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以农灌期辽浑太河3个典型河段为实例,对其农灌期河流纳污能力进行分析,并以浑河黄腊坨桥至邢家窝棚控制断面为例,通过建立水质预测模型,对其下游断面水质进行预测精度分析.研究结果对于辽浑太农灌期水质分析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夏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及污染原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夏河干流及5条支流水质监测断面进行监测分析和调查评价,发现大夏河流域大部分河流仅源头上游水质尚好,中下游明显受到污染。污染河段有大夏河折桥段、合作河合作段、红水河临夏段、牛津河取水口段,主要纳污河段污染物超标严重,甚至达到Ⅴ类。该流域中企业直接排污、排污管网不配套、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河道内非法采沙、水土流失、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污染物超标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河流纳污能力计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定水文设计条件和水质目标前提下,根据一维河流水质模型理论,探讨基于不同排污口位置、不同控制断面设定、不同稀释容量分配情景下的河流纳污能力计算方法,比较其结果的差异性。以温州市飞云江河段为例,分析不同计算方法对河流纳污能力计算结果的影响,提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为河流纳污能力研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根据沙河鲁山排污控制区流量和水质监测成果以及该河段主要污染源鲁山县利民污水厂CODcr和NH3-N的排放量,采用一维数学模型,建立沙河该河段中污染物排放与河流水质间的定量关系,计算了该河段的纳污能力,为评价预测和编制污染控制方案及制定水功能区水质标准和排放规定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河流一维水质模型核定太子河上游本溪河段纳污能力,该河段五个水功能区化学需氧量(COD)纳污能力为6 520.44t/a,氨氮纳污能力为254.12t/a。纳污能力的核定为太子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宁 《水资源保护》2007,23(S2):100-101
依照地表水评价方法建立水质模型,对柯街水文站点水质突变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对该河段的污染原因进行调查,进行河流纳污能力分析、计算,为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水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黑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方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黑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编制依据、范围、目标等总体要求,制定了本次规划的重点,通过水质现状调查评价、纳污能力计算、流域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等制定黑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规划的目标是2015水平年集中式供水水源地达到规划水质目标、部分污染较轻的河流河段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污染重河流河段水质明显改善;2030水平年各河流、各河段均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目标。  相似文献   

8.
张晓  罗军刚  解建仓 《水利学报》2017,48(3):317-324
为了给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以及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基于一维稳态条件下的水质模型,建立了考虑取水口和支流的分段求和模型来计算河流纳污能力。该模型以排污口、取水口或支流入口为控制断面将功能区划分为若干河段,确定各河段的流速,逐段计算纳污能力。相对于传统纳污能力计算模型,模型在考虑了支流和取水的基础上,能更灵活地对应功能区水质目标等级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范围内合理选择水质目标浓度,从而避免出现纳污能力过严格或过宽松的情况。将模型应用于渭河干流陕西段,考虑取水口和支流的模型计算结果为73 814.43 t a,相比于断首控制模型的36 159.96 t a和功能区段末模型的85 365.49 t a,考虑取水口和支流的模型计算结果更适中,同时模型可以得出任意两个控制断面之间的纳污能力;模型中考虑了取水口、支流及分段流速等因素,得到的纳污能力也更科学、合理,能为明确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及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根据淮北市河流特点,建立淮北市主要河流一维水质模型,采用2009年河流水质实测数据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检验,对萧濉新河两个断面进行纳污能力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可以客观描述河流水质变化情况,可为纳污能力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4,(7):76-79
对伊洛河干流水质及排污口开展实地调查取样,并进行监测评价,结果表明:洛河水质沿程逐渐变差,上游水质较好,中下游洛阳、偃师等城市河段水质明显恶化;伊河水质整体较好,但洛阳和栾川两个局部城镇河段水质较差;污染原因主要是排污企业超标排放,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集中处理。据此,对伊洛河流域提出水污染防治对策: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严格控制伊洛河入河污染物总量;加强工业污染源管理和控制,重点关注金属加工、电力和化工企业等污染主导行业;完善收水管网,提高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率;保证河道内留有一定的自净水量,保障河流纳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