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在自然环境和秸秆降解物中筛选出3种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木霉、青霉和曲霉,将3种菌株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在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产酶培养基中进行产酶特性的研究,计算其对玉米秸秆粉中粗纤维的利用率并观测玉米秸秆粉的降解状态。其中木霉与青霉的混合培养在纤维素筛选培养基上培养24h后即可生长,在发酵培养基中培养72h后达到产酶高峰,酶活可达3.116u,对粗纤维的利用率为68%,远超过青霉和木霉的单独培养;木霉与曲霉二者混合,木霉与青霉、曲霉三者混合培养的产酶效果也要超出青霉和曲霉的单独培养,但与木霉相比无明显差异。实验结果表明优良菌株的混合培养会增加其对纤维素的降解能力,为实际生产中有效的处理农作物秸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水解纤维素性能优良的AnigerHS-16菌株为生产菌,利用厚层通风固体发酵法糖化玉米秸秆纤维素,其发酵作用的最适pH是5.5,最适温度是35℃,发酵完成后的还原糖生成率可达26%.用上述玉米秸秆糖化粉制备的还原糖液做碳源,通过摇瓶培养生产酵母蛋白(SCP),每100mL糖化液(含还原糖2%)的酵母细胞产量(干重)可达1.2g,干酵母细胞蛋白质含量为45.6%.  相似文献   

3.
从常年水稻种植土壤中筛选出1株能够高效降解秸秆的菌株CKB,经过ITS序列分析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在常温正常土壤环境中,秸秆经该菌35 d降解,失重率可达49%。进一步考察了CKB对于纤维素和木质素的降解能力,72 h时纤维素转化葡萄糖质量浓度为0.554 g/L,木质素降解量达到0.607 g/L;同时也考察了不同底物质量浓度、pH、温度对于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效果的影响。通过SEM观察秸秆降解前后的结构变化,并利用Pyrolysis⁃GC/MS手段对降解产物进行检测与表征,证明了秸秆腐化变黑产物为腐殖酸的经典组分,且CKB在低温环境也有良好的降解效果,阐释了黑曲霉CKB的秸秆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玉米秸秆的酶解条件对纤维素酶解率的影响,分析了纤维素酶浓度、温度、pH、酶解时间和固液比对玉米秸秆酶解的影响,比较了分批加酶和分批水解两种方式的玉米秸秆纤维素酶解率.结果表明,采用纤维素酶水解玉米秸秆超细粉,对纤维素的酶解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加酶量30 U/g(对纤维素干重),固液比1∶10,温...  相似文献   

5.
利用玉米秸秆生产酵母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水解纤维素性能优良的Aniger HS-16菌株为生产菌,利用厚层通风固体发酵法糖化玉米秸秆纤维素,其发酵作用的最适pH是5.5,最适温度是35℃,发酵完成后的还原糖生成率可达26%。用上述玉米秸秆糖化粉制备的还原糖液做碳源,通过摇瓶培养生产酵母蛋白(SCP),每100mL糖化液(含还原糖2%)的酵母细胞产量(干重)可达1.2g,干酵母细胞蛋白质含量为45.6%。  相似文献   

6.
为加快生物制氢工业化进程,利用玉米秸秆这类来源广泛、储量巨大和价格低廉的可再生生物质纤维素资源作为发酵产氢的原料,从连续流发酵产氢反应器(ZL92114474.1)中新分离筛选出一株高效纤维素降解产氢细菌Clostridium sp.X9(NCBI注册号:EU434651)和一株高效产乙醇发酵产氢细菌Ethanoigenens harbinenseB2(NCBI注册号:EU639425),通过构建高效降解纤维素发酵产氢复合菌群进行同步降解玉米秸秆发酵产氢.结果表明,对玉米秸秆进行酸化汽爆预处理后可以显著提高复合菌群的产氢能力.复合菌群X9和B2比单一菌种具有更理想的降解玉米秸秆发酵产氢的能力,两菌种间存在协同产氢效应.复合菌群X9和B2降解玉米秸秆发酵产氢获得的最大产氢率和玉米秸秆降解率分别为8.7mmol/g和74%.液相代谢末端产物主要为乙醇、乙酸和丁酸.这说明复合菌群X9和B2在以木质纤维素为发酵底物的工业化生物制氢领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湿氧预处理玉米秸秆酶解与酒精发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湿氧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酒精发酵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预处理后纤维素及半纤维素回收率、纤维素酶解转化和酒精得率。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经过湿氧预处理(195℃,15min,12×105Pa O2)后,纤维素回收率为94.6%,其中88.3%纤维素保留在滤饼中,而大部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被溶解。滤饼利用纤维素酶处理,50℃下24 h酶解率达到了65.8%。底物质量分数为8%,经过活性干酵母142 h同步糖化发酵,酒精产量达到了理论酒精产量的75.2%。仅考虑纤维素被完全利用,相当于1 t玉米秸秆能够产生165.7 kg的酒精。  相似文献   

8.
秸秆降解菌的筛选及菌种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秸秆直接还田会给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在还田过程中补加纤维素降解菌剂是解决其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通过平板初筛及酶活综合测定及秸秆降解率测定复筛,从腐烂秸秆、牛粪堆肥、森林土等样品中筛选到5株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其中X1菌的酶活最佳,酶系组成最合理,其Cx,Cb,C1和FPA分别达到53.6 U/mL、69.7 U/mL、9.5 U/mL和11.6 U/mL,对秸秆的降解率达40.2%.进一步进行菌种组合,得到了一组秸秆降解率有明显增加的复合菌X1+X2,其降解率达到45.5%.根据X1和X2的菌落及个体形态特征,初步判定其均为青霉菌.  相似文献   

9.
稻秆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和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种稻红壤中分离微生物菌株,经紫外诱变后得到了3株高效的稻秆纤维素降解菌株,分别为细菌YB20、真菌F9和YF15.经鉴定,菌株YB20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p.),菌株F9和YF15均为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sp.).对3株纤维素降解菌株产酶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盐地植物碱蓬为对象,分别从纤维多糖含量、酸解酶解效果、还原糖乙醇转化效率等方面,与玉米秸秆、芦苇、浒苔、海带渣等进行了优势比较研究。目的是希望将其作为转化生物乙醇的廉价原料进行开发利用。结果显示:碱蓬样品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丰富,其中纤维素含量高达37.4%,总多糖含量高达78.2%,均高于玉米秸秆、芦苇、浒苔、海带渣等植物;在相同处理条件下,碱蓬样品酶解前后的还原糖浓度增加了25.6 mg·mL~(-1),远高于其它试验植物;乙醇发酵结果初步显示,碱蓬降解糖液的乙醇产率为1.06%,高于玉米秸秆对照的0.71%。本研究表明:盐地植物碱蓬纤维素含量高,酸处理效果好,还原糖降解率和乙醇转化率较高,是替代常规农田作物秸秆转化生物乙醇的良好盐碱植物原料,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以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与酵母菌协同发酵葡萄皮渣生产猪饲料的方法。根据猪饲料的国家标准检测饲料中豆粕、麸皮、玉米面、葡萄皮渣等主要组分,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配比:葡萄皮渣、豆粕、麸皮、玉米面质量比为2∶2∶1∶2;酶的最适条件:纤维素酶3U/g,木聚糖酶5U/g,作用温度50℃,时间72h。产品的粗纤维质量分数为11.42%(干基),低于加酶前4.83%。  相似文献   

12.
沙门氏菌产草酸盐降解酶,能够降解草酸或草酸钙。对草酸盐降解酶性质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值为7.0,最适底物浓度为30%,金属离子Na+、Mg2+、K+、Cu2+、NH4+对酶无明显的激活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豆豉纤溶酶产生菌的筛选及菌种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收集的全国21个豆豉产品中分离到369株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对其进行产纤溶酶活性筛选,得到一株高产纤溶酶菌株HGD107.对菌株HGD107进行形态、生理、生化鉴定,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4.
酶法制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扩大膳食纤维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范围,提高膳食纤维的口感和档次,提出了以玉米粒皮为原料,以纤维素酶为酶制剂,制取水溶性膳食纤维,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对酶解率、还原糖质量浓度和聚合度等重要评价指标及其检测方法作出了分析和说明.实验结果表明,制取的产品具有水溶性;采用酶法3步水解制取最终产品的酶解率可达86%左右,聚合度约为4.另外,还对酶解法的特点、原材料的廉价易得和市场前景作出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真丝复合丝牛仔是牛仔面料中的高档产品。它以棉纱为芯,桑蚕丝包复在芯线外层,形成独特的真丝复合丝新材料。本文以织物的失重率、断裂强力、柔软性、同色性等为考查指标,通过对影响中性纤维素酶及中性蛋白酶整理真丝复合丝牛仔的各种因素的研究,优化了一步法生化洗真丝复合丝牛仔的整理工艺,探讨了酶与蚕丝及棉纤维的反应机理,并测试了扫描电镜及考查了整理后真丝复合丝牛仔面料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竹笋为原料,选用纤维素酶、中性蛋白酶、果胶酶进行复配提取竹笋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实验分别得出复合酶法提取竹笋多糖的最佳配比和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复合酶的最佳配比为纤维素酶添加量1.5%、中性蛋白酶添加量2%、果胶酶添加量1.5%;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提取时间2.5 h、复合酶添加量为2.5%、pH为4、温度50 ℃,在此条件下竹笋多糖提取率为6.00%,明显高于超声辅助法的提取率(2.49%)及微波?超声波联合辅助法的提取率(2.76%);竹笋多糖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ABTS自由基的有效清除能力最佳。本研究可为竹笋多糖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Blakeslea trisporaH1^-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β-胡萝卜素生产菌株Blakeslea trispora H1^-为研究对象,对其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得知最佳形成与再生条件为:以摇瓶方式培养菌丝体,培养菌龄为56h,酶解温度为30℃,酶质量分数2.0%,混合酶组成为m(蜗牛酶):m(纤维素酶)=6:4,酶解时间为120min,渗稳剂为0.6mol/LMgSO4·7H2O。Blakeslea trisporaH1^-原生质体形成数为7.9×10^6个/mL,再生率为3.9%。  相似文献   

18.
从酒曲中分离到一株纤溶酶产生菌,经形态及ITS序列分析鉴定为菊芋小孢根霉(Rhizopus microsporusvar.tuberosus).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纤溶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7℃,最适作用pH为7.0.在37℃保温4h酶活力仍保存95%,57℃下保温4h后仍有一定酶活.该酶具有广泛的酸碱适应性,在pH〈3.4时仍残留部分活性;最稳定的pH范围是6~8.Zn2+、Cu2+对酶活有抑制作用,Na2+、Ca2+、Mn2+对酶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酶在人工肠液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37℃保温4h后残余酶活仍然保持在80%以上,有望制成注射剂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