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中国石油格尔木炼油厂10万t/a甲醇装置循环冷却水系统水质差,换热器出现结垢、腐蚀等问题研制开发了水质稳定剂(水稳剂)LSH-406,并进行了工业应用。经过2个月的运行监测,结果表明,系统浓缩倍数大于4,20^#碳钢腐蚀速率小于0.075mm/a,不锈钢腐蚀速率为0.0005mm/a,每月污垢沉积速率小于15mg/cm^2。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水和回用水水质特点及炼油装置循环水系统工况条件,开发了环保型低磷循环水处理技术。在炼油装置循环水系统进行了3个月的工业试验,碳钢监测试管的平均腐蚀速率为0.032 1 mm/a,平均黏附速率为4.1875 mg/(cm2.月)(1月以30 d计),循环水处理效果良好;回用水占比提升至77.23%,循环水外排总磷质量浓度降幅为70%,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文章报道了用环境友好的复合缓蚀阻垢剂RP-98B处理软化水质循环冷却水的方法.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在0.3~5mg/L钙硬的水质中,使用100mg/L RP-98B,碳钢试片的腐蚀速率均低于0.025mm/a;在一套循环水量2500m3/h以软化水为补充水的循环系统连续运行3个月,不预膜碳钢监测试片的腐蚀速率均低于0.0015mm/a,循环水中的总铁离子可以控制在1mg/L左右,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计算饱和指数(L.S.I)为-2.35(小于0),稳定指数(R.S.I)为11.7(大于7.5)判定出是严重腐蚀型的水质。用临界p H值方法测得水的实际p H值小于其临界p Hc值(即7.5711.32),说明循环水不结垢,为腐蚀型水质。同时通过电化学及电感探针监测的方法验证,电化学测得循环水样的腐蚀速率为0.176 8 mm/a,电感探针测得的循环水样的腐蚀速率为0.162 8 mm/a,结果表明A炼油厂循环水质为严重腐蚀型水质。  相似文献   

5.
采用旋转圆柱电极法测试了20号碳钢在循环水中不同流速下的极化曲线和腐蚀质量损失曲线,分析了不同流动速度(0.3,0.5,0.8,1m/s)对其腐蚀行为的影响及相关机理。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了试片表面腐蚀形貌。试验结果表明:循环水流速对碳钢在循环水中的腐蚀行为有重要影响,循环水流速0.5 m/s是该体系下20号碳钢腐蚀速率的突变点。  相似文献   

6.
以复合水处理剂RP-98直接处理超低硬度、碱度的强腐蚀性循环水,实验室动态模拟结果为;碳钢试管的腐蚀速率0.0381mm/a,粘附速率6.51mcm。代替国外同类药剂用于超高压聚乙烯装置循环水系统,连续运行2160小时,现场监测换热器的碳钢试管平均腐蚀速率为0.0025mm/a,平均粘附速率为6.21mcm,均达到总公司很好级标准,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AEC(Alkyl Epoxy Carboxylate,环氧化烷基羧酸盐)非有机磷系循环水处理技术在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合成橡胶厂75#循环水场的工业应用情况。应用结果表明循环水的浓缩倍数由2.9上升到6.18;系统的补水量由29.02t/h下降到24.25t/h;系统的腐蚀速率由14~72μm/a下降为23~30μm/a;采用国产AEC系水处理剂,药剂费可降低11.453万元/a;设备维修、更新费下降16万元/a;总经济效益37.9万元/a。  相似文献   

8.
高硬度、高碱度循环冷却水加酸处理过程的腐蚀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报道了采用加酸水处理方案处理超高硬度、碱度水质的方法.在钙硬加总碱大于500mg/L的补充水质中,使用加酸处理方案,浓缩倍数可大于3.0,动态模拟试验试管的腐蚀速率为0.0164mm/a,粘附速率为8.6mdd.在一套有物料泄漏现象的炼油循环水系统连续运行一年多,平均腐蚀速率小于0.075mm/a.  相似文献   

9.
以新型有机腑羧酸缓浊阻垢剂为主剂的复合水处理剂RP-93为关键技术,以新型高效非氧化型杀生剂RP-74为配套技术,直接处理低硬度低碱度的强腐蚀循环冷却水,试验室动态模拟试验结果:碳钢试管的腐蚀速率0.023mm/a,粘附速率7.85mcm。在炼油装置循环水系统连续运行4068小时,现场监测换热器的碳钢试管平均腐蚀速串0.186mm/a,无孔蚀现象,平均粘附速率3.56mcm,水中细菌总数小于4.2×10~4个/mL,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后的化纤污水水质特点和化纤装置循环水系统工况条件,研究开发了污水回用循环水水质稳定技术。该技术采用杀菌剂和复合缓蚀阻垢剂,在某企业化纤装置循环水系统应用2年的结果表明:现场监测试管平均腐蚀速率为0.042 mm/a,平均黏附速率为133.20 mg/(cm2•a),均优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循环水考核指标,完全满足生产装置对循环水的要求,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梅志荣 《物探装备》2006,16(2):131-133
磁盘作为存储介质,因其数据读写的高速性和高性价比被广泛使用。本文介绍了磁盘存储的特点、磁盘存储数据传输技术以及常用的磁盘数据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12.
手性拆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消旋体拆分是获得单一手性化合物的重要途径。综述了近年来在对映体拆分中发展较快的色谱法、电泳法和膜拆分法,并简要介绍了近期色谱技术在对映体制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排水采气工艺选型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曲林  曲俊耀 《钻采工艺》2005,28(2):49-51
排水采气是裂缝-孔隙(洞)型水侵气藏二次采气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手段,目前运用于有水气藏的排水采气工艺较多,如何根据气藏、气井和地面的情况选择理想的工艺类型,达到最好排水采气效果的重要性体现出来。根据四川气田实施排水采气的经验总结出工艺选型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油田往往是由不同三维地震工区组成,不同时间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由于各区块采用不同的处理系统、流程和参数,处理后的地震资料存在时间、振幅、频率和波形等波组特征不一致的问题,地震解释成果的闭合问题较严重。为此开展了三维连片处理技术研究,包括子波整形技术、振幅匹配技术、向高频率端匹配的处理技术、相位匹配技术、叠加速度匹配技术以及三维测网拼接匹配技术等。西江-惠州工区三维地震资料维连片处理结果表明,处理后的地震剖面在振幅、频率、相位等波组特征方面有很好地一致性,信噪比、分辨率、保幅性明显提高,地震资料处理质量的提高证明了三维连片处理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现代测井技术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测井技术是现代石油工业中高新技术含量最多的技术门类之一。现代测井技术是随着当代基础学科和其它技术学科的飞速发展而诞生、发展的。现代测井技术经历了数字测井、数控测井和成象测井3个发展阶段,在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中已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改进国外现代测井技术,我国测井界研制与开发了新型的测井仪器和信息处理系统,目前已成为世界四测井强国之一。必须加强现代测井技术的基础实验和前沿技术的研究和投入,创建与发展中国的新型现代测井技术,参与国际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中油股份公司物探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油股份公司物探队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储备,已拥有一支150多个地震队的庞大物探技术服务力量,达到年采集能力二维10×104km、三维近4×104km2,居全球陆上采集第一。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队伍。已形成以6项采集、6项处理和11项解释技术为主体的系列配套主导物探技术,正在发展针对复杂地区的3项采集处理技术,积极跟踪储备3项前缘物探技术。然而,中油股份公司石油天然气勘探面临的对象越来越复杂,随勘探程度的深入对地震资料要求不断提高,只有不断发展地震勘探技术,形成系列配套特色技术,攻关关键瓶颈技术,跟踪前缘技术发展,才能推进中石油勘探开发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空分装置的噪声主要来自空压机组和分馏放空系统。其主要控制技术有管道隔声和吸声、安装消声器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单片机的广泛应用,分析了单片机应用系统中的干扰源和干扰的危害,并给出了抗干扰措施。论述了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技术,并结合现场应用,指出了采用单片机系统工作时抗干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储层预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孔、洞、缝相互配置及储层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在三维空间分布很不稳定,非均质性极强,定量预测的难度大。在地质综合研究基础上,综合应用相干数据体分析、稀疏脉冲地震反演、随机模拟地震反演等多项技术,对新疆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藏进行了研究,分类描述出未充填-半充填溶洞型储层、Ⅰ类储层、Ⅱ类储层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经后期钻井证实预测结果与实钻情况比较符合。该方法在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储层定量预测方面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Bangladesh is one of the poore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on a small land with a vast population. Natural gas is the only significant commercial energy resource of the country, and, therefor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largely depends on the judicial management of the valuable resource. Estimation of gas-in-place (GIP) and gas reserves are very crucial for the national policy related to energy planning, use, and sale. A wide variety of estimations is reported in different sources over time, which has created a general perception of uncertainly, both lo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This article highlights the engineering sources of this uncertainty by presenting an interesting comparative study of GIP and gas reserves using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volumetric, material balance, and flowing material balance [FMB]) for a number of gas fields in Bangladesh. The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latest estimation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itially estimated. This is because of the inclusion of some new information from development wells, as they have been available. Also, the article has highlighted the benefit of using FMB technique compared to using the conventional material balance techniq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