按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的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