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建立了基于GT-POWER的车用高速汽油机性能仿真模型,并结合单纯形优化算法,建立了七次多项式动力凸轮的优化设计模型.对进排气凸轮型线控制参数、正时、包角、升程等18个设计变量进行了以功率最大化为目标的综合优化设计.建立了双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多体动力学模型,对优化的进排气凸轮进行配气机构动力学性能评估.计算与试验均表明:通过凸轮型线、配气相位及升程的优化设计,原机功率可以提高4.5%左右.计算表明:进气门凸轮接触应力波动小于原机,排气门的动力学性能与原机相当,台架试验也证明了优化后的配气机构动力学性能是可靠的,并已应用于改进机型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2.
机车柴油机配气凸轮型线及机构优化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基于内燃机配气机构的单自由度气门-弹簧模型,采用非线性规划法,进行了以配气系统流通性能为目标函数,以凸轮、挺柱间接触应力等为约束条件的配气凸轮型线及机构动力学优化设计。论文在Microsoft Visual C  相似文献   

3.
建立配气机构的连续体动力学模型,用于分析配气机构的动力学特性和激励源特性;利用有限元法建立内燃机整机结构的振动预测模型,通过施加配气机构的激励力来预测由配气机构引起的内燃机结构振动特性;建立配气机构动力学试验台架,以电动机倒拖凸轮实现配气机构的模拟工作,通过实测的配气机构动力学和结构表面振动规律对预测方法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行开发的基于单自由度气门—弹簧模型的动力学优化程序 ,对 82 4 0ZJ型柴油机配气凸轮型线及机构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不同配气凸轮型线、柴油机转速、气门间隙、配气机构刚度和气门弹簧刚度对该机配气机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内燃机配气机构的动力学虚拟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对配气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研究,并用Visual Basic语言编程,计算2种凸轮型线的特征参数及凸轮轮廓面.分析了在不同凸轮转速下2种凸轮型线的气门运动情况,利用信噪比讨论配气机构的动态特性.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建立的仿真模型对配气机构的运动规律有良好的预测效果;通过比较发现,FB-Ⅱ型凸轮在低速时动态性能较好,而高次方凸轮型线在较高速度时动态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针对下置式凸轮配气机构建立多质量动力学分析模型,以MATLAB软件为平台编制了下置式凸轮轴配气机构动力学分析程序,对6V150柴油机配气机构进行动力学分析,所得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为配气机构进一步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顶置式凸轮轴配气机构凸轮载荷难以直接测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电阻应变片测量摇臂气门端载荷,间接计算凸轮与摇臂滚子之间接触载荷的方法。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该配气机构的虚拟样机,求解凸轮载荷,仿真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模型与计算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并为此类配气机构的研发设计、磨损估算提供了有效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6L21/31型船用中速柴油机存在燃油消耗率偏高,凸轮磨损偏重等问题,本文首先利用BOOST软件建立柴油机工作过程数值计算模型,对配气相位进行了优选。在此基础上利用TYCON软件建立柴油机配气机构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模型,并对凸轮型线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配气相位和凸轮型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改善了原机配气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特性,提高了气门升程的丰满系数,并降低了进排气凸轮与从动件的接触应力。  相似文献   

9.
综合分析凸轮与挺柱间润滑油膜形成机理、气门弹簧最大许用剪切应力产生原因、凸轮与挺柱间接触强度失效原因,确定配气机构动力学模拟分析结果评判的理论依据.并结合现有产品,研究配气机构参数变化对阀系动力学的影响,为工程实际问题解决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0.
高速柴油机顶置式配气凸轮机构的动力学计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介绍了高速柴油机顶置式配气凸轮机构的动力学模型,用MATLAB语言变摇臂比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的动力计算通用程序,利用通用程序对CT484Q高速柴油机配气机构进行了动力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柴油机转速增高到2800r/min时,凸轮与摇臂发生脱离现象,速度曲线波动较大,建议通过改进凸轮型线设计或提高配气系统和气门弹簧刚度来改善配气系统的动力性。  相似文献   

11.
液压挺柱刚度值与阻尼值变化规律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对BN489Q汽油机配气机构液压挺柱刚度值和阻尼值的试验测定方法,得出了该汽油机配气机构液压挺柱的刚度和阻尼值随发动机凸轮轴转速变化的规律。其液压挺柱的 度和阻尼系数值随凸轮轴转速增加是减小的,并分析了形成这种规律的机理。将测得的刚度值与阻尼系数值带入作所建立的BN489Q汽油机液压挺柱配气机构二质量动力学模型中,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型号发动机的气门在高速下存在跳动问题,利用AVL EXCITE TD软件对配气机构进行建模,并优化凸轮型线。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优化的凸轮型线满足了发动机的设计要求。凸轮型线优化后,改善了气门升程丰满系数,降低凸轮与挺柱的接触应力,同时使得凸轮与挺柱的磨损减小,解决了气门跳动问题。  相似文献   

13.
陈连生  胡华东  曹开大 《内燃机》2006,(4):39-40,42
介绍运用磷化处理挺柱工作面,以提高抗磨损能力,减少进排气门凸轮的磨损,通过实际使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配气凸轮与挺柱是内燃机中一对重要的摩擦副,本文介绍两种方法,分别将配气机构看作刚性或弹性的问题来计算凸轮与挺柱间接触应力。  相似文献   

15.
内燃机应用陶瓷挺柱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陶瓷挺柱和金属凸与对试验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陶瓷挺柱的粗糙度是影响金属员的主要因素。上海内燃机研究所研制的氮化硅--金属复合挺柱和球墨铸铁表面淬火凸轮,经过2000h发动机台架试验,陶瓷挺柱的磨损是原机挺柱磨损折1/6,球铁表面淬火凸轮的磨损是原机凸磨损的1/5。  相似文献   

16.
内燃机配气凸轮-挺柱副的动态润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摘要本文根据内燃机配气机构的工作特点,对计算凸轮挺柱间的最小润滑油膜的Holland公式提出一些看法,并着重讨论了气门的惯性力对最小润滑油膜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在气门落座阶段是相当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挺柱转动对凸轮挺柱摩擦副抗擦伤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98Q发动机凸轮和与之配对的球面挺柱(R750mm、R2000mm)分别在凸轮轴转速为1500r/min和1050r/min两种工况下,在TM—1型凸轮挺柱磨损试验机上,进行了挺柱转动对凸轮挺柱摩擦副抗擦伤性能影响的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对此摩擦副的接触应力、滑动速度等参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利用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分析探讨了该摩擦副擦伤失效机理,以及挺柱转动速度、挺柱球面半径和凸轮轴转速对其抗擦伤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挺杆与凸轮这对摩擦副的耐磨性和可靠性,挺杆的材料选用了可淬硬合金铸铁,并且挺杆工作面的金相组织要求为梯度形式,即工作面从外缘处到中心处,碳化物的含量及硬度呈现从高到低的梯度趋势。为得到这种特殊的金相组织,我们从化学成分、孕育方法、熔炼和浇注规范、铸型等几个方面做了大量实验,终于获得成功。我们认为,化学成分、孕育剂的使用、熔炼及浇注规范、铸型的含水量等都必须严格控制,才能获得理想的有梯度的金相组织,其中过冷度是影响金相组织梯度的关键因素,特殊的SG孕育剂及孕育方法能有效地控制组织梯度。  相似文献   

19.
柴苍修 《柴油机》1990,(3):22-27
本文概述了内燃机中凸轮挺柱的三种主要失效形式,分析了影响凸轮挺柱失效的主要因素,如设计因素、配对材料、表面粗糙度、使用工况和润滑性能等,通过分析进一步指明了提高凸轮挺柱耐磨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液压挺柱配气机构动力学模型计算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BN489Q汽油机的液压挺柱配气机构,根据分析研究需要,经假设建立了二质量动力学分析计算模型,利用作者通过试验测取的随发动机凸轮轴转速的变化规律的液压挺柱刚度值,阻尼值及配气机构等其结构参数,对模型微分方程降阶用四阶龙格-库塔数值法编程计算出液压挺柱配气机构的动态响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并简要分析了二质量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比较误差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