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为解决移动终端传输视频图像质量低、传输速度慢的问题,将移动互联网中的Android系统开发技术和H.264视频编码方法相结合,设计并实现了H.264视频监控。采用了将Android系统移植到ARM(AdvancedRisc Machines)平台的方法和ARM平台采集视频数据的方法,分析了Android操作系统架构及其启动原理。该H.264视频编码采用基本档次的编码方法,平均峰值信噪比(PSNR:Peak Signal to Noise Ratio)达到38.210dB,编码帧速率达到136.66帧/s,与主要档次和高级档次的编码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编码帧速率,实现了实时稳定的视频监控效果。  相似文献   

2.
给出了一个基于H.264标准的视频编解码器的软终端实现方案。该方案实现了实时视频流的采集,编码,传输,解码和还原显示的整个过程。该方案优化了编解码器的算法,选择了一种合适的编码数据打包传输方式,提高了视频编解码效率和视频传输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H.263标准的会议电视终端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重点介绍了ITU T的H 2 6 3视频编码标准和作者开发的基于H 2 6 3标准的会议电视视频终端。在以太网上由该视频终端构成的会议电视系统中实现了两点或多个终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视频传输 ,并且在多终端系统中实现了本地终端对多路远端视频的切换  相似文献   

4.
根据H.264视频流编码格式与视频传输实时性,提出一种基于传输控制协议(TCP)的双缓冲与双线程视频实时传输控制方法.考虑到实际情况下视频码率调整不能完全与网络带宽变化相同,重点阐述了处理视频传输过程中视频丢帧、视频码率上调与下调的三个主要控制策略:为了避免传输过程中视频“碎帧”出现,控制方法中设置一个帧地址数组实现视频数据按帧传输与丢弃;为了确保视频码率调整的正确性,控制方法采用时间为参数的线性加权累加方法来判断视频数据积累的变化趋势.给出了控制方法的具体步骤与测试情况,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比较与测试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保证视频码率随网络带宽波动或在可变码率下随视频场景变化而自适应调整,可有效地应用于动态带宽网络环境下的实时视频监视.  相似文献   

5.
H.323视频会议系统视频通信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ITU—T(国际电信联盟)H.323标准目前已成为基于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主流标准和技术,而视频通信是视频会议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以H.261视频数据传输为例,研究了如何利用实时传输协议(RTP)来保证视频数据流的实时传输。同时在研究现有的H.261数据RTP封装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的RTP封装方法,并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升移动流媒体应用用户的体验质量(QoE),提出了基于剩余电量的用户QoE模型(PSQM),模型参数包括剩余电量、初始延迟、暂停事件、切换事件.在PSQM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移动设备剩余电量和网络环境的码率控制策略(PBCS),避免了客户端不断请求高质量视频片段而不考虑设备剩余电量而影响用户QoE的问题.在移动设备不同电量状态下,PBCS能够实现视频质量和电量的权衡,提高用户QoE.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S3C2410的网络终端的视频处理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一种基于S3C2410嵌入式SoC的网络视频会议终端的实现方案,在具体分析了软件测试中出现的H.263视频编解码及MicroWindows视频显示效率低的问题后,通过对H.263编解码器中的DCT分块变换、运动估计算法及GUI的FrameBuffer视频显示,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使软件充分利用了嵌入式S3C-2410的硬件资源,从而满足了嵌入式网络终端实时视频通信的实用需要.  相似文献   

8.
基于COFDM的汽渡实时移动视频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汽渡实时移动视频监控,简要分析对比了现有的无线视频传输技术,采用基于COFDM的无线视频移动传输技术,结合数字媒体处理器TMS320DM642实现实时H.264编/解码,设计了一套实时视频采集和无线移动传输方案,主要阐述了COFDM技术在该方案中的具体实施要点.系统很好地实现了渡轮在远程、多障碍物、移动情况下的实时监控.  相似文献   

9.
针对新一代压缩编码标准H.264/AVC所使用的新编码技术在网络传输时误码对视频质量的影响,提出一种无参考的H.264/AVC网络视频的丢包失真评估方法.首先对信道误码引起的视频失真进行了分析,然后确定H.264/AVC编码新特性对空时域误码传播及误码掩盖的影响,进而提出一种无参考的H.264/AVC网络视频的丢包失真评估方法.该方法计算复杂度低,适合对实时传输的视频进行质量监控.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得到视频序列的MSE(mean square error)与使用全参考视频质量评估方法得到视频序列的MSE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相关性超过0.85.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电力系统现场作业监管的弊端,设计开发电力在线作业远程监控指挥系统。现场视频通过无线网络经由服务器回传至指挥中心,由于无线网络带宽的稳定性无法保证视频传输的实时性,视频图像传输存在延时长、丢帧严重等现象。为解决视频传输实时性和完整性的难题,提出一种基于帧相似度的视频优化传输方法。该方法根据H.264压缩编码方式的特点,分类标记帧间相似度参数,以区分帧重要性;同时实时监测网络带宽变化,提出基于优先级的视频帧传输调度算法Prio-Drop算法,保证重要帧的实时传输。实验表明该优化传输方法显著提高了传输视频的解码质量,并达到实时性的要求,为提升电力监管力度、强化应急指挥能力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随着视频会议的发展和普及,人们希望同时能看到远端的多个画面。本文针对H.261编码标准,提出了一种四画面合成算法。该算法的特点是不需要在服务器端进行二次编解码,对基于RTP分组的编码数据,在压缩域直接进行合成,从而节约了服务器端宝贵的处理资源。  相似文献   

12.
论文基于传统的视频分级编码的相关技术,提出H.264分级编码的基本思路.并就帧内预测和帧间预测的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和MPEG-2标准就编码性能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H.264分级编码的编码性能提升了50%左右.  相似文献   

13.
LPPDS:基于线性预测的准菱形搜索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降低快速运动估计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称为基于线性预测的准菱形搜索算法.该算法运用小菱形搜索模板,先以预测到的最小失真点作为搜索中心进行一轮小菱形搜索,然后采用线性预测确定下一轮搜索的最佳中心点,从而更快地找到整像素最优点,减少整像素搜索时间;同时该算法能很好地与目前多种分像素搜索快速算法结合使用,从而降低整个运动估计的计算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牺牲图像质量和压缩效率的基础上使整像素搜索时间相对于菱形搜索算法平均减少了约15%.  相似文献   

14.
H.323协议跨越NAT网关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网络地址转换(NAT)及H.323呼叫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H.323系列协议和应用依赖于端到端的网络,数据包不加修改地从源地址发送到目的地址。在NAT或防火墙的网络中,由于需要对协议的端口和地址进行转换或过滤,经过修改的地址与数据包载荷内容不符,导致H.323呼叫不能正常进行。采用应用层网关模型,对NAT进行应用层扩展,提出了在使用NAT网关情况下H.323的跨网关呼叫的几个有效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H.264标准中的帧内预测模式在带来高效的压缩编码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运算量。针对这种情况,在对现有的优化思想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算法,通过对各种预测模式的方向性进行分析,利用相邻模式之间的相关性,跳过一些小概率模式,从而降低模式选择的复杂度。通过仿真实验,对两种算法的编码时间、比特率以及PSNR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采用新的模式选择算法后,运算复杂度大大降低,极大地减少了编码时间,有效地提高了视频压缩编码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H.264编码算法中,预测帧(P帧)编码模式的选择过程异常复杂,开销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快速模式 选择算法,该算法利用直流系数能预先判定P帧编码模式的有效范围,缩小备选编码模式的可选范围,从而使模式选择的复杂 度大为降低。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使编码时间降低54%~74%,峰值信噪比提高0.05dB~0.17dB,同时码率变化范围 为-3.14%~3.97%。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基于TI'sTMS320DM642视频压缩系统中1路D1视频的压缩速度为25帧/s。  相似文献   

17.
在H.264的帧内编码算法中,提出了从多个方向进行多种模式预测。为使率失真性能最优,需要对所有17种候选模式进行遍历,从中选择最适合的模式,这无疑会大大增加了编码器的计算复杂度。为避免多余候选模式的遍历,提出了一种快速H.26帧内预测模式选择算法。该算法结合了3个准则来加快编码速度,一是相邻块预测模式相关性准则,二是基于结合全零块提前中止准则,三是基于纹理特性的预测模式尺寸预先选择准则。先根据相邻宏块的预测模式来预先判别待编码宏块的预测模式;若预测模式不符合提前中止准则,就根据纹理的复杂度来预先选择预测模式的尺寸;对已选择尺寸的各种模式进行搜索,在搜索过程中同样遵循全零块提前退出的准则。实验结果表明,在编码效率相近的情况下,与H.264原有的全搜索算法相比,编码速度能够平均提高42.45%~73.71%。与单纯基于纹理特性的FIPAMP算法相比,编码速度能够平均提高23.19%~55.83%。  相似文献   

18.
深入剖析了双线性及立方卷积法在H.264中的应用特点,提出了根据宏块某-部分灰度分布的特定情况选择适当的插值算法.实验表明,在提高插值精度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动搜索及插值运算的工作量,为基于H.264编码器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H.264帧内预测快速算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研究H.264帧内预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颖实用的自适应帧内预测快速算法.首先,利用前一帧和当前帧对应位置宏块的帧内预测模式进行预测,从而减少当前宏块的预测模式数量,降低编码复杂度;然后根据量化因子。自适应地插入使用各种帧内预测模式的修正帧,并改变候选预测块的数量来保证帧内预测快速算法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码率增加小于3%,恢复图像平均峰值信噪比下降不到0.04dB的情况下,使用帧内预测快速算法,编码速度可提高22%~35%,满足实时视频通信的要求.该算法与H.264标准兼容,可用于实际视频通信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