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随着原煤煤质逐渐变差及入选率的不断提高,石圪台选煤厂生产系统中煤泥含量不断增加,煤泥水处理难题成为制约安全生产的瓶颈。为改变目前所采用的湿法脱泥工艺运行现状,消除煤泥量过大对生产系统以及最终商品煤煤质造成的不利影响,石圪台选煤厂利用现有原煤分级筛实施选前干法脱粉改造。将原煤分级筛筛下物分为筛前段和筛后段,对比分析2段物料粒度组成,确定脱粉段位置。改造后提高了原煤分级筛筛下溜槽抗堵性,降低人员劳动强度,提升生产效率,提升末煤入选量,提升商品煤发热量,降低煤泥水系统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杨昌华 《洁净煤技术》2014,(1):15-17,77
论述了山脚树矿选煤厂原有洗选工艺流程,针对生产中存在的矿井原煤煤质变化大、煤泥含量高、介质消耗大等问题,提出技术改造方案。在原有工艺基础上增加原煤脱泥系统和粗煤泥回收系统,改造后洗选工艺流程为:原煤预先脱泥+无压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对流干扰沉降分选机(TBS)+浮选联合分选工艺。改造后,选煤厂生产方式更加灵活多变,产品适应市场能力强,设备先进可靠,高效低耗,基本解决了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选煤厂生产能力由2.6 Mt/a提高至3.0 Mt/a,提高了18.7%;原煤脱泥筛脱泥效率可提高至75%以上;TBS分选机洗选效率为69.82%,可能偏差E p为0.12;选煤厂介质消耗2.2~2.8 kg/t,比原系统降低50%左右,年节约介质粉约7500 t,节约生产成本550万元/a以上。原煤脱泥筛与TBS的配合使用基本解决了原煤煤质变化对商品煤质量的影响,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针对补连塔选煤厂1~(-2)煤洗选系统粗煤泥产量大、灰分高、水分高,细煤泥产品水分高、处理效率低等问题,通过降低脱泥粒度,缩短煤泥水处理环节,改变水力旋流器分级粒度等工艺改造,达到了提高煤泥水处理效率,降低混煤产品灰分和水分,提高发热量的目的;针对精煤破碎能力不足,系统生产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分析现有厂房空间,对生产接续的影响,改造成本的大小及最终产品的销售,提出在1~(-2)煤主洗二楼新增1台破碎机的改造方案,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入洗量的目的。1~(-2)煤系统通过一系列的优化改造,系统分选效率得到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提升,经济效益明显,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原煤预先分级细粒煤有压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系统的优化,稳定了入料、加介、补介系统,提高了分选效率;新增粗煤泥TBS分选系统,提高了精煤产率,增加了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5.
针对哈拉沟选煤厂由于原煤入洗比例的不断提升而导致煤泥量增加、煤泥回收困难、商品煤煤质变差以及成本升高等问题,选煤厂以煤泥减量化生产为整体思路,采用"弛张筛深度筛分+浅槽分选+旋流器分选"的工艺,降低进入系统的原生煤泥,减少次生煤泥产量,降低煤泥水系统负荷,进一步提升商品煤质量,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重介质选煤技术具有分选精度高 ,对不同可选性、粒度、矸石含量的原煤适应性强 ,以及操作、调节方便等优点 ,近年来在世界各国已成为主要发展技术。但是传统的重介质选煤工艺对原煤需进行分级、脱泥 ,对需要出两种产品以上的重介质分选 ,需配备高、低密度的重介质悬浮液制备、回收系统 ,工艺系统复杂、设备多 ,操作、调节不方便 ,电耗和生产成本比较高。我国自行研制的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选煤工艺 ,既保存了重介质选煤的优点 ,又简化了工艺系统 ,用一种密度悬浮液系统 ,可生产出两种产品 ,减少了建厂投资 ,降低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生产效率 ,…  相似文献   

7.
葛店选煤厂因入洗原煤煤质变化和处理量的增加,出现了分级筛分效率低、介耗高、精煤产率低等问题,经分析该厂各工艺环节的分选指标,找出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采用湿法分级脱泥、末煤重介质再选、增加粗煤泥分选系统等技改措施,技改后精煤产率提高10%。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小鱼沟选煤厂原煤处理能力,对原煤进行筛分试验、浮沉试验及产品数质量对比,以原煤性质为基础,确定了系统主要设备选型,并提出具体改扩建措施。结果表明,占原煤质量分数65%的末原煤由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末矸石产率为40%。通过改造原有主厂房部分设备,扩建主厂房并增加末煤分选系统,扩建压滤车间和浓缩车间等措施,选煤厂的原煤处理能力由3.80 Mt/a提升至5.00 Mt/a,系统对原煤中块煤、末煤比例适应性更强,块煤、末煤介质系统完全独立,可以分别设定分选密度,产品灰分和发热量调节更加灵活、可靠。块精煤、末精煤产品水分降低了1%,入选原煤介质损耗量降低了0.20 kg/t,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9.
阳煤集团一矿选煤厂为解决末煤产品发热量不可控、产品质量过剩、商品煤产量低、加工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精准配煤系统方案;通过在带式输送机上安装在线灰分仪和胶带秤,仓下闸门安装位移传感器及配套的配煤控制系统,实现了有效控制末原煤入洗量,降低了生产成本;生产过程可实时在线配煤,保证了产品质量的持续稳定,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潘三选煤厂的生产现状,提出降低重介浅槽分选下限的必要性,并针对潘三矿井当前升井原煤煤质对重介浅槽进行6 mm洗选的生产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原煤筛分效率可达80%以上,浅槽Ep值稳定在0.04~0.06 kg/L水平,原煤入洗率提高19.10个百分点,商品煤发热量达到20.92 MJ/kg以上,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葫芦素选煤厂存在的工艺问题,根据原煤筛分及浮沉试验资料,提出了3种不同的末煤分选提质方案,并进行了技术、经济效益对比分析;通过优化工艺、增加末煤分选及煤泥浮选工艺,可大幅增加精煤产率,增强商品煤配比的灵活性,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石圪台选煤厂的生产工艺,针对石圪台煤矿原煤煤质特性,从中发掘提质增效的潜力,分别从主洗系统入选能力最大化、煤泥水处理系统的瓶颈释放、煤泥产品再提质等方面进行了改造,从而提高了原煤入洗率,降低了商品煤灰分、商品煤泥水分,提高了商品煤的发热量和质量,实现了提质目的;同时在选煤厂的各个作业环节实施了作业成本法管理,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最终实现了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选煤厂原煤系统工艺存在的主要生产问题,提出了选煤厂在原煤工艺改造方面的思路和方向,阐述了选煤厂在原煤工艺系统改造后的效果。全文贯穿工艺、设备改造成效为主线,提高原煤分选质量为目标,提出在完善生产系统的前提下,保证提供合格的入选原煤,提高特种煤的产率和效率,明确严把原煤准备质量是提高分选成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煤炭企业在市场的产品竞争力,提升商品煤质量和企业的集约化开发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矿区的整体经济效益,冀中能源邢台矿区建立了商品煤品种结构优化模型,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矿区总体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市场需求、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盈亏平衡点等约束条件的分析,结合各矿山生产实际,对其商品煤品种结构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矿区效益比各单矿按照计划产量组织生产可提高总体利润27%以上。  相似文献   

15.
王磊 《河北化工》2014,(5):37-39
为了提升东庞矿选煤厂粗煤泥分选环节的工艺指标的粗煤泥系统的分选效率,自东庞矿选煤厂粗煤泥分选系统投运以来,对粗煤泥分选系统各个环节进行了系统的试验,通过总结这些数据表明,在生产过程中应当把粗煤泥分选系统作为整体。通过总结东庞矿选煤厂粗煤泥分选系统形成以来的试验数据,证明粗煤泥分选系统中与粗煤泥分选机关联的分级以及后续脱泥环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当前国内常见的动力煤洗选工艺,介绍了准能选煤厂产品结构及销售情况,对准能选煤厂6 mm及13 mm分级入洗的商品煤水分、煤泥量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洗选工艺初期设备投资、系统运营成本及生产指标情况。认为准格尔矿区新建大型选煤厂采用6 mm预先深度筛分,200~6 mm级原煤浅槽分选机分选,小于6 mm末煤不入洗工艺有利于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实现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7.
针对张家岇选煤厂入选原煤灰分升高,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分析了原煤分级粒度由25 mm调整为13 mm后对最终产品的影响。基于粒度调整后,原有香蕉筛存在筛分效率低、筛孔堵塞及清理麻烦等问题,提出采用2台弛张筛代替原有香蕉筛进行13 mm干法筛分。结果表明,采用13 mm分级后,中块煤产率由14.16%提高至24.29%,末混煤产率由原来的59.17%降至48.24%,每年可增收2079万元。采用弛张筛替换原有香蕉筛后,浅槽入料量与分级筛筛上错配物减少了13.90%,混入分选系统的煤泥量由8.69%降至2.17%,末混煤产率提高了3.44%,保证了原有浅槽的处理量,减少了对原有煤泥水处理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补连塔矿井原煤煤质情况和煤炭市场产品需求,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通过分析补连塔选煤厂工艺系统存在的问题,实施了工艺系统优化、煤泥超前处理、矸石泥短流程、生产系统切换、1-2煤粗煤泥工艺优化、优化产品结构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商品煤质量,增加品种煤数量和产量,保证选煤厂利润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刘丽 《洁净煤技术》2014,(3):33-35,38
针对亭南选煤厂存在的处理能力低,只是块煤入选,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从产品结构、选煤方法、工艺流程、设备选型4个方面阐述了选煤厂技术改造方案。本次改造确定的分选方案为:块煤重介浅槽分选机分选+末煤重介旋流器主再选+粗煤泥TBS分选+细煤泥压滤的联合工艺。产品结构根据入厂原煤的煤质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优化。通过选用重介浅槽分选机、重介旋流器、干扰床分选机等先进设备提升了选煤厂的分选效率和产品质量。实践证明,选煤厂改造后运行情况良好,提高了处理能力,实现了原煤全部入选,煤泥完全回收,洗水闭路循环,达到了环保要求。产品结构符合市场需求,产品质量优良,节约成本,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霍尔辛赫矿井产能提升需求,对选煤厂进行改扩建分选工艺设计。分析了原煤可选性,分选密度为1.70 g/cm3时,块精煤和末精煤灰分分别为13.56%、11.60%。在分析选煤厂原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对选煤厂进行改扩建,原煤分级粒度由13 mm增至18 mm,块煤分选系统不变,增加一套末煤分选系统和一套浮选系统,并计算得出改造后产品组成为:块精煤产率21.12%,灰分12.90%;末精煤产率51.02%,灰分10.48%;中煤产率7.79%,灰分35.85%。以技术先进、性能可靠、高效低耗为原则对主要设备进行选型,新增了末煤重介旋流器、分级旋流器、螺旋分选机、浮选柱等设备,并详细分析了设备布置情况。改扩建后,选煤厂生产能力由3.0 Mt/a提升至5.0 Mt/a,提高了系统对煤质的适应性,增强了末煤产品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