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六盘山盆地含油气远景预测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六盘山盆地处于华北古板块与甘青藏古板块的交界部位,其形成,发展与两大板块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它是由晚古生代前陆坳陷和中新生代山前坳陷迭加而成的复合型盆地。发育地层为石炭-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可分为海原坳陷,大关山逆冲带和小关山逆冲带三个构造单元。逆冲断裂发育,形成大量地面褶被。生油层以下白垩统和中下侏罗统为主,储层和盖层均发育良好,尤其中下侏罗统具有很好的自生自储条件,且已进入油门限。  相似文献   

2.
利用重磁资料预测呼伦湖地区油气资源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估沉积凹陷的含油气性有两个重要参数,即生油岩所沉积的比例和生油岩中有机质向油气的转化温度,前者控制油气资源的生成;后者控制油气的生成及其以后的变化,利用重力资料可反演出各类沉积岩的厚度,得航磁资料可反演出居里等温面,再由居里-外斯定律同地温梯度。据此,即可算出生油门限温度范围内的沉积岩中生油岩的体积,预测油气资源量。  相似文献   

3.
下扬子地区航磁异常特征与古生界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精度航磁测量结果,下扬子准地台可分为磁场特征不同的三个区,自北而南分别为元古界海州群、板溪群和冷家溪群基底的反映;同时确定出天长-东台和安庆-杭州北这两条东西向断裂,它们控制了基底性质、盖层发育、岩浆活动和矿产分布。下古生界油气远景以南京-南通地区为最好,苏北地区次之。  相似文献   

4.
阿根廷是拉美重要的石油生产和消费国,其能源主要运往巴西和智利,其经济在南美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大约27亿桶已探明石油储量的发现,阿根廷已经成为拉丁美洲石油市场的重要成员。在1998年原油日产量达到916,000桶后,阿根廷石油产量不断下滑,但在2004年,它仍然以692,600桶的日产量位居南美洲第三大石油生产国。阿根廷2005年消耗了397,000桶石油,净出口量为295,600桶,主要是出口智利和巴西。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地震资料对一个陆相沉积断陷盆地的油气进行早期预测,为进一步勘探提供客观的依据。1.应用地震资料计算断陷盆地的油气成熟度(TTI)值,圈定生油岩成熟度的范围,指出不同区域构造部位的成油特征。2.进行地震相和沉积相的分析解释,建立古水流体系,研究古沉积环境。3.编制各种类型圈闭图件,划分出六种不同类型的构造、地层岩性局部圈闭。4.对各类局部圈闭按七项指标进行评价:总分在30—40分的划为Ⅰ类圈闭;22—29分的为Ⅱ类圈闭;18—21分的为Ⅲ类圈闭;17分以下皆归Ⅳ类圈闭。5.利用蒙特卡洛方法计算断陷盆地的油气储量,作出各种类型的概率曲线。石油普查勘探作为一个独立阶段而存在,在此阶段中早期油气预测显得十分重要。应用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这项工作,可指出有利部位、有利层位和重点勘探对象,对加速油气勘探和指导勘探部署以及提高钻探命中率都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从遥感图象看楚雄盆地的断裂构造格局及油气勘探远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相似文献   

7.
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利用非地震勘探方法——重力进行场源分离、界面反演对三叠系界面起伏、局部构造以及与古地貌的关系进行研究,利用遥感资料研究地表裂隙及其分布规律;利用油气化探对有利构造油气微渗漏的分布特征和油气属性进行研究。最后综合这几种资料指出姬塬地区三叠系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8.
楚雄盆地构造-热演化与古地温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楚雄盆地的古地温场演化与构造-热活动及构造变格事件相一致。晚三叠世盆地热流值大体与弧后前陆盆地的热流一致,古地温及地温梯度相对较低。侏罗纪至早白垩世的地温及地温梯度相对于晚三叠世表现出平缓的降低,接近正常的克拉通盆地的热流值分布范围。晚第三纪以来盆地受陆内走滑活动及深部断裂导致岩浆的侵入与热液活动的影响,地温急剧上升,热流增大,现今楚雄盆地为一高热流区就是后期构造-热事件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六盘山盆地的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六盘山盆地区域地质构造概貌和生储盖组合的基础上,认为:1.六盘山盆地是白垩~第三系沉积盆地,其内断裂发育,具推覆体特点;2.区内有四个大的生储盖组合;3.断裂带和深部构造是勘探油气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0.
楚雄盆地构造一热演化与古地温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楚雄盆地的古地温场演化与构造一热活动及构造变格事件相一致。晚三叠世盆地热流值大体与弧后前陆盆地的热流一致,古地温及地温梯度相对较低。侏罗纪至早白垩世的地温及地温梯度相对于晚三叠世表现出平缓的降低,接近正常的克拉通盆地的热流值分布范围。晚第三纪以来盆地受陆内走滑活动及深部断裂导致岩浆的侵入与热液活动的影响,地温急剧上升,热流增大,现今楚雄盆地为一高热流区就是后期构造一热事件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楚雄盆地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中生代沉积盆地,盆地具有烃源条件好、圈闭类型多、生储盖条件好、资源潜力大等特点,而成为滇黔桂地区中、古生代大型盆地中最有希望取得突破和发展的盆地。云龙凹陷位于楚雄盆地东缘隆后沉积区,其内古生界海相地层保留相对较完整。具有长期稳定沉降、海陆相烃源岩丰富、勘探目的层多、埋深适中等特点。中部断弯构造带圈闭发育、圈闭面积大、闭合度高、资源量大,是首选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2.
刘斌 《石油实验地质》2000,22(4):387-391
利用流体包裹体手段对盆地中主要生油和储集层的下三叠统、二叠系和泥盆系中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表明:岩石中流体包裹体捕获过程可划分出7个不同时期,并分别与沉积成岩和构造各阶段相对应。文中提供了各个时期油气生成运聚环境的热力学参数,同时分析了两个地点油气生、运、聚的演化历史;主要认识可归纳为:油气初次运移与异常压力有关;构造运动引起油气多次运移;而构造裂隙为主要油气运移通道;油气运移为多相态不混溶流体;指出本区三叠统为最好的油源岩,下泥盆统为本区的气源岩;本区北部火山岩对油气的富集作用有益;东南部的花岗岩侵入作用对油气成藏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13.
对柴达木盆地第三系54个生油岩和原油样品,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检测,并以生物标记物中C29甾烷的异构化程度作为成熟度标尺,发现该盆地的原油有一个从未成熟、低成熟、成熟直至高成熟的完整演化系列。相应于生油岩中有机质不同成烃演化阶段的产物。现有资料表明,在我国陆相第三系沉积盆地中,未成熟石油和原油熟化系列的普遍存在,是含油上一个重要的地球化学特征。它突破了干酪根成烃学说的局限性,并且在油气的勘探上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为以成熟度分级的油气资源预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目前所发现的石油,大部分是低成熟的,其它成烃演化阶段的石油,特别是深层成熟石油的勘探,还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石炭、二叠系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是一个大型内陆断陷盆地,沉积岩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最大厚度为13000米。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说明盆地西北缘有石炭、二叠、三叠及侏罗系等多层系的含油组合。还证实中新生界之下,有巨厚而完整的二叠系及局部轻微变质的中上石炭统。这些基本上为碎屑岩的上古生界,可能是盆内最老的也是最好的生油岩系。  相似文献   

15.
16.
准噶尔盆地腹地石油地质特征与找油领域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准噶尔盆地腹地为前寒武系结晶基底和泥盆、石炭系浅变质基底,分6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具5凸4凹共9个二级构造单元,下二叠统风城组、上二叠统下乌尔禾组和侏罗纪煤系为3套烃源层,有三套油气生储盖组合,莫索湾凸起、白家海凸起、三南凸起和中拐-达巴松凸起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石油地质特征及找油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准噶尔盆地腹 部地区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基础上于石炭纪末一二叠纪早期形成了北西向错落有序的坳隆构造格局,它基本上控制着盆地主力烃源岩二叠糸的空间分布和有利油气聚案带的位置。中晚侏罗世,在盆地腹部形成了北东向低幅隆起带,成为浅层侏罗糸的勘探领域。盆地腹部生油凹陷面积大,且发育多套烃源岩层。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及保存条件分析,莫索湾凸起、三南凸起、达巳松凸起、玛湖背斜、白家海凸起是盆地腹部近期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陆南凹陷、炮台凸起则为今后勘探接替区。  相似文献   

18.
在大量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及地震解释资料,分析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的石油地质条件及油气勘探前景。该区石炭系分布广、残留厚度大,烃源岩类型丰富。其中,暗色泥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85%(风化校正后),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和Ⅲ型为主;碳酸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为0.42%(风化校正后),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分别达到好烃源岩和中等烃源岩的标准。除宗务隆山前及都兰地区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外,其他地区烃源岩成熟度中等(Ro值平均为1.17%),有机质正处于成熟阶段的生、排烃高峰期,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该区发育多套储、盖层及多种类型油气圈闭,发生过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成藏的过程,具有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德令哈坳陷石炭系烃源岩条件好,残留厚度大,为有利生油区。宗务隆山前逆冲带和托南断阶带为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9.
洞庭盆地第四系生物气地质特征及远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洞庭盆地面积约1.5×104km2,是在元古代基底的基础上发育而成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几度沉降接受了厚达100~334m的第四系沉积。在洞庭湖区,普遍见生物气显示。生物气的聚集主要受控于气源条件及储集条件。富含有机质的暗色沉积物是良好的气源层,砂、砂砾层是生物气主要聚集场所。全新统上部的粘土或砂质粘土为区域性的良好盖层。肖家湾-鸭子港区及三仙湖-茶盘洲区是洞庭盆地第四系生物气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20.
由于楚雄盆地构造圈闭形成期与源岩主要生排烃期不匹配,导致了长期以来按构造圈闭部署的油气勘探工作屡遭失败。深盆气理论与勘探实践表明,在盆地坳陷中心或上倾斜坡地带可以形成非构造型的深盆气藏。认为楚雄盆地具备深盆气形成的基本地质条件:上三叠统煤系厚度大,热演化程度高,生气强度可达(40~60)×108m3/km2;广泛发育致密砂岩储集层,坳陷主体部位上三叠统连片分布,天然气保存条件较好;盆地西部坳陷和北部坳陷及其斜坡区是深盆气勘探的有利地区。还认为:该盆地上三叠统煤系生、储、盖层相互叠置,可构成下生上储、上生下储和自生自储等多种成藏组合;在有断层沟通条件下,也可以于煤系之上的侏罗系地层中形成次生的常规成藏组合;若运用深盆气勘探理论,并从动态演化的观点重新评价,可望在该盆地天然气勘探上获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