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静压桩由于是预制桩,桩身质量可靠,价格相对较低,同时又具有无噪音、无振动、无冲击力、施工应力小等优点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静压桩属于排土置换桩,在沉桩贯入过程中产生的挤土效应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根据静压桩的实际情况,采用位移贯入法和Mohr-Coulomb屈服准则,考虑了土体的剪胀性质、土体的大变形、桩土界面摩擦系数、土体初始应力场影响的情况下,建立了符合工程实际的二维轴对称有限元模型,详细地模拟了静压单桩施工过程,得出了静压桩在沉桩过程中的位移场和沉桩完成时的位移场和应力场。 相似文献
3.
静压桩属于挤土桩,挤土效应是静压桩施工中一种常见的工程问题。针对某工程实例静压桩出现浮桩的工程问题,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桩基检测资料,对浮桩工程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采用复压方法处理浮桩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对类似工程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桩-土界面摩擦对静压桩挤土效应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合适的土体屈服准则及有限变形理论,通过在桩-土界面设置接触以及在桩顶施加位移荷载建立了符合压桩实际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得到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沉桩产生的挤土位移场,讨论了桩-土界面不同摩擦情况对沉桩产生位移场的影响。并对桩-土相互作用及水平向孔扩张的2种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及其摩擦情况是正确模拟静压桩挤土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利用园孔扩张理论分析静压桩挤土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将静压桩的压桩过程模拟为园孔扩张课题,根据土塑性力学园孔扩张理论分析提出了压桩时塑性区影响范围和扩张压力的估算公式,并相应分析提出了压桩时土体水平和竖向位移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静压桩的沉桩机理,分析了静压桩的挤土效应及其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并针对静压桩施工中的挤土问题探讨了其防治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静压桩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合适的土体屈服准则及有限变形理论,通过在桩–土界面设置接触以及在桩顶施加位移荷载建立了符合压桩实际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得到的有限元模型模拟了沉桩产生的挤土位移场,讨论了桩–土界面不同摩擦情况对沉桩产生位移场的影响。并对桩–土相互作用及水平向孔扩张的2种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及其摩擦情况是正确模拟静压桩挤土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9.
潘林有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1999,19(3):174-177
本文将静压桩的压桩过程模拟为园孔扩张课题,根据土塑性力学园孔扩张理论分析提出了压桩时塑性区影响范围和扩张压力的估算公式,并相应分析提出压桩时土体水平和竖向位移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11.
静压桩压桩力曲线与静力触探曲线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通过静力触探资料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方法也已较为成熟,由静力触探资料来确定静压桩压桩力也有了不少研究成果。文中通过静力触探曲线对静压桩压桩力和单桩竖向承载力进行了分析,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了联系,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静压管桩在沉桩过程中对周围土体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锚杆静压桩在新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区建造多层框架房屋 ,当打桩噪音对环境有较大影响而不允许施工时 ,可采用锚杆静压桩和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的桩土共同工作方案。实践证明 ,采用该方案建筑物沉降均匀 ,节省桩 3 3 %。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从化某桥基础采用锚杆静压桩加固的工程实例,介绍了锚杆静压桩施工工艺,指出加固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要点及因地制宜的改进方法,以工程实例说明了锚杆静压桩在桥梁基础加固中的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小型静压桩压桩力系数取值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 - 94 )和《锚杆静压桩技术规程》 (YBJ2 2 7- 91)表达的不少概念和立足点有着根本区别 ,因此目前在小型静压桩设计、施工、质量检测和施工验收时相关人员在引用规范和规程时出现了不尽统一的现象。本文根据相应规范、规程的有关规定 ,结合现场试验 ,进行分析探讨 ,提出了小型静压桩压桩力系数的取值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静压桩桩尖作用机理的数值模拟及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实践表明有桩尖时静压方桩更易贯入.为研究静压桩桩尖的作用机理,使用有限元方法,选用DP弹塑性土体模型,计算比较有、无桩尖两种情形下土中应力场的不同,并分析可能影响应力场变化的各种参数.结果表明:当土体处于弹性状态时,桩尖能够引起其下土体的较高程度的应力集中,使桩尖下的土体更易进入塑性;当土进入塑性流动、塑性区扩展后,应力集中的程度减弱.采用合适的桩尖形状也是很重要的.当穿越砂土等坚硬土层时,尖角能够明显地减小端阻力;当需穿越坚硬土层时,给管桩加设桩尖可起到很好的工程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符合静压桩实际的有限元模型。该模型采用有限变形理论和自适应网格技术,并通过桩土界面的接触和施加位移荷载来实现压桩过程。运用计算得到的静压桩残余应力分析了其对桩承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忽略残余应力的影响会导致量测的桩身极限承载力偏高,而桩端极限承载力偏低。 相似文献
19.
饱和成层土中静压桩挤土位移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饱和成层土中依次静力贯入三根桩的模型试验,研究了沉桩的挤土效应,总结了沉桩过程中土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位移变化规律,并对压入单桩、双桩和三桩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沉桩过程中软硬土层交界处土体水平位移变化剧烈,呈波浪形分布,距桩越近水平位移变化越大;地表隆起最大值大约发生在距桩轴线2d(d为桩径)处;较硬土层对上部软土有约束作用而对下部软土有挤压拖带作用;双桩和三桩沉桩过程中已压入桩的“遮幕”作用明显;土体被挤压后,外摩擦角有所增大;桩周土体密度提高,影响范围大约在6d左右;上部土体含水量增大,下部土体含水量减小,但变化值不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