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综合评价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矿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和、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框架与内容,并提出使用指标体系时应注意评价指标的赋值问题、指标间的不可公度性问题、指标间的权重分配问题、指标体系的灵活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原有的冶金矿山设计和生产不同能耗指标,提出统一为一个指标体系的设想,并提出了指标体系的计算公式以及各系数的选取意见。  相似文献   

3.
省区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春华  朱世英 《中国矿业》2007,16(1):44-47,50
围绕省区经济安全评价,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省区经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各个子系统进行赋权,运用模糊综合评价对山东省的经济安全进行计量。  相似文献   

4.
虚拟企业的运作分析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虚拟企业的影响,生命周期,设计,组建和管理。综述了虚拟企业的优缺点,提出了虚拟企业的四阶段生命周期,探讨了虚拟企业的设计,选择虚拟企业伙伴的指标体系,以及根据指标体系来选择伙伴的定量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开展地质调查工作效益评价的必要性,在研究国内外地质调查工作评价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对地质调查产品进行了分类,提出了我国地质调查工作效益评价的思路、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产出指标、直接效益指标和间接效益指标等45个具体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魏同 《煤》1999,8(5):1-3
对矿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描述,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7.
矿区可持续发展程度的评价方法(续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同 《煤》1999,8(6):1-3,7
对矿区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描述,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了具体的评价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8.
王建东 《中国煤炭》2004,30(10):26-27
探讨了煤炭企业集团内部控股子公司经营业绩考核的原则和考核指标体系,提出了考核评价办法。  相似文献   

9.
王秀玲  张立宁 《中国煤炭》2007,33(12):27-28
综述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现状及重要意义,界定矿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阐述矿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理论依据,构建以生态环境保障度、自然资源支持度、社会经济发展度和健康可持续度为准则层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矿区生态健康评价的理论方法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德峰 《中国煤炭》2005,31(3):35-36,38
提出了高产高效矿井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一种新型的功效函数,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高产高效矿井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1.
制定煤炭行业工序能耗指标的必要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现有的煤炭生产能耗指标并进行了比较,指出目前煤炭行业能耗指标缺少可比性,探讨了制定煤炭行业工序能耗指标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 DEA/ AHP 的煤炭资源消费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资源是中国的主要能源。分析和评价煤炭资源在各行业的消费效率,对认识并改变中国能源效率现状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能源系统的特点,构建了以煤炭消费总量、人力资源投入量和固定资产投资为投入指标以及以工业增加值为产出指标的煤炭消费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期望产出的DEA/AHP消费效率评价模型。结合相关数据,对中国主要行业的煤炭资源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工业行业消费效率在众多行业中最低,主要是工业行业高耗能生产结构所致。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评价模型在理论研究方面可以有效应用于煤炭消费效率的评价,并为中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冶诺兰达转炉渣磨矿过程,研究了陶瓷球替换钢球对磨矿效率、能耗、物耗及分选指标等的影响。实验室实验研究表明,一段二段磨矿过程中,磨矿效率随着陶瓷球替代比例增加而降低;但陶瓷球体积比例控制在40%以内时,对磨矿效率影响较小。而采用全陶瓷球磨矿,给矿量降低到全钢球的80%,可实现与全钢球时等同的磨矿效率。工业实验研究表明,当立磨机中陶瓷球比例14%为38%时,基本不影响磨矿效率、药剂消耗及铜精矿指标,但对磨矿过程中的能耗分别降低为全钢球的89.90%和79.60%,减少了磨矿过程中介质的消耗,研究结果为转炉渣选矿厂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梅  程青莉  高志远 《中国矿业》2012,21(3):35-37,51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河南省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大幅增加。论文选择了河南省2000年以来的经济增长指标和能源消费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计算了各年度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指标,并将关联度按大小进行排序,分析得出了各种能源资源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煤炭、石油、天然气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较大,其中煤炭最大;而水电与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关联度较低,说明河南省能源消费仍然没有摆脱对化石能源,尤其是对煤炭的依赖。结合分析结果,论文提出了加快新能源开发、实现能源供给和消费的多元化的调整和优化河南省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鉴于我国地域的广泛性、异质性和能源管理的重要性,为进一步挖掘潜力,达成能源战略目标,深入区域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本文利用共词分析和统计聚类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区域能源消费的研究核心和描述指标,并依此进行区域划分。通过共词分析表明,对区域能源消费的考察主要应集中于能源消费总量、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消费结构三个方面;从全国来看,按照拟定的三个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30个省域划分为七个组别,组域间差异明显。因此,在继续制定和执行能源相关战略时,应该开始关注不同类别区域间的差距,向纵深方向推进;分别考虑能源消费优势区(3个省域)、能源消费较优区(15个省域)和能源消费较劣区(12个省域)的区域异质性,采取不同的能源政策工具体系,建立更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提升区域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6.
立式辊磨机是一种集中碎、粉磨、快速烘干、高效选粉等工序为一体的高效节能环保型设备,具有结构 简单紧凑、工作可靠、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小等诸多优点。 针对丹东宽甸某菱镁矿,分别进行立式辊磨机与球磨机磨 矿—浮选试验,通过对比磨矿能耗、磨耗、磨矿产品粒度特性、矿浆中 Fe3+浓度等数据,并比较了药剂制度对闭路试验 精矿指标的差异。 结果表明:立式辊磨机磨矿的能耗仅为球磨机磨矿能耗的 17%左右,立式辊磨机的磨耗约为球磨 机磨耗的 6%左右,同时立式辊磨机磨矿产品中有利于浮选的中间粒级(0. 105~ 0. 045 mm 粒级)含量要比球磨机磨矿 高 2. 39 个百分点、立式辊磨机磨矿矿浆中的 Fe3+浓度也仅为球磨机磨矿矿浆的 17. 86%;通过闭路试验精矿指标对比 表明,使用立式辊磨机磨矿,可有效降低油酸钠与六偏磷酸钠用量,并降低精矿中 CaO 品位,提升精矿质量。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作为能源消费大省,“偏煤”的能源结构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双碳战略大背景下,能源转型势在必行。以山东省资源型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指标回路法构建并优化能源转型能力指标体系,运用PFHWD-TOPSIS模型对2006-2020年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进行测度,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影响能源转型能力的各要素水平。研究发现:山东省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能力整体梯度大致呈正态分布,且均呈波动上升态势,其中淄博市、泰安市能源转型能力位居前列且远高于其它地市,枣庄市和莱芜市相对较为落后;龙口市能源转型能力位居前列,淄川区和新泰市相对较为落后;能源供给能力、能源消耗结构、能源消耗强度、技术研发强度、产业社会发展影响程度最大的分别为能源供给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人均全社会用电量、规模以上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大中型企业R D全时人员数、新能源产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18.
孙小兵 《资源与产业》2014,16(1):99-103
以世界整体、欧盟、美国、日本、德国、巴西、印度、韩国为对照分析样本,以长序列统计值为基础分析数据,从世界和历史两个维度寻找降低能耗强度的方式,从产业结构变化中探寻能耗强度变化的根源,从工业门类能耗强度指数中寻找要重点着手降耗的工业门类,以期为中国降低能耗强度工作提供一些思路。能耗强度的降低是一国经济结构综合调整的结果,要经过较为漫长的过程。中国要关注工业自身的结构调整,在工业自身的再平衡过程中,把分配给过剩重化工业的资源逐步转向其他工业门类;要注重产业结构调整,注重创新驱动,使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的“斯密型”逐步向创新驱动的“熊彼特型”转变;要注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做好节能工作。  相似文献   

19.
根据矿井排水设备能耗的指标 ,对排水系统效率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 ,同时指出了排水系统采用并联管路排水时的优缺点。通过实测对百善煤矿排水系统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地区差异的变动趋势以及影响能源消费强度差异的因素。首先,采用泰尔指数法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区(台湾省、西藏除外)能源消费强度的地区差异,并按照三大区域进行结构分解。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能源消费强度的5个主控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能源消费强度地区差异明显,呈现西高东低的基本特征,区域内差异大于区域间差异(即能源消费的总体差异是由区域内差异引起的);2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以及提高能源的价格可以显著降低各区域能源消费强度,加大外商投资水平可显著的降低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强度,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可显著降低东部与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