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谭刚毅 《华中建筑》2004,22(5):137-141
2家园再造:现实环境的调适与原乡的模拟 (1)现实环境的调适 这些村落的主体部分——民居与附近其它村落的并无什么区别,都是典型的福建或方厂广东民居的三间两廊形式(图15-16),这也是中国合院式住宅的一个原型。  相似文献   

2.
郭湛 《华中建筑》2000,18(1):15-16
简述拉普普特的环境行为研究学,对环境蕴涵意义的挖掘,环境意义对于规划设计的积极作用以及对拉普普特研究方法的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3.
北美都市区建成环境与公共健康关系的研究述评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显著改变了城市建成环境的特征,带来居民体力活动缺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肥胖、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增加。建成环境作为城市规划建设在空间上的反映,是影响居民体力活动和健康的重要载体。从建成环境规划与优化的视角来鼓励公众体力活动、提升健康水平,成为国外城市规划新的理念。北美都市区对"建成环境—公共健康"互动关系的研究已有丰富成果,并实施应对健康问题的体力活动建议导则与建成环境规划设计策略。研究重点论述土地利用、交通系统等建成环境因素对体力活动和健康的影响作用机制,进而借鉴北美都市区的公共健康问题的规划应对,为缓解我国城市健康问题和推进健康城市建成环境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为更有效地建设步行社区,提升公共健康水平,拓展对建成环境和行人安全关系的理解十分重要。在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归纳了应用广泛的"D指标",全面梳理建成环境对步行性和行人安全性两方面的影响。在案例分析中,通过控制空间自相关,论证了行人安全性与D指标的相关性,指出步行指数对于步行性和行人安全的意义的差异。城市规划师和政策制定者应进一步评估传统意义上的步行友好场所是否给行人提供了足够的安全保障,未来开展促进步行的研究时,应同时考虑提高行人安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金兰  陆伟  孙佩锦 《新建筑》2022,(4):100-105
可步行性是建成环境支持和鼓励行走程度的综合性指标。目前,国内尚未开发和应用一种本土化的对可步行性进行测度的方法。首先,在研究总结国外可步行性测度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宏观层面的可步行性测度方法,再利用街景图像识别技术,建立微观层面的可步行性测度方法,从而实现对不同空间分析单元进行可步行性的测度。进而,利用SPSS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探索可步行性与居民步行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验证其有效性。最后,根据可步行性测度方法的有效性检验结果,对大连市行政街道的建成环境进行可步行性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的可步行性呈现中部地区高,由中心向外围递减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对于人居环境设计来说,防卫安全主要体现在通过物质环境设计来预防犯罪,强调借助于物质空间环境的改善,增加潜在犯罪者实施犯罪的难度,增大发现和阻止犯罪的可能性,减小潜在犯罪者实施犯罪的机会,进而加大潜在犯罪受害者的安全保障。文章以CPTED理论作为基础,探讨了建筑外环境与犯罪的关系,并以长春市高科技广场为例,分析了该广场在防卫安全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善策略。  相似文献   

7.
环境的意义是通过使个人化而产生的,即通过占有它、完成它、改变它而产生环境的意义。研究以使用者为认识主体的建成环境的意义,最终必然追究到使用者是如何认识环境并赋予环境意义的。在传统街区的特定背景下,这一“使用者”不仅包括建筑与建筑环境最初的建造者与使用者,也必须包括历代的改造者与使用者,而现今的使用者则更应着重研究。  相似文献   

8.
9.
在城乡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大背景下,如何系统、精准、人本地处理好城市社区建成空间环境、人的行为以及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复杂联系,始终是城市规划研究的核心议题。文章尝试以市井文化传承载体-农贸市场为切入点,结合设施空间分布与微观时空行为序列分析,探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科学配置和基层社区生活圈的健康组织模式,提出面向未来健康城市的社区建成空间环境治理途径和组织机制,旨在为营造健康完整的社区提供科学合理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