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代理学名儒,他的家庭教育思想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孝悌仁爱、勤俭节约、谦虚谨慎、读书明理。通过曾国藩家书来研究曾国藩的家庭教育理念,总结其成功的教育经验,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国藩的理学思想及理学用世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在学术上“一宗家儒,不废汉学”,兼取二者之长。他的哲学思想主要渊源于程朱理学共有所发挥,特别是带有注重实际的理性特点,其理学经世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适合于当时的实际需要,应该说是其哲学思想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先秦儒家,荀子首先提出了“礼法”概念,开启了儒家礼的法典化进程。荀子释礼为法,将礼从内在心性引向外在法典,展现了儒家内部的礼法观变革;又以礼纳法,批判了法家以严酷刑律治国的思想,提出以礼为国家法典之主导的思想。苟子的礼法思想,以“重建”整个社会制度为归旨,故而为儒家进入政治生活领域打开了通道,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誉,礼仪制度由来已久,在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体系,服装文化为集中地反映出各种礼制礼仪规定。在我国传统服饰中,“合礼”而又“合理”的服饰是服装发展的主流,它主导了数千年的服装流向,形成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华所在。但在一些特定的政治、文化等背景之下,受到特定影响的服饰也存在着“合礼”而不“合理”或“合理”而不“合礼”的现象。“礼”与“理”之间的矛盾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5.
森有礼“尚武”教育思想是其国家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贯彻“忠君爱国”为第一要义、推行和强化“顺良、信爱、威重”的武士道精神、大力提倡“国民皆受军事训练”、高度重视“教室外教育”、全面构建衔接配套的“国民教育计划”等五个方面.其产生原因可从个人经历、时代背景以及逻辑理性获得解释.森有礼“尚武”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因其染上了浓厚的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也还存在很大积弊.  相似文献   

6.
湘军创始人曾国藩以“训练之才”自称,他在继承我国传统训练思想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军事训练思想。在其军事训练思想指导下,湘军经过较为系统、严格的军事训练,最终成为一支维护晚清统治的武装劲旅。除去其政治色彩不论,研究其军事训练思想对于全面推进我军军事训练转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齐志家 《饰》2005,(2):11-14
先秦儒家服饰德性观念作为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正统服饰观念,它是以先秦社会整体呈现的礼文化特征为基础的。其服饰观念的形成直接源于春秋社会礼文化发展的内在转向,即从“礼仪”到“礼政”的德性文化方向的转向,并通过孔子“以仁释礼”的学说来最终形成并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8.
西周时期的“礼射”,是射箭比赛与西周尊礼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研究发现:西周的礼射不仅具有军事功能,而且具有教育教化作用,随着“礼”与“乐”结合的深入,礼射在西周末期成为一项高雅的娱乐活动,具有娱乐性,其完善的竞赛规则和程序更是我国早期竞技体育运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陈亮是南宋著名的事功学派爱国教育家,他以儒家经典、历史文献、诸子学说和对认识现实及解决实际问题有用的各种知识为教育内容,运用了各种教学原则和方法来达到其培养“非常之人”、“成人”的教育目的,并在同理学教育家朱熹等的论战中,形成了一套独具体系的教育思想。陈亮的教育思想中,不少内容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至今仍能给人们以某种启迪。  相似文献   

10.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誉 ,礼仪制度由来已久 ,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体系 ,服装文化较为集中地反映出各种礼制礼仪规范。在我国传统服饰中 ,“合礼”而又“合理”的服饰是服装发展的主流 ,它主导了数千年的服装流向 ,形成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华所在。但在一些特定的政治、文化等背景之下 ,受到特定影响的服饰也存在着“合礼”而不“合理”或“合理”而不“合礼”的现象。“礼”与“理”之间的矛盾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伦理道德观、审美标准与人们的穿着心态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 ,服饰合不合“礼”与“理” ,能够从社会的各个时代、各个方面折射出人们的心态。  相似文献   

11.
宋代理学对诗学的影响在何种层面上发生一直众说纷纭。事实上,理学的性、情观对宋人思想观念影响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文人思想结构的改造,理学性、情观影响到此一时期诗人的创作思想。宋人“以意为诗”论中就渗透了理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它同时也铸就了宋人诗歌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五常论”为文化根本。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企业管理可借鉴儒学思想中的精华为我所用。立足于儒学传统思想的精华“仁义礼智信”,结合当前中国企业管理的实践,阐述了儒学文化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及其对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以儒家“圣贤”作为自己理想人格的曾国藩对伦理道德修养十分重视,本文拟就其对道德修养的重要性、道德修养的内容和方法作一初略探讨,以图加深对其思想言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亚细亚”式的历史道路决定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礼制模式、礼仪文化的形成。在殷周宗法制的背景下,礼制的完善直接促成了中国古代冠服制度的确立。基于《周礼》的早期冠服礼制体现了效法“天地之德”的伦理精神。“礼”文化在春秋后期的内在转向(从“礼仪”到“礼政”)进一步对古代服饰提出了“人伦之德”的德行要求。从而影响了古代服饰成为一种政治统治的工具,一种思想道德的附庸,丧失了其自身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在汉代中华民族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李陵率五千步卒奋战绝域全军覆亡的军事事件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意义和很高的审美价值。李陵精兵报国的理想追求与汉武帝的极权意志、李陵“以少击众”的军事思想与汉武帝“任人唯亲”军事路线的冲突是酿成李陵军事悲剧的根源。李陵军事悲剧对当时相关事件和人物,对后世文学创作和人们的审美观念、伦理观念具有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孔子丧葬思想的根本是基于礼的“仁爱”有差、“尊卑”有别的制度,而墨子丧葬思想的根本是基于利的“兼爱’’无差、“尊卑”无别的制度。由于二者所处时代性的差别,虽然在一些丧葬的具体问题上有相近的观点,但其丧葬思想的根本点是不同的,在“利”与“礼”、“仁”与“兼”两个方面都鲜明地体现出了这种思想上的对立。  相似文献   

17.
‘文革’语言呈现着军事用语泛化的表征,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极左思想和“处处是战场”、“时时要斗争”的行事方式是军事用语泛化的原因所在,对此类军事用语泛化应予以警示。  相似文献   

18.
徽州传统村落的空间生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选择朱熹《家礼》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思想在徽州村落建设中的体现。以村落空间、祠堂建筑空间布局、住宅建筑空间布局以及置祭田制度四个方面为切入点,系统的解读了《家礼》这部礼学著作对于徽州村落空间形成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从“人格美学”这一新视角来探讨儒家的美学思想,指出儒家人格美学的思想建筑于性善、复性这一基础上,其塑造人格美的途径是从教育入手,教之以礼、乐、射、御、书、数,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把艺术美与人格美融为一体。以“仁”为核心,以道德修养、性格修养、行为修养为骨架,实行“中庸”之道,“和为贵”。 “和为贵”,从家庭亲属关系、社会人际关系及国际关系之间来看,今日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宋八大家”称谓的确立及其古文的传播,都是在理学思想的观照下,并经理学家之手实现的。理学家选评八家文章,主观目的在于疏浚源流,廓清道统,抬尊理学;以文阐理,假手评点,规范写作;借力举业,传播理学。理学家重道轻文的观点渗透到了诗歌、古文写作中,更借助私塾的教育系统而广泛传播,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