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国各地、各行业的计量主管部门将围绕计量发展的新方向、新任务,深化计量改革,强化计量监管,优化计量服务,致力于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国计量体系和计量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更好地发挥计量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深化计量工作改革创新、开创计量发展新局面而奋斗。  相似文献   

2.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值此中国计量事业应对全球机遇和挑战,继往开来的重要时间节点,全国各地、各行业的计量工作主管部门将根据计量工作发展的新形势、出现的新情况,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担当责任,持续发扬精益求精的计量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各项工作的推进落实,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计量》2020,(2):11-23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工作、奋力前行,全国各地、各行业的计量主管部门将继续扎实履行计量监管职能,努力发挥计量支撑引领作用,为"十四五"发展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2020年,党和国家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常的历程。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计量工作也经受了特殊考验,实现了新的发展。值此岁末,我们坚持会训结合,把计量工作会议和计量业务培训统筹安排,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计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计量工作,分析新形势,落实新要求,明确新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计量工作作出部署,动员全国市场监管系统计量战线把计量发展更加紧密地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好地发挥计量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深化计量工作改革创新、开创计量发展新局面而奋斗。  相似文献   

5.
<正>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深化之年,也是阔步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提速之年。回顾2022,全国计量工作者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深化计量改革,坚持创新驱动,夯实计量基础,持续提升计量整体能力和水平,同心协力为计量事业新篇章拼搏奋斗,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计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并不是企业计量工作的终结,而是给计量开辟了一个新的起点。就当前转换经营机制后企业计量工作情况来看,大致归纳分为三种:一是多数企业计量工作不断巩固、完善和发展,开创一个计量工作的新局面;二是部分企业满足现状,又不注意投入和深化,计量工作没有新突破;  相似文献   

7.
2003年全国计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深化量传体制改革、加强计量技术机构建设 ,健全计量法规体系、加大计量监管力度 ,推广校准服务、加强企业计量基础工作方面取得新成绩 ,为建立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求的新的计量体系作出新贡献。工作要点如下 :一、科学计量方面1.规划建立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的新的国家计量基准体系。要抓紧研究国家计量基准体系及量传(溯源 )体系构架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全国计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深化量传体制改革、加强计量技术机构建设 ,健全计量法规体系、加大计量监管力度 ,推广校准服务、加强企业计量基础工作方面取得新成绩 ,为建立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发展要求的新的计量体系作出新贡献。工作要点如下 :一、科学计量方面1 规划建立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的新的国家计量基准体系。要抓紧研究国家计量基准体系及量传 (溯源 )体系构架的优化方案和…  相似文献   

9.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起步之年,这给山西省2011年计量工作赋予了特殊的使命和艰巨  相似文献   

10.
《中国计量》2020,(5):5-9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谋篇布局之年。全国计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按照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部署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改革创新、协同发展,加强计量战略规划和法治建设,优化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强化计量监管。  相似文献   

11.
《中国计量》2011,(2):8-10
"十一五"期间,全国计量系统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质检总局的各项要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关键在于在总结"十一五"期间工作成果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十二五"计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计量》2021,(4):5-9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全国计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13.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间,市场监管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推动计量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计量科技基础、量传溯源体系、计量服务保障能力、计量监督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奋力夯实了高质量发展的计量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全国计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全国市场监管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协同发展,加强计量战略规划,提升计量能力,强化计量监管,完善计量服务保障,奋力推进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计量基础。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这一年,计量各项工作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和国家质检总局的部署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临近2011年年底,本刊归纳整理了2011年最值得关注的几个看点,借此回顾。5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在"世界计量日"之时来到中国计量科学研究看点陈述最看点:王岐山副总理关心和支持计量事业发展1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工作、奋力前行,全国各地、各行业的计量主管部门将继续扎实履行计量监管职能,努力发挥计量支撑引领作用,为"十四五"发展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好基础。新时期、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2020年,计量工作怎么干?让我们听听各地、各行业计量主管领导的心声——  相似文献   

17.
正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实工作、奋力前行,全国各地、各行业的计量主管部门将继续扎实履行计量监管职能,努力发挥计量支撑引领作用,为"十四五"发展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好基础。新时期、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2020年,计量工作怎么干?让我们听听各地、各行业计量主管领导的心声——  相似文献   

18.
<正>欣闻国家质检总局决定编撰《新中国计量史》,我作为老计量人很高兴。搞了一辈子计量,但对"计量"的由来及其含义的发展总觉得不太清楚,故阅读了一些资料,结合亲身经历作些探讨。民国以前,没有计量术语,历代都把这方面的工作称为"度量衡"。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由于度量衡以外的计量器具的诞生,由此伴生了"计量"术语,但它的含义是逐步扩展的。我国最早出现"计量"术语,可能在  相似文献   

19.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和中原经济区建设起步之年,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发展模式的转变在给河南计量提供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2011年也是开创河南计量事业新局面的关键之年。  相似文献   

20.
施怡行 《工业计量》2022,(S1):112-113+117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关系国计民生。重视质量、加强质量、发展质量已经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内生动力。计量工作关键是要紧跟质量发展需求,及时掌握各个领域质量发展遇到的突出计量问题和需求。文章结合海南省计量事业发展的实际,就新常态下如何促进计量事业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