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研究了氯化四-(对氯苯基)铁卟啉T(p-Cl)PPFeCl催化氧化邻硝基甲苯的表观动力学.在确定邻硝基苯甲醛和邻硝基苯甲酸为主要产物的基础上,建立了连串反应模型和速度方程.根据不同温度条件下所测得的反应速率常数,确立了邻硝基甲苯氧化生成邻硝基苯甲醛的第一步反应为一级反应,且表观活化能为99.5 kJ/mol;而邻硝基苯甲醛氧化生成邻硝基苯甲酸的第二步反应为1/2级反应,且表观活化能为82.9 kJ/mol.通过比较两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反应速率常数,发现升高温度有利于邻硝基苯甲醛的生成,且反应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2.
氯化苄光氯化反应宏观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毅  乔旭 《精细化工中间体》2006,36(2):59-62,66
通过运用新型的内环流反应器对氯化苄光氯化反应机理和宏观状态的分析,建立了氯化苄氯化的连串反应动力学模型。经参数估计,得出了在95~125℃温度范围内连串反应的宏观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两步反应活化能分别为Ea1=28.14×103J/mol、Ea2=58.37×103J/mol,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根据模型,得到苄叉二氯在反应体系中能达到的最高摩尔组成为0.7和不同温度下的反应时间,为苄叉二氯的生产工艺条件的确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沥青纤维在不熔化过程中,同时伴着氧的增加和脱除,含氧量的变化又会体现在沥青纤维的增重及失重上。使用热重分析仪(TG)研究沥青纤维在空气中的热氧化行为,考察了从120℃升温到410℃的质量变化,以及分别在230和290℃恒温过程中的质量变化。将氧化过程中含氧官能团的生成和脱除视为同时发生的两个连串反应,用连串反应动力学模拟计算了氧化过程中的纤维重量变化并计算了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氧化和脱氧反应均为一级反应,用连串反应可以很好地拟合沥青纤维的氧化增重过程。用恒速升温的非等温动力学可以分别计算出氧化反应和脱氧反应的频率因子和活化能,并据此可以计算不同温度下两种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变化。低温时氧化反应速率常数k1明显大于脱氧反应速率常数k2,随着温度的升高,k1和k2均增大,但k2增加的速率k1,达到290℃时k1和k2相等,290℃后k2k1,与实验结果先增重后失重相吻合。同样用连串反应动力学模拟了恒温过程中纤维的质量变化,也具有很好的拟合度,但所得到的反应速率常数k1和k2与恒速升温反应相比明显要小,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文献的实验数据,计算了明胶的柠檬酸水解反应的反应级数、表观反应速率常数、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等动力学参数,得到了反应速率方程式。并求得实验温度范围内的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公式。对明胶的酸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推得的机理动力学方程和实验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针对乙酸光氯化制备三氯乙酸反应过程,采用带有溢流的环流反应器,在半连续条件下测定乙酸、氯乙酸、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乙酸光氯化反应过程的宏观动力学方程,考虑到C l2与乙酸、氯乙酸和二氯乙酸的反应存在竞争性,通过引入“竞争因子”提高各组分浓度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拟合度,并估计出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加入“竞争因子”的平行-连串宏观动力学模型能准确地反映乙酸光氯化合成三氯乙酸的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6.
《化学工程》2017,(11):59-63
在反应精馏制备氯乙酸甲酯的生产过程中,反应动力学研究对该工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反应动力学研究是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物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经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得到反应活化能、反应速率常数等动力学参数,进而得到反应动力学模型。文中主要研究了在间歇反应釜中,甲醇与氯乙酸直接酯化反应制备氯乙酸甲酯的本征反应动力学。通过比较验证,动力学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良好,可为反应精馏过程的模拟提供动力学数据。  相似文献   

7.
磷钼酸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反应精馏过程所涉及的温度范围内对磷钼酸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进行了实验研究,测定了两个温度(110℃,120℃)和四个磷钼酸浓度(0.20%,0.40%,0.60%,0.80%)下的反应速率数据,获得了该温度和催化剂浓度范围内的反应动力学表达式和反应速率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对乙醇和乙酸均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随磷钼酸浓度呈线性增长.  相似文献   

8.
谢煜  王玉军 《化工学报》2021,72(12):6254-6261
哌拉西林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它是利用氨苄西林水溶液和4-乙基-2,3-二氧-1-哌嗪甲酰氯(EDPC)的二氯甲烷溶液在油水界面处反应得到的。利用恒界面池研究界面表观合成反应动力学,确定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详细讨论了搅拌速率、比界面积、pH、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速率大于250 r/min时出现与搅拌强度无关的化学反应控制“坪区”,在“坪区”下,反应速率常数随比界面积、pH、温度增大而增大。通过温度与反应速率常数的关系,得到反应的动力学数据与热力学数据,并通过与密度泛函理论(DFT)结合推导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
在130~160℃的温度范围内,以含有一定量乙苯氢过氧化物的乙苯溶液为引发剂、氧化镁固体为稳定剂,采用半间歇反应,研究了乙苯液相过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建立了详细的表观动力学经验模型。利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数据,用matlab对动力学模型参数进行了拟合,确定了主、副反应的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常数,并由Arrhenius方程求出了各反应的活化能。模型计算值和实验数据十分接近,说明建立的表观动力学经验模型是符合反应实际的。  相似文献   

10.
硫酸氢钠催化合成乙酸乙酯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硫酸氢钠为催化剂,乙酸与乙醇直接酯化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动力学。在不同条件下测量了反应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计算得到硫酸氢钠催化下的酯化反应速率常数。实验结果表明,硫酸氢钠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反应为二级可逆反应。在实验温度(60~90℃)和催化剂浓度(0.3%~2%)质量分率的条件下,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及催化剂浓度的关系可表为Arrhenius方程形式的函数,反应活化能为45.28 kJ/mol,指前因子则与催化剂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液相色谱法测定氯乙酸中乙酸和二氯乙酸含量的分析方法,计算出氯乙酸的含量,并与现行工业氯乙酸国标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证明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简洁、快速,分析结果准确,在氯碱行业具有推广运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单体酸混合物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生产二聚酸时得到的副产品单体酸的化学组成的GC MS分析方法,样品首先用质量浓度为140g/L KOH M eOH进行甲酯化,然后用GC MS进行分析和鉴定,共鉴定出棕榈酸、肉豆蔻酸、10甲基月桂酸、12甲基十四烷酸、十八烯酸等13种物质,总脂肪酸的质量分数占76.71%,其中饱和酸占66.36%,不饱和酸占10.35%,其中直链酸占饱和脂肪酸的41.02%,支链酸即异构酸占饱和脂肪酸的58.98%。  相似文献   

13.
以酸活化膨润土催化合成阿司匹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在自制酸化膨润土催化下合成了阿司匹林;探讨了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及最佳催化条件。结果表明:酸化膨润土对阿司匹林的合成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收率可达:90.44%。  相似文献   

14.
在填料塔式反应器中 ,以酸酐为催化剂 ,通过改变反应温度、酸酐 /乙酸配比等条件 ,对酸酐催化乙酸氯化制一氯乙酸的反应进行了研究 ,找到合适的反应条件为 :反应温度 110℃、醋酐 /乙酸质量比大于 12 %、醋酐催化剂的加入方式采用与乙酸预混合后再加入法。结果表明 :以填料塔为反应器进行反应精馏制氯乙酸是可行的且无二氯乙酸等深度氯化副产物的检出。  相似文献   

15.
Dihydroxystearic acid (DHSA) was prepared from palm oleic acid and characterized by chromatographic and spectroscopic methods (gas chromatography,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s well as wet chemistry. The crude product has a melting point of 62°C, acid value of 179, saponification value of 178, and hydroxyl value of 196. The yield was about 90% based on unsaturation. The product obtained was found to contain DHSA, saturated fatty acids, and unknown products. DHSA is soluble in alcohol, and its solubility decreased by increasing the alcohol chain length. An irritancy test of DHSA indicated that purified DHSA is nonirritating.  相似文献   

16.
陈嘉甫 《无机盐工业》2007,39(12):31-33
在作者开发的高速反应器一步法制专用级次磷酸钠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生成的次磷酸钠和副产的亚磷酸氢钙用离子膜电渗析法制成纯度更高的次磷酸及亚磷酸产品,产品质量升级,回收利用了副产亚磷酸氢钙,并减少了原料烧碱的用量。该新工艺成本低,能耗小,无三废排出,产品多样化,属循环经济、环境友好新工艺。  相似文献   

17.
酸酐催化乙酸氯化制-氯乙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填料塔式反应器中,以酸酐为催化剂,通过改变反应温度、酸酐/乙酸配比等条件,对酸酐催化乙酸氯化制一氯乙酸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找到合适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10℃、醋酐/乙酸质量比大于12%、醋酐催化剂的加入方式采用与乙酸预混合后再加入法。结果表明:以填料塔为反应器进行反应精馏制氯乙酸是可行的且无二氯乙酸等深度氯化副产物的检出。  相似文献   

18.
胡海渴  姜萍  杜青林 《陕西化工》2014,(4):598-599,606
以没食子酸与乙酸酐为原料,对甲基苯磺酸作催化剂,合成三乙酰没食子酸,考察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酰化反应较佳的工艺条件是:n(没食子酸)∶n(乙酸酐)∶n(对甲基苯磺酸)=1∶2∶0.5,反应时间为1.5 h,反应温度为60℃,此时三乙酰没食子酸的收率为77.58%。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reports the electrohydrodimerization of pyruvic acid to 2,3-dimethyltartaric acid in sulphuric acid medium (0.5 M H2SO4) on a lead cathode. The main products detected were lactic acid and 2,3-dimethyltartaric acid. The selectivity towards the formation of 2,3-dimethyltartaric acid was studied vs. pyruvic acid concentration in sulphuric acid solution, at −1.1 V vs. MSE. The best selectivity of 2,3-dimethyltartaric acid reached 69% for an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1.7 M pyruvic acid. The yield of pyruvic acid was 84%.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反应诸因素对水杨酸重排法制备对羟基苯甲酸产率的影响,推荐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70min,反应温度240℃,水杨酸与KOH的物质的量比为1:1.1。按重量法计对羟基苯甲酸的收率超过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