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前,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心理问题,既有来自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外界原因。认为应坚持以人为本、纠正偏差,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优化思政课教学环境,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教学体系,从而有效化解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建设涉及每位老师,既包括思政课教师,也包括非思政课教师。就课程思政建设中思政课教师和非思政课教师发挥主体性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主体性作用进行探究,从而期望能够更好地将思政课教学的显性教育和非思政课教学的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有机融合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新动向。在高等数学课中有机融合课程思政,有利于高校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丰富数学文化、提升大学生的数学教养。然而,当前高等数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依然面临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堪忧、教师缺乏对课程思政的深刻认识、教师教学中忽视思政元素的融合、教学评价未突出思政元素等问题,高校要积极探索重视师资建设、强调以身作则、改革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等路径,以推动高等数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4.
以心理学领域中的学习动机理论和管理学领域的激励机制理论为依据,立足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构成、特征和发展模式,针对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积极性不足的现状,探究激励理论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应用,更新思政课教师对学生心理状况和学习习惯的把握,根据变化了的内外环境掌握学生新的认知特点,创新思政课教学激励机制,以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并促进高校学风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选修综合素质课中的问题、原因和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大学教育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就课程学习方面而言,大学生在选修综合素质课中存在看名选课、缺乏计划、排斥交叉课和敷衍课程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在于不良风气浸染、学生态度不端正、课程过多、部分教师责任感不足等方面,而通过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完善教学管理、提升教师教学责任感和净化教风、学风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采用自编问卷对S市63位中职思政课教师与1 145名学生进行调研,发现,目前中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及课程教学效果的认识比较消极,师生对学生思政课学习能力的认知存在偏差,师生对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感知存在偏差,思政课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仍需更加多元等问题。提出从相信学生出发进行学生中心教学设计,从贴近学生出发选择议题式教学方法,从关注学生出发开展针对性教学实施,从提升素质出发实施多元化教学评价等对策,为下一步按照新课标要求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设计指明方向,提升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效果,培养学生思政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新的挑战。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不足将影响高校思政课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差异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手段和内容都显著影响着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可以根据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与政治社会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通过教学内容、方式、过程和理念的创新提高工科高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为进一步提升其实施效果,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常州市部分高职院校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表明,在学生比较愿意接受专业教师适当地开展"课程思政"的同时,也存在着实施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完全树立起"全课程与全员育人理念"等现象,实施还处于摸索阶段,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发展。为此,在实施路径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结合课程的特点与规律促进专业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教学同向同行;培育与提升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使之胜任与善任;遵守实施效果评价的根本标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分析高校思政课中加强法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当前高校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大学生法治素质与高校法治教育的关系;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创新思路,拟对高校法治教育路径,对大学生法治素质培育作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大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课由于其独特的特点,成为课程思政的独特的天然载体,德智体美劳可以在体育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网球是现代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探索大学生网球体育课程思政路径.通过分组教学、以短视频为载体,融入课程思政内容,采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全浸入教学,将思政考核融...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政治参与是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也是其个体完成政治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不仅关系着他们个人的成长,更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重视对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能力、政治信仰的培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校园文化的熏陶、社会实践的锻炼等各种渠道引导和培育大学生有序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胜利,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内在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结合良好外部条件,内外共同作用,才能更好地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从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与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密切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也是提升和检验课程改革质量与水平的一把尺子。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突出创新性,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突出理论性,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突出主导性,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更好的把握学生需求和创新教学方法,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的主渠道。为应对思想价值观念多元化对该课程的政治功能和教育功能带来的冲击,提高其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重视流行文化的积极影响和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的完美结合,深入分析其教学地位和传统文化、流行文化的内涵,探讨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育人功能,着力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理念方面深化改革,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当前,我们要认识到医学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医学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三自"教学模式是医学院校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只有建立健全管理体制、考评体制、保障体制和领导体制,才能不断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教育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以《生态学》课程为例,将课程教学内容及目标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分析,95%以上的学生课程目标达成,使学生对枯燥的理论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生态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课程思政旨在提高《生态学》课堂教学的德育效果,同时为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思政教育理念,将思政与各门课程相融合,能更好地发挥协同育人的功能.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例,发掘思政融入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元素,创新课程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评估体系,进而揭示大学理工科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客观规律和实施体系.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政课考核评价体系改革是思政课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必须适应思政课教育教学的目标、协同配合思政课其它方面改革的需要,以期更好的对思政课教学起到导向性作用。为了使思政课考核更为全面、精准,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素质都得以检验,应通过引进移动互联技术的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加强和完善过程性考核。  相似文献   

19.
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实施是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致力于师范类学生教育技能的提升。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辅之以访谈法和观察法对西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类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待教师教育课程的认真程度不同,学生对教师教育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认识不够,兴趣和课程吸引力对课程实施效果的影响很大,学生对教师讲课的喜爱程度影响到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因此,为提高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实效性,学校要严格执行教师教育课程选修课的学分考核制度,增加开设教师教育课程数量、类别和课时,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增强课程吸引力,并对学生课外学习教师教育知识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是邓小平理论的实际运用.高校政治理论课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渠道、主阵地,就是要紧紧围绕着邓小平理论这个主题和灵魂,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不断改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同时要把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党治国的思想纳入教学,增强学生“高举旗帜,维护核心”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而且作为学生政治思想的领路人,政治理论教师一定要成为学习和实践邓小平理论的模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