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波稳定化处理小麦胚为原料,研究影响超临界CO2萃取小麦胚芽油的因素,并利用有影响贡献的因素优化了超临界CO2萃取小麦胚芽油的工艺。选取小麦胚粉碎颗粒目数、麦胚水分含量、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剂流量和萃取时间为试验影响因素,利用Plackett-Burman进行试验设计,筛选影响超临界CO2萃取小麦胚芽油的因素。根据筛选出的因素,利用Box-Behnken进行响应曲面优化水平组合试验。结果显示,因素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萃取剂流量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萃取温度麦胚目数,而3.3%~4.7%样本水分对萃取影响极小;响应面分析试验得到小麦胚芽油萃取率回归方程,方程达到极显著水平,拟和很好。超临界CO2萃取小麦胚芽油最佳工艺参数:麦胚目数为60目、萃取剂流量为30 L/h、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时间为141 min和萃取温度40℃。在此条件下小麦胚芽油萃取率达到82.79%。  相似文献   

2.
小麦胚芽VE营养油制备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课题对不同方法直接萃取小麦胚芽油及用超临界CO2流体精馏麦胚油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乙醚提取的小麦胚芽油中维生素E的含量比用乙醇(90%)提取的要高;用超临界CO2萃取在压力为33MPa,温度为45℃时有最高的维生素E含量;用超临界CO2精馏在压力为19MPa,温差为△t=9℃时有较好的维生素E浓集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稳定化小麦胚芽为原料,分别采用亚临界丁烷、超临界CO2和有机溶剂萃取小麦胚芽油,通过对比分析小麦胚芽油得率、水分含量、酸值、过氧化值、茴香胺值、脂肪酸组成、VE以及氧化稳定性指数(OSI),研究萃取方式对小麦胚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萃取方式中,超临界CO2萃取的小麦胚芽油水分含量最高,为4.32%;亚临界丁烷萃取的小麦胚芽油的得率(9.24%)、OSI(2.55 h)、VE含量(3 749.79 mg/kg)最高,而有机溶剂萃取的小麦胚芽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最高;萃取方式对小麦胚芽油的脂肪酸组成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小麦胚芽油的品质受萃取方式的影响,亚临界丁烷萃取的小麦胚芽油品质较高。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小麦胚芽油超临界CO2萃取的萃取历程及萃取条件的对萃取物中V3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萃取初期收集的麦胚萍油中VE含量最高,采用分段采油可以得到VE含量高于平均值的VE浓缩油;(2)温度一定时,有一个使用VE含量最大的压力值;压力一定时,在试验温范围内;温度愈高,VE含量愈高,压力的影响大于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小麦胚芽油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麦胚芽油含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营养价值极高,一直是科研人员研究的热点。本文对小麦胚芽油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压榨法、浸出法、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以及水酶法制取麦胚油的工艺,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对小麦胚芽油的工业化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麦胚芽油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麦胚的保健功能、提取方法、保鲜措施及其胚芽油的提取方法及工艺,将超临界流体萃取与化学萃取法进行比较,指出了其优点、技术性能指标参数,并简要介绍了胚芽油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小麦胚芽油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小麦胚芽油的工艺,分别讨论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二氧化碳流量对小麦胚芽油萃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小麦胚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为3h、萃取温度为50℃、萃取压力30MPa、CO2流量8L/h,出油率为10.5%。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以高、中、低筋小麦胚芽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方法,主要研究超临界CO2萃取小麦胚芽油的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3个因素对于小麦胚芽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h的条件下萃取效果最佳,萃取率为11.05%。运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不同筋度小麦胚芽油的脂肪酸成分组成,其中低筋小麦胚芽萃取出的小麦胚芽油中亚油酸相对含量高达58.23%。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小麦胚芽为试验材料 ,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麦胚中提取了天然维生素E。结果表明 :麦胚中天然维生素E的超临界CO2 适宜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 2 8~ 35MPa、萃取温度 40~ 45℃、CO2 流量 2mL/min、萃取时间 90min。  相似文献   

10.
不同预处理条件对SFE提取麦胚中天然维生素E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小麦胚芽作为超临界流体萃取(SFE)的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条件(水分含量和粉碎度)对SFE提取麦胚中天然维生素E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胚中天然维生素E的超临界CO2萃取的适宜预处理条件为麦胚含水量5.1%、物料粒度30目。  相似文献   

11.
不同萃取条件对麦胚中天然维生素E的SFE—CO2提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以小麦胚芽为试验材料,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麦胚中提取了天然维生素E。结果表明:麦胚中天然维生素E的超临界CO2适宜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8 ̄35MPa、萃取温度40 ̄45℃,CO2流量2mL/min,萃取时间90min。  相似文献   

12.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小麦胚芽油的工艺条件,考察了压力、温度、萃取时间三因素对小麦胚芽油萃取率的影响效果;在条件设定范围内,确定最佳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分别是30 MPa、45 ℃、2 h.同时,利用GC-MS分析了小麦胚芽油的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13.
小麦胚芽油的制取及功能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江伟强  柯于家  林红秀 《中国油脂》2000,25(1):10-11,18
彩目前最先进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可从小麦胚芽中制得小麦胚芽油,功能学检验结果表明,小麦胚芽油具有调节血脂,抗疲劳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麦胚中天然维生素E的SFE-CO_2最佳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小麦胚芽为原料 ,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麦胚中提取天然维生素E。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 流量作为中心组合旋转设计的变量 ,进行响应曲面分析 ,确定了其最佳工艺参数和条件。结果表明 :麦胚中天然维生素E的超临界CO2 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为2 9 1MPa ,萃取温度为 316K ,CO2 流量为 2ml/min。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的工艺条件对小麦胚芽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的影响,并探讨了麦胚黄酮粗提物对菜籽油过氧化的抑制作用及与其他物质的协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萃取小麦胚芽中黄酮类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0MPa、CO2流量25L/h、夹带剂无水乙醇的用量2mL/g。经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在此条件下,每千克小麦胚芽提取总黄酮类物质量达8.029g。麦胚黄酮粗提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可有效延缓油脂脂质过氧化反应;其抗氧化作用优于常规醇提法的麦胚黄酮粗提物、TBHQ和槲皮素的抗氧化性能,与其添加量呈正相关性;VC和柠檬酸对麦胚黄酮粗提物有一定的协同作用,VC增效作用大于柠檬酸。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小麦胚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研究了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从小麦胚芽中提取油品的工艺,探索了操作压力,温度,流量及时间对小麦胚芽油的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此工艺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压力和温度是影响萃取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此方法提取的小麦胚芽油中亚油酸含量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7.
汪学德  许红 《面粉通讯》2009,23(2):49-51
小麦胚芽油比较其他植物油脂有更多营养成分和特性,小麦胚芽油在医疗保健方面有特效,在化妆品生产中有特效,在食用方面可以给人体补充更多的维生素;它的开发利用必需用低温制油方法来完成,丁烷萃取技术可以比冷榨多出油,比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更加实用和成熟,丁烷提取的小麦胚芽油可以符合其油脂的各项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8.
小麦胚芽油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胚芽油比较其他植物油脂有更多营养成分和特性,小麦胚芽油在医疗保健方面有特效,在化妆品生产中有特效,在食用方面可以给人体补充更多的维生素;它的开发利用必需用低温制油方法来完成,丁烷萃取技术可以比冷榨多出油,比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更加实用和成熟,丁烷提取的小麦胚芽油可以符合其油脂的各项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9.
小麦胚芽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优质蛋白.而且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具有天然、保健的特点.经过干热法、蒸汽法、微波法等稳定化处理后,小麦胚芽可以提取胚芽油、谷胱甘肽、麦胚凝集素及制作麦胚食品.  相似文献   

20.
麦胚中天然维生素E的SFE—CO2最佳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研究以小麦胚芽为原料,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麦胚中提取天然维生素E。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流量作为中心组合旋转设计的变量,进行响应曲面分析,确定了其最佳工艺参数和条件。结果表明:麦胚中天然维生素E的超临界CO2的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为29.1MPa,萃取温度为316K,CO2流量为2ml/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