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为解决法定时间量值的远程传递问题,填补可溯源的时间标准及时间计量器具的空白,研究了远程时间溯源方法,参考原子时标国家计量基准(UTC(NIM)),利用GNSS时间频率传递方法,通过驯服铷原子钟、铯原子钟和氢原子钟,研制了远程时间溯源装置NIMDO,基于装置初步构建了远程时间溯源体系.通过多种实验验证,装置在远程端实现了...  相似文献   

2.
班亚  袁静  罗浩 《计量技术》2021,(7):21-24,76
高准确度的时频传递系统是时间频率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我国时间频率基准到各级标准及时间频率用户之间的桥梁,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远程时间溯源装置—NIMDO,基于GNSS时间频率传递的可准实时验证的溯源或授时技术,建立精密时间频率溯源系统,实现远程时间频率源与原子时标国...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电力科技的不断发展,很多电力系统机构使用的时间频率标准,需要获得更高精度的时间标准源进行时间频率比对来保持原子钟的准确运行,因而对其进行远程校准、时间频率量值溯源同步和实效提出了要求.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分析电力系统对时间频率量值需求和研究技术现状,提出了基于导航卫星共视的GNSS时间频率传递方法,解决了时钟远程...  相似文献   

4.
依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206-2008《频率标准与数字时钟的远程校准规范》的要求,并在上海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时间频率科室现有硬件基础上,通过校准软件程序的数据分析与算法设计等方法,实现对频率源的远程校准.系统建立了比对结果数据库,并对技术规范中的两种算法进行了比较,最后给出校准结果,经验证比对,远程校准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5.
方维  金尚忠  陈德好  梁坤 《计量学报》2022,43(4):542-546
为了提高铷原子钟的远程时间溯源性能,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TWOTFT链路的基础上,实施了对铷原子钟的高精密准实时驯服实验,驯服间隔分别为16,5,1 min,实现了基于TWOTFT的远程时间溯源原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远程时间溯源中,TWOTFT相比GNSS时间频率传递效果更优,且1 min TWOTFT远程时间溯源...  相似文献   

6.
崔广新  赵熙 《计量技术》2021,(7):13-16,64
利用GNSS技术,建立河南远程时间频率传递及溯源应用示范站.采用GNSS共视法,搭建可实时溯源至国家原子时标基准的卫星导航时间频率应用平台,建立河南省级时间标准,实现时间频率的远程传递及溯源,时刻偏差绝对值(1天平均)不大于10 ns,溯源(偏差)标准不确定度不大于10 ns,为社会提供高精度的时间频率标准服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慧交通的不断推进,高准确度的时间和频率的需求也逐渐提高,目前高性能原子频率标准在计量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针对原子频率标准的远程校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以NIMDO作为参考时间频率源,通过远程校准的方式对NTP和铷原子频率标准进行校准,解决了交通领域中时间的溯源性问题,为测量结果提供法定依据,极大的提高了校准效率.  相似文献   

8.
传统时间频率计量标准中多由铷原子频率标准或高稳晶振提供参考频率,铷原子频率标准等需定期向上一级计量标准溯源,溯源过程检定周期长且仪器在送检过程中易受损.提出以时间频率标准装置(NIMDO)为核心的远程时间频率溯源系统,实现时间频率实时溯源至原子时标国家计量基准UTC(NIM),以NIMDO作为参考频率源,构建众多时间频...  相似文献   

9.
时间频率在许多领域,尤其是高科技领域中的重要性使时间频率标准得到了快速发展,随之而来是对这些时间频率标准校准的问题。由于国内时间频率校准服务领域现存校准方法都存在不能远程校准或精度不高等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PS接收机记录的RINEX文件的时间频率标准远程校准方法以图解决此问题,实施了具体实验并得到了积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GPS共视法远程校准原理,在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与华东师范大学之间搭建了GPS共视比对远程校准系统。利用该系统为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的铷原子频率标准装置提供远程校准服务。基于30 d CGGTTS标准格式文件的实验数据和所编制的数据分析软件,分别计算出铷原子频率标准的相对频率偏差、相对频率准确度、频率日漂移率和日稳定度。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参数满足技术规范提出的技术指标要求。该GPS共视比对远程校准系统具备正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的优点,能够为铷原子频率标准装置提供可行的远程量值溯源服务。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美国国家技术标准研究院(NIST)的时间频率基准溯源链,其重要特征是:拥有高精度的铯喷泉原始频率基准(准确度、稳定度均约为1 × 10-15);在时间频率基准传递方法、技术和算法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远程校准的频率测量和分析系统(FMAS),及溯源链系统的尖端装备的高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品质方面均达到领先水平.对高精度的时间频率同步系统在天文学测量、导航、定位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和目前达到的关键技术指标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GPS载波相位时间频率传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构建了GPS载波相位时间频率传递系统,初步实现了GPS载波相位时间频率传递.使用GPS载波相位进行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包括零基线和长基线实验.在数据处理中,使用了专业GPS测地软件包结合自主开发的软件处理30 s间隔GPS载波相位观测数据,分析了1 min间隔的相对时钟估计结果.零基线实验结果表明,GPS载波相位时间频率传递在1d内的数据有约100 ps的时间稳定度,即在采样间隔为1 d时,与之对应的频率不确定度约为2×10~(-15);通过计算其阿伦方差可以看出,其具备远程测量某些原子钟(包括一些铯钟)频率稳定度的能力.在长基线实验中,GPS载波相位时间频率传递在一天的数据中具有约900 ps的时间稳定度,即在采样间隔为1 d时,与之对应的频率不确定度约为2×10~(-14).  相似文献   

13.
梁坤  张爱敏 《计量学报》2011,32(2):172-177
分析了基于GNSS的时间频率传递方法的发展趋势和GLONASS发展现状及趋势。对GLONASS时间频率传递进行了研究,就其原理实现、误差补偿及数据处理进行了阐述,实现了GLONASS时间频率传递的基本方法,实施了GLONASS和GPS时间频率传递实验。将两种时间频率传递结果进行了对比,对GLONASS时间频率传递自身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GLONASS时间频率传递已达到了可与GPS时间频率传递相比较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GPS共视法远距离时间频率传递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PS共视法时间频率传递技术是目前时间频率远距离高精度量值传递的主要方法之一.详细介绍了共视法原理、GGTTS格式各参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阐述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近年来GPS共视法远程校准技术研究内容,介绍了NIM时间多通道接收机的基本构成和实际测量比对结果以及最终数据处理算法.  相似文献   

15.
袁媛  孙霞  杨嘉明  张然  王超 《计量学报》2021,42(11):1504-1510
为了满足高精度远程溯源需求,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光纤的远程溯源系统,根据光纤双向时间传递的高精度、高稳定的优点,将本地时间源的时间向远端高基准时间源进行溯源,系统还采用了主备路双路备份机制,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实验验证,基于光纤的远程溯源系统能够达到时差保持在2ns以内,日频率稳定度在7×10-15内的溯源效果,同时采用本系统的主备路时间同步技术,能够实现主备路时差控制在0.5ns以内。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为主导实验室的全国铯原子频率标准比对于2012年完成,传递标准为一台铷原子频率标准,参比实验室9家,8家比对结果为满意。介绍了比对的基本情况、技术方案,研究了比对方法及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提出了时间频率比对的特殊性,分析了比对结果。  相似文献   

17.
由于超过一定距离的时间和频率的比对方法与时间和频率的传递技术密切相关。尤其自本世纪初无线电问世以来,用无线电通信进行传递和比对方法的产生,已代替了有线电报发明以来所使用的陈旧技术,所以无线电信号用于时间频率传递以及进行远距离钟和频标的比对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无线电信号的时间频率传递系统和比对方法中罗兰-C系统的设备结构,技术指标,信号特性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时间频率计量工作的现状及传递方法作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9.
《计量与测试技术》2014,(6):111-111
正近日,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3所完成国内首台高精度时间比对调制解调器(BIRMMMODEM)关键技术突破和样机研制,其最终实测技术指标,达到甚至部分超过国外先进设备水平。据悉,在完全相同的卫星链路测试环境下,该设备时间比对测量结果的标准差,与德国处于同一水平。时间比对调制解调器是卫星双向时间频率传递系统的核心设备,是实现远程实时纳秒(注:纳秒,1秒的10亿分之一)级时间同  相似文献   

20.
纪亮 《中国计量》2012,(2):13-13
本刊讯近日,根据中央编办批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加挂国家时间频率计量中心牌子,主要承担时间频率体系建设规划,开展时间频率基准研究和量值传递,负责时间频率国际比对与交流合作等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