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以西南地区某净水厂为例,介绍了使用预沉池应对高浊度水时,工艺的设计参数选取和设备配置情况,并对现有预沉池应对突发高浊度原水情况进行了分析介绍,提出了预沉池在高浊度原水进水情况下的具体运行管理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河包头画匠营子取水工程平流式预沉池,采用自然沉淀的整体模型试验研究。试验是在完成了模型设计和配制出六组模型砂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模型试验研究,最终为设计部门提供原型池的主要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3.
对高浊度不浑液面沉速与光密度间关系进行了理论探索,在此基础上利用黄河泥沙或浑水实测分析,得到了精度较高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4.
对高浊度水混凝沉淀中影响浑液面沉速的因素含沙量、PAM投量、颗粒的比表面积、速度梯度、搅拌时间,运用π定理进行分析,得出关系式,并用黄河陕西大荔段泥沙做试验,用多元函数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回归公式,用6组沙样检验,其相对误差在1.02%-21%之间。  相似文献   

5.
针对内蒙古磴口高浊度水净水厂水处理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在选择常规处理工艺的同时,采用辐流式预沉池降低原水的浊度,使水厂出水满足了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为高浊度水水厂建设和改造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浊度水的絮凝沉淀主要是投加聚丙烯酰胺 ( HPAM) ,而投加量、投加方式和良好的絮凝条件都会影响高浊度水浑液面的沉速。对高浊度水絮凝沉淀中影响浑液面沉速 u的因素 ,即含沙量 C、HPAM投加量 P、颗粒的比表面积 A、速度梯度 G和搅拌时间 t,运用 π定理进行分析 ,得出关系式 ,并用黄河陕西大荔段泥沙做试验 ,用多元函数回归分析的方法确定系数 ,经 4类沙样测试 ,相对误差在 1 .0 2 %~ 2 1 .0 0 %之间。结果可供设计与生产单位求浑液面沉速 u和投药量 P以及沉淀池的面积。  相似文献   

7.
为了总结长江上游高浊度水给水工程设计经验和修编《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对川渝两地数个城市供水企业进行了调研。长江上游干流f含金沙江)及其支流的浊度每年有数十天在1000NTU以上.有数天在3000NTU以上,并有上10000NTU的情况,仍属多沙高浊度水体。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经过五十余年高浊度水给水工程设计、总结和研究.提出“沉淀分级效应”理论.逐渐形成采用多级混凝沉淀处理多沙高浊度水工艺技术。近20年设计的高浊度水给水工程基本上都采用两级混凝沉淀工艺流程.运行效果良好。本文还对多沙高浊度水给水工程的取水、絮凝、沉淀和排泥的形式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在某给水改扩建工程的设计中,对取水构筑物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比选,最终确定采用顺流式河岸内斗槽预沉(预沉渠道)取水方式,详述了该取水构筑物主要技术参数的选取、构筑物尺寸的计算、泥砂淤积量的确定及泥砂排除措施等,可为取水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嘉陵江及其南充段的江水水质特点,介绍了南充市二水厂的净水工艺流程、各净水构筑物的主要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造成黄河、长江高浊度水的原因及泥砂的沉淀机理。对黄河所论述研究的主题是泥沙,而对长江尤其是上游论述研究的主题是浑浊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对电瓷制泥工序所产生的高浊度废水进行治理,使达到水和泥全回用的目的。具体介绍了治理的方案、治理中难点的处理以及取得的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主同浊度水影响水处理构筑物正常运行的问题,作者对排泥系统作了较详尽的论述。结果生产实践,设计了排砂斗及排泥斗合理的斗面倾角和斗内对角凹沟与水平面的夹角,排泥效果明显提高。最后,为保证良好的排泥效果,提出了值得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了XBC高落差水力取水装置的工作原理,突破了消防车取水落差小于7米的限定,可取到15~20米落差的天然水源,将更多的天然水源变为可供消防灭火用水源.  相似文献   

18.
高浊度给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一鸣  刘国全 《山西建筑》2009,35(6):201-203
通过对高浊度水的性质分析揭示其难处理的原因,根据对现有的部分高浊度水处理工艺的研究、比较,得出现在的处理工艺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今后开发高浊度水混凝沉淀工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高浊度水净化集成技术与原生产工艺处理黄河高浊度水的生产性比较实验 ,结果表明 ,高浊度水净化集成技术在降低高浊度水的浊度、CODcr及致突变活性方面均优于原工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