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将用于纯粹Stefan问题中的数值方法-定空间网格,变时间步长的方法推广应用到带有移动边界的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耦合问题中,对干燥过程的三个干燥阶段的温湿度场场进行了联合求解。分析内外部因素对干燥过程的影响,为研究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各种具体多孔体的干燥过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锅炉烟气预干燥褐煤发电系统热经济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褐煤进行预干燥可以明显地提高直接燃褐煤电站发电效率,滚筒烟气干燥是应用最早的干燥方法。为此,文中建立了锅炉烟气预干燥燃褐煤发电系统的热经济性分析模型,并且利用该模型对某600 MW机组采用锅炉烟气干燥对发电系统热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锅炉烟气预干燥,在文中所述的基准工况下可以降低发电煤耗3.18 g(kW·h)1;烟气温度每变化10℃,节煤量变化1.1 g(kW·h)1;从1 kg褐煤中每多干燥出0.1 kg的水分,节煤量增加0.6g(kW·h)1左右;只有在烟气干燥机具备较高的热效率时,发电系统增加烟气干燥机后才能起到节能效果,烟气干燥机热效率每提高1%,在干燥程度分别为0.1、0.2、0.3 kg·kg1时,可分别增加节煤量0.1、0.16、0.23g(kW·h)1。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用于纯粹Stefan问题中的数位方法—定空间网格、交时间步长的方法推广应用到带有移动边界的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耦合问题中,对干燥过程的三个干燥阶段的温湿度场进行了联合求解。分析了内外部因素对干燥过程的影响,为研究不同干燥条件下的各种具体多孔体的干燥过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将高温烟气滚筒干燥装置与机组锅炉系统耦合,建立了高温烟气干燥褐煤理论分析计算模型,提出了预干燥所需高温烟气流量与机组经济性评价方法.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烟气预干燥技术可将水分为38%的褐煤分别干燥到水分为27%,20%和14%,机组发电标准煤耗分别降低1.39,2.10,0.96g/(kWh);烟气预干燥褐煤机组排烟温度每降低1℃,发电标准煤耗约减少1.3g/(kWh);褐煤预干燥程度应结合锅炉排烟热损失与干燥机热损失综合考虑,以实现机组最佳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大风量吹扫再点火和制定主燃料跳闸逻辑,减少了积粉自燃、爆炸的危险,提高了褐煤干燥运行的安全性。提出了滚筒干燥机入口烟温,出口烟温,氧量等重要参数的调整原则。在完成燃烧器一次风管改造,粉仓电加热改造,以及严格执行系统预暖完成再投煤的基础上,干燥系统实现了连续运行。干燥结果表明,原料煤初始水分越低,滚筒出口块煤和粉仓内粉煤全水分越低,滚筒出口块煤发热量增加幅度越小,粉仓内粉煤发热量还可能随着灰分的增加而降低。要加强对成品煤水分和灰分的控制和运行参数优化,避免出现成品煤过干燥和破坏系统物料平衡。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个描述含湿煤灰颗粒气流干燥过程的一维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干燥管内气固两相间的传热和传质、气固两相温度和含湿量的变化。用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软件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了含湿煤灰颗粒在不同气流干燥条件下的干燥曲线。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证明了该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一些火电厂实行褐煤掺烧,因燃煤中水分过多致使锅炉负荷受到限制的问题,提出采用褐煤预干燥技术以降低燃煤外在水分,解决锅炉燃烧设备与褐煤水分高的矛盾.以1台300MW机组1025t/h锅炉为例,给出了3种褐煤预干燥系统配置,并进行了运行经济性和安全性评估,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蒸汽管回转式干燥工艺流程、干燥系统相关设备及褐煤预干燥系统布置方案.针对内蒙古某地区褐煤煤质,通过对某工程2× 600 MW超临界机组采用褐煤预干燥技术与常规方案的对比分析,指出采用褐煤预干燥技术后,从节能、降耗、减排以及社会效益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采用褐煤预干燥技术每年可节省运行费用1 200~1 300万元.  相似文献   

9.
褐煤干燥对电厂经济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褐煤中水分较高,若直接用于电厂锅炉燃烧,将导致锅炉热效率和电厂净效率降低,经干燥后的褐煤燃烧对提高电厂经济性有很重要的意义.以某300MW燃煤粉锅炉机组为例,计算和分析了燃用干燥前与干燥后的褐煤时锅炉内燃烧、受热面换热、烟风系统阻力以及磨煤机出力的改变,得出褐煤干燥对锅炉热效率、燃煤量、风机电耗及制粉系统电耗的影响,对电厂燃用未经干燥及干燥后的褐煤的经济性进行了评价.燃用干燥后的褐煤不仅可大大减少入炉煤量,而且还可提高锅炉热效率,降低送、引风机及制粉系统等辅机的电耗.  相似文献   

10.
褐煤预干燥在电站应用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凯  李斌 《华中电力》2011,24(1):62-63
为节能减排,促进褐煤高品质的利用,提高褐煤电站能源利用率,探讨了褐煤流化床干燥与带式炉干燥在电站中的成套应用,为褐煤预干燥向褐煤电站的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喷淋塔的理论模型研究对于提高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研究喷淋塔内SO2的吸收过程,对吸收区内的物质成分变化进行一维简化假设。在对计算区域进行离散化的基础上,利用反映气液两相之间物质平衡和液相内化学反应平衡的控制容积方程,建立脱硫过程的一维数值计算模型,讨论了模型参数的设置方式。以国内某200 MW火电机组烟气脱硫系统的喷淋塔为例,进行算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文中建立的数值计算模型对于喷淋塔的优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可应用于系统仿真。  相似文献   

12.
东方锅炉纯海水烟气脱硫工艺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东方锅炉自主开发的纯海水烟气脱硫工艺特点.SO2吸收采用钢制高效喷淋空塔,吸收塔海水输送采用母管制与单元制相结合的方式,吸收塔酸性海水排出采用重力自流方式,脱硫海水水质恢复系统根据设计条件采用吸收塔海水池曝气或曝气池曝气.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鼓泡塔烟气脱硫处理工艺的流程、原理及特点,结合广东台山电厂5号机组试运行期间的优化实验,说明通过对鼓泡塔浆液的pH值、固体质量分数、CaCO3的质量分数、氯离子的质量浓度和鼓泡塔液位等工艺运行参数进行调整可优化脱硫鼓泡塔系统,从而确保鼓泡塔烟气脱硫系统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Ⅰ~Ⅴ型烟气净化试验装置,为建立完善的试验台提供了一系列试验数 据。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两电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旁路烟气干燥脱硫废水零排放技术的控制难点,以不影响粉煤灰质量为目标,建立了多参数控制模型,在考虑烟气酸露点情况下确定最低烟气温度、最大脱硫废水处理量;同时基于能量平衡的精确控制技术和基于关键参数的软测量模型的互为备用,实现了脱硫废水的高效、低能耗干燥。台州第二发电厂脱硫水质控制限制的计算表明,粉煤灰可用作普通混凝土添加剂;长兴电厂脱硫废水干燥塔在旁路烟气挡板门全开的情况下,烟气入口温度357 ℃,脱硫废水质量流量达到4 200 kg/h时,出口温度仍有117 ℃;而在深度调峰工况,烟气入口温度下降到280 ℃时,出口温度高于110 ℃的下线预警值时,系统出力为1 750 kg/h,实验结果与基于能量平衡算法的理论预期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喻舒 《电站系统工程》2005,21(6):43-44,50
湿法烟气脱硫是一个化学反应和传质同时进行的过程,其影响因素众多,如液体浓度、液体流动状况、气体流动状况、液气比、浆液pH值等。提出一种横向冲刷槽型芯湿法脱硫技术,通过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影响脱硫效率的诸多因素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双膜理论和传热传质理论为基础,建立描述在流化床内磁场强化脱除SO2的数学模型,并进行模型计算和实验验证。得出如下结论:钙硫摩尔比和SO2入口浓度升高可以提高磁流化床脱硫效率;在弱磁场范围内,随着磁场的增强,脱硫反应速率和效率变大,模型计算值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通过模型计算分析了模型中几个主要物理参数对脱硫效率的影响。采用电镜扫描和比表面积分析(BET)等分析方法,从微观角度揭示磁场确实可以增强铁磁颗粒催化脱硫反应,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采用该模型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同时也为工程应用中的参数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孟洛伟 《发电设备》2007,21(4):269-272,288
CFB锅炉对耐火耐磨内衬材料的性能、施工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内衬材料的烘干过程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和材料性能。热烟气无焰烘炉法已在国内多台CFBB上运用。以一台135 MW CFBB为例,分析比较了传统木柴烘炉法与热烟气无焰烘炉法的优劣,并指出使用热烟气无焰烘炉法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在我国火电站脱硫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脱硫工艺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湿法烟气脱硫效率模型,探讨了模型中参数的确定方法;基于Matlab程序编程仿真,研究了液气比、pH、入口SO2浓度和入口烟气温度对湿法脱硫效率的影响。模型的建立对于优化脱硫工艺及电厂脱硫人员培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小电站锅炉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介绍了国外GSA、CZD-FGD、LIFAC三种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的技术定义、性能指标、经济性以及运行特点,对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