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可穿戴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其应用领域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实际生活。目前可穿戴计算机大量应用于设备安装、维护等过程中,在这些应用过程中,由于人无法使用双手来控制交互界面,传统界面并不适用,此时就需要自适应人机交互界面。  相似文献   

3.
利用柔性传感器和微控制单元,设计并实现了可集成于服装进行跨平台音乐控制的无线控制器,为制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柔性可穿戴传感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柔性织物传感材料,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传感器件作为控制器的按键,具有良好的穿戴舒适性.传感器件能够感知15kPa以内的手指按压动作.使用ESP32作为微控制单元,用于传感信...  相似文献   

4.
针对可穿戴电子设备存在电池体积大、质量重等问题,本文基于塞贝克效应的热电转换原理,设计了一套体积小、质量轻的供电装置。对不同型号温差发电模块进行特定工况下的性能测试实验,并对工况传热过程进行Fluent数值模拟,科学地验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总结出散热片优化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利用人体与环境间温差,实现温差发电,并为可穿戴设备供电,对装置进行散热优化,进一步提高发电量。此外,通过对实验和数值模拟的分析,设计一款基于微型热管散热的智能手表发电装置,并在结构上对装置冷端进行传热优化设计,其最终输出功率可达0.3 W。该研究证明了温差发电模块应用于可穿戴领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可以附着在人体表面上感知外部信号,具有轻便、低成本、高柔性、高拉伸性和高耐久性等优点。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的柔性基底材料通常导电性较差,导致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的灵敏度也较差。将具有优异电导率的导电聚合物和纳米材料等导电材料与柔性材料集成在一起,在保证良好柔性的同时可以极大的提高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的电导率和灵敏度。阐述了智能可穿戴柔性可拉伸应变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可穿戴传感器网络中舞蹈动作捕捉问题,提出一种抑制可穿戴传感器之间干扰的算法。根据舞蹈训练中可穿戴传感器网络架构,通过调整传感器网络的传输时隙和信道,使得受干扰的传感器能够收集周边其他可穿戴传感器网络的传输信息。在不打扰其他网络传输的前提下,重新安排传输时间,以最小化传输时延,利用带宽避免相邻可穿戴传感器网络间的传输时间重叠,从而减少用户之间的干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在有多人参预的舞蹈训练中,最小化碰撞概率,使可穿戴传感器网络的吞吐量提高23%。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范围内,老人跌倒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可穿戴式跌倒检测系统可以自动发现跌倒并有效降低跌倒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成功应用可穿戴式跌倒检测系统主要取决于3种因素:算法性能、电池寿命以及用户接受程度.首先介绍了传感器(类型、放置位置和采样率)、提取的特征以及分类算法对这3种因素的影响,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总结...  相似文献   

8.
无人机实现通用化的关键之一是开发一种自然、直观的交互方式。手势作为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交流方式之一,成为研究无人机人机交互的重点。本综述聚焦于穿戴式手势传感与识别方法,分析了肌电、应力应变、运动、超声和光电传感等主要手势数据的采集方式,并提出了动态和静态手势的数据处理与识别算法。此外,本综述还探讨了手势识别技术在无人机实时避障、路径规划与轨迹跟踪方面的应用。最后,总结了当前手势识别技术面临的普适性、鲁棒性和实时性等关键问题,并讨论了未来可穿戴手势识别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与生物传感技术、边缘计算、云计算、强化学习、自适应学习以及多模态数据融合等技术的紧密结合,推动手势识别技术朝着更高精度、更自然的交互方式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功能性服装的追求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老年智能可穿戴服装开发需要重视.通过分析老年智能可穿戴服装的研究现状,指出其主要涉及对老年人慢性病的生理数据监测,对老年人频发疾病的理疗养护,防摔警示等老年人尤需的安全防护,针对老年人心理需求开发出的辅助娱乐4个方面,并对老年智能可穿戴服装现今存在的问题、难点、发展趋势进行...  相似文献   

10.
针对社会老龄化及大众人群的亚健康现象,采用文献分析法,简述近年来国内外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研究成果与应用情况,总结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的主要特点。对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关键技术进行归纳,并对产品进行分类,对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应用人群及应用场景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在技术领域、行业标准、安全隐私、实用功能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适应市场及消费者需求的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应该是时尚美观、微型化、无线化、标准化、产业化、安全可靠及智能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PC机并口的高性价比逻辑分析仪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昂的价格阻碍了逻辑分析仪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得以应用,数据采集卡和PC机的结合利用PC机强大的硬件和软件资源降低逻辑分析仪的价格,但繁琐的开机箱和插卡的操作仍对不熟悉PC机硬件技术的人员产生了困难。独立于PC机的但通过PC机增强性并口EPP与PC机连接的虚拟逻辑分析仪不但利用PC机强大的硬件和软件资源降低逻辑分析仪的价格,也因为它简便的连接方式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现代家居中由于意外停电、燃气泄漏、被盗等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该监控装置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以MSP430F247单片机为核心,由红外热释电传感器、气体传感器、键盘及LED显示等外围电路构成,实现自动探测陌生人进入并通过电话将信息通知主人;易燃气体检测且浓度超标时自动报警和换气;开启应急照明灯;数字时钟显示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控制器的性价比,该设计不采用功能多样化的智能仪表,而是利用湿度传感器将湿度转换成相应的电压信号,经数字化后传送给单片机,实现了对湿度的数字显示与控制.该控制器,功能单一,实用性强,有很高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静脉输液的智能化,基于红外对射技术设计了一套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智能输液点滴速度监控报警装置。该设计以51系列的STC89C52单片机为主体,用二极管元件进行光-电信号的转换,经LM393电压比较器进行电平比较,信号经单片机处理,最终由发光二极管和蜂鸣器进行声光报警。实验结果表明,本设计实现了点滴信号的采集及显示,并可根据设定的上下限红外感应报警时间判断是否发出声光警报,解决了静脉输液液滴速度调控、液滴缺液的检测等问题,可有效避免静脉输液时的换液不及时现象,减轻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的负担。  相似文献   

15.
介绍一种新型结构的1.5μm光纤型极化器。采用这种新型结构,器件最佳性能指标为:消光比大于55dB;插入损耗小于0.5dB;并成功地解决了光纤型极化器制作过程中的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方面的问题。目前已可实现1.5μm光纤型极化器的小批量生产,成品率高达90%以上,且制作周期短、成本很低;批量制作时器件指标为:消光比大于35dB,插入损耗小于1dB。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智能建筑中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智能程度低、布线困难、施工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无线消防监控系统.详细描述了该系统的两级双网组网架构和网络节点硬件设计,同时给出了系统软件流程.  相似文献   

17.
根据颈椎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针对当前便携式气囊牵引器“无人工智能引导”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智能气囊式颈椎牵引器。该牵引器采用自动充气和定时放气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根据自身情况设定牵引时间和牵引重量,实现以人工智能引导的牵引治疗方案。在自动充气后可通过气动接头快速实现气囊与气压系统的分离,牵引过程中病人可自由移动,使用舒适。在牵引器系统中设置了安全保护控制程序和急停按钮,以保证病人的使用安全性。该牵引器用于预防及治疗多种类型颈椎病及因颈椎病引起的压迫症状,实现了智能化。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城市公共照明电能浪费的严重问题,实现亮着灯节电,文中研究和设计了一种智能控制装置;该装置基于自然照度关合路灯,依据不同时间段人们对各等级道路照度的需求通过有载调压器自动调节照明灯具所加电压,不考虑季节变化;文中阐述了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了系统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流程,并应用于某大型住宅工程;应用实践表明,系统设计科学,运行可靠,节电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性能价格比的角度分析了几种典型的A/D转换器,提出了一种高性能价格比的A/D转换器——反馈式串并行A/D转换器新方案,分析了其实现中的技术难点,指出了解决这些技术难点的途径。最后,介绍了这种A/D转换器研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以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功能为设计对象,运用EDA技术的设计方法,进行各种波形的输入设计、设计处理,项目校验和器件编程.在VHDL语言的编写中按照行为描述,寄存器传输描述,实现了几种波形的软件设计和具体逻辑元件结构的硬件映射.结合FPGA/CPLD的开发集成环境,产生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各种信号,同时完成了行为仿真、时序和功能仿真,给出了在GW48-CK型实验开发系统上实现的正弦波形仿真结果.实验表明采用该方法能生成锯齿波、三角波、阶梯波、正弦波等波形,实现了信号发生器的功能,说明该设计是行之有效的.信号发生器功能设计的方法可以推广到其它电子系统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