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现场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过程能反映地基加固过程中有效应力的发展,现场孔隙水压力的监测是真空预压加固软土地基的重要监测内容之一。通过现场孔隙水压力监测资料, 用曼德尔效应解释了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前期出现孔隙水压力增大的现象,分析了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地基出现曼德尔效应的原因,结果表明,在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地基时曼德尔效应的持续时间沿深度逐渐缩短。综合考虑土的固结状态、负压的传递及工程所处环境表明,真空预压加固吹填淤泥时,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受吹填土的欠固结程度、负压的传递和膜上覆水压力等因素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3.
卸荷作用将导致岩体的力学参数劣化,卸荷过程中岩体的力学参数是动态变化的。针对宜昌地区的砂岩进行了三轴加卸荷试验,研究升轴压卸围压条件下岩样变形模量的弱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卸围压过程中,岩样变形模量随围压的降低而加速减小;卸荷程度越高,相同围压卸荷量引起的变形模量减小比例越高,其弱化规律可定量分析;当岩样发生卸荷破坏后,岩样变形模量减小至三轴压缩破坏变形模量的24%~49%;卸荷速率对试验结果有明显影响,当初始围压值相同时,卸荷速率越大,相同围压卸荷量引起的岩样变形模量劣化程度越高;卸荷过程中岩样变形模量与围压卸荷量的关系曲线可用多项式很好地拟合。 相似文献
4.
用真空预压法加固某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堤软土地基的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法加固效果明显,与堆载预压法相比,采用真空预压法的工期短、地基土强度增长快、路基沉降量小且稳定。 相似文献
5.
6.
7.
利用压缩试验,对在华北平原地区199~479m深处所取的深层砂土、粉土、黏土土样进行取样后卸荷的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荷载1 200kPa和3 200kPa,199~439m土样变形量分别在0.43~1.386mm和0.725~1.896mm间;不同岩性土变形量砂土>黏土>粉土,黏土回弹最强。变形过程分析发现,砂土变形压缩初期主要为孔隙压缩,后期主要为颗粒磨损;黏土变形为颗粒相对移动和破损交互作用结果;粉土变形主要为孔隙压缩。 相似文献
8.
随着吹填淤泥造地项目的不断建设,真空预压工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质量控制方法也不断地得到总结完善。为更好地指导施工和进行质量控制,笔者根据多年实践工作经历,就大面积吹填软土地基真空预压的质量控制要点,从多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9.
1.工程简介及地质、水文概况绍兴市镜湖新区后墅组团位于绍兴市灵芝镇后墅村北侧,区域两侧临河。建筑主要有住宅楼46幢及其它共建设施,其中有12幢住宅楼完全位于原河道回填区(如图1所示)。住宅为砖混结构,采用桩基础。原河道部分回填料主要为一期建设过程中基坑开挖废弃的淤质粘土,受当时各种因素制约,回填直接采用水平填筑方法,未进行围堰抽水等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三维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计算并结合现场实测资料,研究在深厚软土地基上振动沉入钢护筒过程对周围土层的挤压效应,分析挤压应力和超孔隙水压力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数值计算给出不同的钢护筒沉入深度、离开钢护筒不同的径向距离以及沿不同的地层深度的孔隙水压力分布特征。此外,还将数值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振动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急剧增长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及平稳变化阶段;振动过程中孔隙水压力随着沉入深度的增加而向深处推进。 相似文献
11.
12.
同天然软土相比,吹填淤泥土初始含水量高,初始孔隙比甚至超过3。通过对比国内不同行业的相关规范可知,软土地基设计阶段的沉降计算尤其是沉降修正系数取值难以适用于吹填淤泥土。通过对天然软土地基沉降计算进行分析,研究了吹填淤泥土采用真空预压处理下的沉降特点。结果表明,吹填淤泥土沉降修正系数的取值范围幅度远大于规范给定的取值范围。对不同地区吹填土沉降数据进行分析,从实例角度验证吹填淤泥土沉降计算修正系数取值范围;对吹填淤泥土沉降与厚度关系曲线进行拟合,得出沉降量与吹填层厚度的比值在初步设计阶段可按吹填厚度的30%考虑。 相似文献
13.
真空排水预压加固软基中的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真空排水预压加固软基是通过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来增强土体的强度。本文通过浃里陈大桥试验段实测资料,分析了在真空排水预压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在淤泥及砂井和塑料排水板中的消散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地基中的孔隙水压力消散值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为真空度的直接传递导致的孔隙水压力下降值;二为抽真空引起水位线下降进而引起的孔隙水压力消散值。淤泥地基中孔隙水压力消散主要是由于地下水位线的下降引起的,砂井和塑料排水板中的孔隙水压力消散大部分由真空度直接引起,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程度沿深度方向基本不变。真空排水预压塑料排水板中孔隙水压力影响深度可达塑排板下4~5m。塑料排水的真空排水预压效果优于砂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软土处理的需求加大,真空预压处理软土有着比较大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但在真空预压的影响深度方面,目前学术界研究的较少,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文章从土体三维固结出发,分析土体受力不但在微观上的等向受力,在宏观上受到真空压力差的影响,而且真空压力差增加了真空度的影响深度。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现场监测数据,得出真空预压影响深度可以达到排水板底部。 相似文献
15.
16.
软土地基堆载吹填淤泥并同步真空预压加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软土地基上吹填造陆工程中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和吹填淤泥工期较长、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堆载吹填淤泥并同步真空预压加固技术,将吹填淤泥加固及软土地基加固两阶段施工整合到一个真空预压周期内完成,大幅度缩短了造陆工期。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有效解决了常规真空预压法中上部吹填淤泥变形过大,影响下部软土地基加固效果的问题,并且充分利用吹填淤泥的自重,无须额外的堆载材料,即可使软土地基处于真空联合堆载预压的加固模式,进一步提高了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7.
真空预压是以大气压力作为预压载荷,通过先在需要加同的软土地基表面铺设一层砂垫层或砂砾层,再在其上覆盖一层不透水的塑料薄膜或橡胶布,四周密封与大气隔绝,在砂层中埋设渗水管道,然后与真空泵连通进行抽气,使透水材料保持较高真空度,在土的孔隙中产生负的孔隙水压力,将土中孔隙水和空气逐渐吸出, 相似文献
18.
程康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2,(3):95-101
为全面了解软土基坑开挖对既有隧道纵向变形的影响,掌握既有隧道在基坑近接施工下的纵向变形响应特征以减少开挖对邻近既有隧道的影响。文章从理论研究、数值模拟以及实测分析等3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同时提出了基坑开挖对下卧隧道最大位移影响范围的实用边界模型,之后给出了有待下一阶段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主要结论如下:现有的分析方法都依赖于隧道处于假设状态的初始条件,未考虑隧道的已有“损伤”;数值模拟结果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选择的本构模型与参数取值,更加适用于复杂应力条件的本构模型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卸荷比对下卧既有隧道的影响明显,在软土地区的隧道上方进行基坑开挖,可通过调整卸荷比来减小对下卧隧道的扰动。随着基坑卸荷比的研究从“一维”逐步深入到“三维”,基于卸荷比的基坑开挖对隧道位移影响的预测准确度更高。 相似文献
19.
以天津某地基处理工程为实例,对真空预压法的施5-工序、工艺流程及技术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总结,通过质量检测结果对施工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提高施工技术质量效果的几点建议,对真空预压法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志登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10(5):124-127
通过某围垦工程原位监测施工实施,阐述了原位监测的目的和意义,并对原位监测成果进行分析,得到监测的有效数据,从而指导下一步的施工,确保地基稳定、沉降均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