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发展不同阶段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兼具时代感与民族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生动诠释,其在每个具体的社会历史阶段都蕴含着具体的思想内涵和理论特征: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特征理论进行了探索发展,形成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时代特征理论的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时代特征理论.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提出并执著的坚持新中国的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周恩来的这一论断科学的确定了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知识分子的理论,也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重新为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正名,进而制定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是他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杰出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3.
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形成了科学的阶级观。深入研究邓小平的阶级观,对当代中国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当代中国意义及其命运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命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及其实践,要求我们不能对阶级进行狭隘的政治解读,必须从“阶级斗争”和“左”倾意识形态话语下解放出来,并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进行与时俱进的当代转换。坚持从“阶级分析”到“以阶层分析为主”方法的转换,树立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对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毅在长期的中国武装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其富有时代特征的知识分子理论与政策,一是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人民的知识分子,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的论断,为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作科学定位;二是尊重知识,重视知识分子在军事、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三是为知识分子提供工作条件和生活便利,让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道德伦理思想为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基本特色是以人为中心、以道德之仁为本位。虽然孔子的道德伦理思想由于其历史的原因和阶级的局限性,而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的、唯心主义的倾向和理想主义色彩,但是,这并不影响孔子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今天,我们研究和探讨孔子的道德伦理思想,挖掘其道德伦理思想中的精华和核心价值,对于我们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切政党无不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首要前提.党的性质的判断标准与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要求决定了党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紧密的联系,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社会的影响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内在要求。我们党的奋斗历史也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繁重任务,党要实现新的历史使命,更加需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8.
于雷 《商品与质量》2012,(Z3):105-106
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的认识,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发展进程,对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规律,深化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找到了社会主义国家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方向,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工人阶级是我党赖以生存的阶级基础。虽然新形势下 ,我国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等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他们仍然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是我党不可动摇的阶级基础。我党只有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 ,努力扩大群众基础 ,才能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 ,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才能担负起领导全国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应当怎样走所做的艰辛探索和不懈追求:一、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讲话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二、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步入正轨;三、江泽民的“十二重大关系”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中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对发展观提出问题出发,以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视角,分析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关系,对科学发展观进行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落脚点在于培养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从思想领域构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人生价值观。作为软性的价值思想,在大学生的行为导向上往往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同时需要注重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地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创新创强"着眼于大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理论预期上产生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从本质上来看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两者的结合要从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入手,从理论的逻辑衔接上切入,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通过行为诠释社会核心价值观内涵,做到知行合一,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使中国梦的实现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为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创造了决定性的前提条件.邓小平同志多次提出:关键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些年来,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过程中,提出和阐述了一系列新的概念、新的论断,取得了辉煌的理论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它标志着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上,产生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介绍了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社会主义社会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认为周恩来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思想,既对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民主,在不同的阶级、国家和人文视野下,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内涵本质和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以人为本的民主,是符合我国国情和人民群众需要的民主,是以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为基本目标的民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践行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走群众路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谢觉哉是中国近现代新民主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杰出法学家。其立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立法理论与中国具体国情的结合。二是坚持法律的阶级属性,在立法中充分体现人民意志,努力通过人民立法构建社会主义中国的法律体系。三是尊重法律自身的规律,在立法过程中兼顾法律的时代性与稳定性,注重充分运用发挥立法技巧,同时注意将立法与司法相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正>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这个理论的确立,对全党的指导地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了加深对这个理论学习和理解。本文对这个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作一点探讨。 任何一个新的理论的形成,有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历史条件和发展过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一样,也有萌芽,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江泽民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三个代表”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度出发,对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三种相关的文化建设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从先进文化所具有的新的理论高度、新的理论基础、新的理论视野三个方面,论述了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他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和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等重要逻辑论断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研究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蕴涵的和谐思想对于今天更好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在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创新。建国后中13t共产党人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出发,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毛泽东根据建国初期的客观实际情况,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艰辛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