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面子观是一种礼貌现象,它是言语活动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面子保全论”反映的是以个人主义取向为主的西方文化价值观,而与荣誉、地位紧密相连的中国人的面子观则反映了以群体取向为主的中国文化的价值观。探讨和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观差异及言语策略,有助于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避免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2.
运用面子保全论对奥巴马总统2009年的开学演讲进行分析,举例说明奥巴马如何通过特定句法和相应的修辞手段来施行礼貌补救策略,有效传达意图,进行劝说并获取公众支持。奥巴马演讲辞中礼貌补救策略的运用为面子保全论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3.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向交流的课堂,也是一个师生交际的过程,其复杂和难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补偿策略给我们解决这一困难提供了思路。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自觉地把礼貌策略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用礼貌顾全学生的面子,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一定程度上反映文化的特点。语言并不单独存在,它与文化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和共存。不同国家和民族因为历史背景和文化的差异,语言的使用也截然不同。从日常生活中的交际用语、亲友称呼和颜色词汇三个方面比较并分析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浅谈颜色词在中西方文化中象征意义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西方文化中表示颜色的词很多,但相同的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中却存在着象征意义的差异。从中西方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和探究文化发展对颜色词象征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面子是交际活动中常常涉及到的议题。每个人都希望为自己树立威信,为自己争得面子;每个人都企盼交际和谐,给对方留面子。本文通过介绍并分析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以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会话为例,从说话人和听话人的互动关系出发,分析得出委婉的规避、暗示,先扬后抑、先抑后扬等修辞技巧的运用,可以使会话双方在不能按照合作原则进行对话的情况下,依然礼貌地对待彼此。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节日积淀了各个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从中西方主要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饮食等方面,可以看出中西节日文化的三大差异: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泛神性与世俗性,而西方传统节日具有极强的宗教特征;中国的传统节日强调集体主义价值取向,西方的传统节日个性主义色彩浓厚;中西传统节日体现了不同的饮食内容与不同的饮食文化。了解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将有助于我们顺利地进行交际和交流。  相似文献   

8.
文化在碰撞中更易窥探到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本色。文章把握民族文化特性,挖掘民族文化潜能,显示其各国国民性格之情趣。文中还突出整体性文化的客观比较,并加以鉴别和评价。中西方文化产生的渊源不同,发展的经济基础不同,演化的社会环境不同。故造成人生的价值目标、思维方式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的主体不仅主导着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乃至调整,而且影响着公共政策的全过程。公共政策的运作实质就是多方主体相互博弈的结果,每个主体代表着不同的利益。对比中西方公共政策主体,探讨不同国度、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利益导向、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政党制度对公共政策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有不同的人文、历史背景和社会价值观.中国的"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从中西方文化中"龙"的不同含义、汉语中有关"龙"的成语及其英译、英语中有关"龙"的表达、关于"龙"的英语翻译等4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为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从黄色看中西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文化中,自然界的许多色彩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阐述了导致颜色意义差异的历史、文化和思维方面的缘由,着重分析了黄色在英语和汉语中的文化内涵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行政伦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行政伦理在历史渊源上有着显著的区别。分析中西方行政伦理在价值观念、文化方面的差异,借鉴西方经验,加强中国行政伦理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幽默是语言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以诙谐的手法和深刻的寓意,展现语言文化的魅力。文化差异视角下的英汉幽默语的比较研究,主要从文化背景对幽默语内容、对象、目的、特点的影响以及思维方式在幽默语表达手法上的体现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以进一步分析英汉幽默语的差异,减少沟通障碍。  相似文献   

14.
问候语是各个国家日常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彼此之间进行交流的先导者,问候语使用的巧妙与否直接关系到交际进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问候语的不同,本文主要从问候语在称呼使用、内容和内涵方面对其进行比较,从而更加深入地解析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中日两国语言文化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虽然在使用中具有相同的避讳、礼貌、掩饰等心理基础,但是在表现形式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通过对委婉语使用时的心理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以求进一步探讨其所体现出的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非礼貌现象研究中,非礼貌与情感之间的关系研究成为考察的焦点。从认知和社会学的视角探讨情感语境中的非礼貌现象也很少有人涉足。借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式理论和Spencer-Oatey的人际关系管理模式,分析情感在非礼貌中的作用机制,从而揭示情感如何引发非礼貌行为的产生以及非礼貌行为产生过程中情感的变化。从情感入手来研究非礼貌为非礼貌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平等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美好愿望,平等又是个历史的具体范畴,不存在绝对的普遍的平等。因此,从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各自历史的纵向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深入的把握古代中西平等观的异同和平等观的历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对英汉意象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理论的多重适用性。首先简短地提出了帕尔默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基础;接着从意象编码的方式,意象认知模式的特性及其影响意象差异因素的三个维度对英汉意象的差异性进行了探讨和评析;最后指出比较英汉意象差异性有助于了解这两种文化和语言的异同,从而更好地把握和应用文化语言学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进行比较.认为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既有利,也有弊,要批判地继承并利用它的合理成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服务.指出只有坚持并实践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能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向前发展,从而实现埋葬资本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西方形成了各自特点鲜明的饮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审美感悟与审美情趣等价值诉求。这种诉求促使人们按照自身的民族传统及其思维方式去崇尚美好的饮食行为、提升其文化内涵。因此,在跨文化交流时应当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来关照不同饮食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诉求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