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炼  刘曦卉 《家具》2001,(2):46-49
明清家具在中国传统家具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明清家具,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在家具装饰方面形成了结构装饰的独特风格。利用金属饰件是明清家具的结构装饰的特点之一。从明清箱柜类家具的金属饰件的功用与样式,金属饰件与整体设计的协调统一,样式和装饰手法的寓意,金属饰件材料与制作等几个方面来研究明清箱柜类家具的金属饰件的功能与装饰作用,可以探寻出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某些内涵。  相似文献   

2.
李文华 《广西轻工业》2014,(1):92+106-92,106
中国传统家具就其整体造型而言,立足于沉稳端庄,方正严谨,但雕刻纹饰等装饰却与造型有着迥然不同的风貌,无论山水花卉、鸟兽鱼虫,或是人物故事、神话传说,大都具有热烈奔放的特征,使家具充满浓重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本文通过对明清家具的雕饰纹饰艺术及金属饰件艺术等进行阐述,充分展示明清家具的装饰艺术。  相似文献   

3.
明清家具雕饰图案灵动典雅、精美富丽,与其造型和结构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体现了明清家具卓越的艺术成就,是现代家具吸收借鉴的源泉。当前.随着崇尚传统文化热潮的兴起,人们对雕饰有明清传统图案的仿古家具和现代中式家具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如何将明清家具上的传统雕饰图案吸收应用于现代中式家具.使其既保留原有图案符号的鲜明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又能符合当前的时代特征和现代生产工艺的要求,是当前传统雕饰图案现代应用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明清家具靠背板装饰的设计匠意,探究明清家具装饰的根本内在之设计法则。从靠背板装饰结构支撑的形式功能和视觉力彰显的装饰功能两个方面进行明清家具靠背板装饰类型的造型特征及组织规律的深入剖析。通过研究得出,明清家具靠背板装饰具有人体工学的实用功能,它在满足家具构件所承载的坐、靠等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提高了舒适度的生理感受。装饰的视觉性功能,更多的是设计匠心的思考与运用,其中包括以纹顺纹、以纹塑型及以纹理型的雕刻方式及构成之道理,以达到良好视觉美感的心理感受。此研究有利于深化对靠背板装饰功能的审美认知,引发更多关于明清家具装饰艺术造物观念的思考,为明清家具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更多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苏作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艺术的瑰宝,本文对苏作家具的地域特色作了简要的分析.主要从苏作家具的定义、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苏作家具与京作家具及广作家具等地域性家具在造型、装饰、用材、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对比分析这几个方面对明清时期苏作家具的地域特色进行了探讨,旨在加深人们对苏作家具这一重要的中国古典家具分支的了解.并对当今新苏作家具...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家具有京作、广作、苏作之说。苏作家具,是指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所制作的家具,它作为区域性地方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家具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京作、广作家具相比,苏作家具没有京作家具的皇家豪华之气,也没有广作家具的商贾富贵之气。它精巧、秀丽、轻简、素雅,透逸着江南特有的文人气息。它的产生和发展与明清社会吴文化的中心——苏州的特定历史时代、特定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和各种人文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家具的装饰形态是指家具的装饰要素所赋予家具的形态特征。家具的装饰设计赋予了家具产品明确的文化内涵。家具设计中装饰元素的应用取决于设计所处的人文背景。家具的装饰形态以室内环境中起装饰作用的整体家具形态和家具单体的装饰两种形式出现。家具装饰形态的表现取决于家具的色彩、材料、结构、功能、工艺。家具装饰形态设计的基本思路有助于家具设计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晋作家具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和流变进行剖析,探讨了空间上晋作艺术独特的地域特征和时间传承上晋作家具的工艺流变。并试图通过对晋作家具造型风格、材料特征、工艺流程、纹样雕刻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将晋作家具的工艺、材料、风格、雕饰与苏作家具和京作家具加以比较,发掘出晋作家具独有的特色。晋作家具的就地取材、富有地方风味的雕饰纹样题材、相似但又异于苏作京作的工艺手法使晋作家具在世界家具之林中保有自己鲜活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从文化背景、造型、装饰和工艺四个方面对清朝时期的苏作家具,广作家具和京作家具三种家具的风格特点进行比较研究,旨在加深结清式家具的理解,以期对现代家具设计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牙板是家具上具有结构功能的装饰构件。本文通过对明清家具牙板的形制与不同装饰纹样的形制进行分析,来研究牙板装饰纹样的形制,得出植物装饰纹样、动物装饰纹样和其他装饰纹样是牙板的主要形制特征。通过对牙板的深入的研究,使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重新认识明清家具,为明清家具牙板装饰艺术的系统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宁式家具的装饰纹样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具的装饰纹样是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家具的地方流派之一——宁式家具为研究样本,系统论述宁式家具的主要装饰纹样及其结构与布局特点,为探索宁式家具的地域风格及其在现代家具上的应用作理论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12.
代甜甜  吕九芳 《家具》2022,(1):93-96
京作家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传统手工艺振兴的大背景下,京作家具不仅要传承京作文化和古法制作工艺,也应打破传统家具纯手工制作工艺模式,将现代机器与传统制作工艺相结合进行突破创新。通过研究京作家具文化、特点及家具制作流程,从中发现了可以创新的工艺。研究得出异型部件加工模具及线型刀具可以用来制作一木连做、曲木拼接等工艺,在制作中极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在不影响京作家具制作工艺及家具品质的基础上,创新京作家具制作工艺,体现现代创新发展理念的同时在传承京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工艺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家具》2017,(3)
明清家具历经数百年沧桑仍能完美呈现昔日神采,其结构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令人赞叹。本文从明清家具中承力构件的尺寸关系、装饰结构的力学作用和木材力学性能的合理利用等方面对明清家具结构进行解读,探析明清家具中力与美结合的原理。  相似文献   

14.
《家具》2017,(1)
中韩两国传统家具在形态、结构和装饰等方面表现出诸多相似点,这与两国自古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研究韩国李朝后期与中国明清时期宫廷建筑的内部陈设,从家具的种类、造型、结构、材质、装饰等方面对两国宫廷家具做了简单的比较,以挖掘中国传统家具发展新思路,促进传统文化的输出和发扬。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工匠精神对仿古家具装饰图案品质提升的有益性,本文基于仿古家具雕饰图案市场和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从崇尚精致性、关注地域文化性、建立现代工艺标准、建立产学研合作模式等方面具体分析工匠精神在仿古家具装饰图案现代生产中的应用形式。以精雕细琢、精益求精为特质的工匠精神在仿古家具雕饰图案中的应用是仿古家具行业转型升级的有益尝试,重拾和强化工匠精神,有利于更好地在国内外市场重塑古典家具的民族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苏作家具被誉为"文化的容器和凝固的史诗",是地域文化、艺术技术的综合载体,集实用性和欣赏性于一身.现基于文史视角,从装饰风格、用材、图档设计、制作管理等方面阐述明清宫廷苏式家具木雕和民间苏作家具木雕技艺体系的关联和差异,希望有助于全面了解苏作家具技艺文化的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17.
纹样装饰是传统家具装饰中比较常见的手法,是反映传统家具卓越成就和优秀艺术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灵芝纹与各种装饰纹样一样,在明清时代的家具中内容丰富、造型生动、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灵芝纹的装饰早已成为一种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8.
张维维  夏岚  袁进东 《家具》2023,(6):37-41
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对明清椅类家具的靠背板形态展开分析,探讨其时代差异特征。通过收集建立明清椅类家具靠背板样本库,运用SPSS软件中的交叉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方法对坐椅靠背板的材质、结构、形式和装饰手法、装饰题材、装饰技艺在明代和清代不同时期的表现进行差异性和偏好度分析。发现不同时期,靠背椅的靠背板在材质和装饰手法上,扶手椅的靠背板在材质、结构形态、表现形式和装饰手法上,以及圈椅的靠背板在表现形式上皆不相同,在统计学上皆存在显著性差异。将明清椅类家具靠背板的形态特征以数据化的方式呈现,为明清坐椅的现代化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家具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工匠受到须弥座的启发,将其结构、造型和装饰巧妙地运用到家具设计中,开创了束腰和箱形两种结构类型,把壸门装饰用到极致,使其贯穿整个家具发展史,成为传统家具的标志性装饰图案。因此,对我国传统家具中壸门装饰的发展历史、演变过程和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借鉴建筑类型学的分析方法,按照历史朝代的推进顺序,对传统绘画、文献、实物等资料中家具的壸门装饰进行研究分析并从中提炼壸门图案,旨在梳理其发展历史及演变过程。此外,本研究还从壸门装饰的图案、数量、载体及与结构等方面出发,探索其在传统家具装饰中历久弥新的原因,挖掘其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陕西关中地区城隍庙建筑作为明清时期较为重要的民间宗教建筑,以其精美的建筑雕饰纹样和丰富多样的装饰手法,成为我国古建筑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别从城隍庙与中国宗教体系、等级观念与建筑装饰表现形式、祈福观念与建筑装饰纹样题材选择的角度,对其建筑装饰的文化内涵及表现特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