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两江四湖"一期工程的建设实施,使内湖与漓江、桃花江相互贯通,彻底改善了内湖水质,并通过对"两江四湖"周边景观的改造,构建了桂林"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城市风貌。"两江四湖"二期建设——桃花江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可进一步改善桂林市生态环境。通过对桃花江肖家船闸施工条件的调查,确定采用闸室底部长廊道分散输水系统布置型式,就输水系统廊道、阀门、闸首进出口布置等问题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流域梯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征及研究方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流域梯级开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特征做了较全面的介绍,分析了梯级开发布局对环境的影响及对资源构成的影响,提出水电梯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关于生态友好的绿色大坝建设与运行的生态准则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2009年10月实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要求在发展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以实现具有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的目的。水电工程的发电功能能减少人类对化石类能源的依赖和具有重要的减排作用,而且在我国的能源价格体系中承担着相当的成本,但水电开发由于其具有的两重性,即产生了支撑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巨大正效应,也产生了直接可见的大量的社会矛盾和河流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备受争议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一。在我国各种社会经济建设领域中,水利水电建设是最早开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领域之一。本文分析了现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框架下解决水电开发生态问题的5大难点,认为尚难破解水电规划开发生态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机制以解决水电开发中生态环境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巢湖综合治理工程的不断顺利推进,合肥市正在加大和提升巢湖治污力度与质量,规划和实施在所有环巢湖建制镇建设污水处理厂,从而确保乡镇污水不再未经处理直排巢湖,努力使巢湖真正成为一个清洁而生态优美的"内湖"。  相似文献   

5.
跨流域调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前对跨流域调水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尚未构建一套普遍适用的指标体系。在对工程实例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跨流域调水对水源区、输水区和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特征出发,遵循系统性、代表性、科学性、定性定量相结合、独立性和客观性等原则,从物理化学系统、生物系统、社会经济系统三方面分别构建跨流域调水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针对解决城市供水、农业灌溉、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等不同目标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权重分配上所体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总结,可供跨流域调水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参考选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阿海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析项目产生的有利和不利环境影响。针对水电站建设产生的对水环境、水生生态、陆生生态、水土流失、空气、噪声、人群健康和移民安置区等的不利影响,设计了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并简述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国家对水电开发提出了更高的生态环保要求,只有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事中事后的监管,才能形成了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流域水电开发新格局.笔者结合工程实际,从环保规划、体系建设、专项设计、措施落实、监督管理等角度,分析金沙江上游川藏段水电开发生态环保全过程管理的探索性工...  相似文献   

8.
在水电站建设中,生态环境必然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避免和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当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选取适当的生态修复技术,以维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浅论强化水电工程建设中生态环境监管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水电工程建设中的种种争论,表面上看是双方对"发展"与"保护"内涵的理解或掌握好两者之间的"度"在认知上的不同,实质上可认为是争论双方在科学发展观战略认知上的差异.应直面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立足于以人为本,在建设的全过程中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切实落实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前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每个梯级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全面、科学、客观地评价和判断工程建设对流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利弊得失.在工程的建设目标中应当把生态环境保护列入重要的、具有制约意义的内容,并应自始至终强化对生态环境的监管,使工程建设真正能经得起人民、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河堤建设的限制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河堤建设已成为国际上城市河流治理的新趋势。在概述国内城市河流普遍存在的生态问题的基础上,从城市建设格局与岸边土地资源、工程量与投资、建设技术与管理、生态目标与效果四个方面对城市生态河堤建设进行简要分析,探讨生态河堤建设的限制性因素,以及解决问题的几种措施,以期为城市河流综合整治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海堤建成后围区作为城市开发建设逐渐增多。莆田湄洲岛对岸妈祖城海堤建成后形成围区面积493.5hm2作为妈祖城城区开发用地。文章分析探讨了妈祖城规划城区内湖水位、水体交换和陆域回填高程的控制,为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汾河等内河径流量小、水深浅,内湖蓄水量少等不具备一般挖泥船疏浚作业的水深条件,引进多功能环保清淤船,介绍了其具有的多功能性和良好的机动性,以及在汾河河道生态修复治理中的应用,该设备在城乡河湖疏浚清淤、小水系综合治理、农田水利建设、防洪抢险、环保疏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大型城市内湖汤逊湖为例,通过建立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对近远期、不同控源截污、不同生态补水等多情景下汤逊湖的流场及COD、NH3-N、TP、TN等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进行模拟,探究控源截污和生态补水等措施对水动力条件及水质改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源削减措施配合工程调水引流,能最大限度改善水质状况,补水流量可随污染源削减率提高而减小。近期各污染物指标削减率达到50.96%~77.62%,生态补水40 m3/s,远期各污染物指标削减率提高至67.77%~78.61%,生态补水10 m3/s,可以实现汤逊湖水质长期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4.
王健 《中国水利》2005,(18):14-16
水利工程生态保护应当立足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坚持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的原则.尽管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生态保护的法律调控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但还存在一定问题,应加强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为核心的综合调控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武彩霞 《山西水利》2013,(9):10-10,23
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主流,改善水环境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由于城市化和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污染和水生态破坏严重威胁到浮山县水环境健康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问题做了分析,并提出水污染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国家环境保护部于2011年发布并实施了3个新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评估导则》(HJ616-2011)等.这些新的导则较旧的导则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生态影响新导则更加注重现状调查、极大地简化了评价工作等级、简化了影响评价内容,就新、旧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7.
华阳河流域位于长江北岸,全流域跨鄂皖两省,流域面积为5511.4 km2,其中湖泊面积约为950 km2.华阳闸是华阳河流域上两处通江水道的其中之一,主要任务是汛期拒江水倒灌,汛后排泄内湖积水.该闸在华阳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分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对不同不确定性条件下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定量评价,识别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薄弱指标并判断建设状态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采用遗传模糊层次分析法筛选评价指标,采用联系数方法进行定量评价,并综合运用级别特征值法、属性识别法、减法集对势法和加权综合得分法来评价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状态的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以安徽省马鞍山、淮北、六安、池州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为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契合度较高,表明该方法合理可靠;该方法充分利用了相关评价信息,分析和判断结果合理,应用简便,可用于不同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动态评价。  相似文献   

19.
<正>生态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将会是我国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人们对生活环境关注度越来越高,创建和谐美好的生态城市已然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生态的建设进一步有助于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善人们居住、出行条件,从而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及质量,综合以上因素,生态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建筑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认识到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就需要我们相关从  相似文献   

20.
论述环境水利学科的基本概念,阐述水资源保护、流域(区域、城市)环境水利和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等研究的基本任务和内容,回顾中国水利学会环境水利研究会30年来开展的学术交流、科技咨询、技术培训等活动及主要成果,阐述水资源保护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理论与方法、预测模型、水工程环境保护措施以及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重要河流湖畔补水、湿地生态修复等环境水利学科领域的成果应用和发展趋势及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