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酵体系中的溶氧水平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及代谢产物的形成和累积,通过合理的强化传氧的手段,是改善供氧、提高发酵效率的有效途径。双液相发酵系统被公认为是有效改善和控制培养液溶氧的新技术。本文综述了双液相发酵体系中的氧传递模式和机理,并着重介绍了不同类别氧载体在双液相发酵中的作用特点及其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2.
发酵体系中的溶氧水平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及代谢产物的形成和累积,通过合理的强化传氧的手段,是改善供氧、提高发酵效率的有效途径.双液相发酵系统被公认为是有效改善和控制培养液溶氧的新技术.本文综述了双液相发酵体系中的氧传递模式和机理,并着重介绍了不同类别氧载体在双液相发酵中的作用特点及其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一种液态烷烃为油相,将其引入青霉素发酵过程以提高氧的传递。通过摇瓶和罐发酵对该双液相系统的发酵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油相分数为2%时,发酵体系中的传氧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并最终导致了青霉素产量的提高。通过对体积传氧系数及油相与水相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对油相引入后,发酵能力提高的现象作了初步的解释,并提出了双液相系统中氧从气泡传递到微生物细胞的宏规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工业副产品米渣,豆粕,麸皮为原料,采用双菌种混合发酵生物工程新技术,将廉价的副产物转经成为高附加值的复合氨基酸。该发酵原液含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0.5%,游离氨基酸氮占总氮的70%以上,这是一种风味独特发酵型复合氨基酸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用于谷氮酸发酵的水解糖大都采用酸解法工艺,部分采用酶酸法,采用双酶制糖尚未见报导,本文报导的谷氨酸发酵生产的双酶糖制取工艺试验。通过正交试验,找到了用于谷氨酸发酵生产的双酶制糖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工业副产品米渣、豆粕、麸皮为原料,采用双菌种混合发酵生物工程新技术,将廉价的副产物转化成为高附加值的复合氨基酸。该发酵原液含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0.5%,游离氨基酸氮占总氮的70%以上,它是一种风味独特的发酵型复合氨基酸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7.
研究固态条件下的双轮底发酵,我们采取截流黄水的方法,使黄水不浸泡双轮底糟和在滴窖时不经过双轮底糟就能顺利滴出,双轮底糟的质量不受到黄水的瓜分和影响。经过在生产中反复验证,截流黄水双轮底比传统双轮底的质量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谷氨酸发酵用碳源-葡萄糖的双酶法生产工艺及特点。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发酵乳制品作为益生菌的重要载体也在持续升级.肠道菌群研究是比较热门的话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消费者对于营养健康调控有了新的认知.众所周知,益生菌发酵乳可以调节肠道,有效预防慢性疾病,增强人体免疫力,让人们以更好的身体状态来工作与生活.因此,对益生菌发酵乳进行深入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益...  相似文献   

10.
林同香 《中国酿造》1996,(6):27-29,16
花生饼产量较大粗蛋白粗淀粉含量高,且其酱油风味也很好,上前采用纯AS3.951菌种制曲,由于其酸性蛋白酶和植物组织水解酶类不足,其原料利用率偏低。本文叙述双菌前发酵酿制酱油试验并将试验数据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花生饼和全小麦粉等量混合为主要原料,将AS3.951和AS3.758分别制曲之后按AS3.951曲75%和AS3.758曲25%混合双菌前发酵。  相似文献   

11.
双酶糖技术在谷氨酸发酵上的应用孙吉臻,梁新梅,魏福政(哈尔滨北方味精厂150016)用淀粉制糖作为发酵法生产谷氨酸的主要原料,糖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谷氨酸发酵转化率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对谷氨酸的增产降耗举足轻重,因此制糖技术受到国内外味精行业的重视。国...  相似文献   

12.
世界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世界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技术的发展。着重叙述培养料的演变,发酵技术的发展,发酵的实质,以及当前国内发酵技术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酒精沼气双发酵偶联中厌氧沼气的发酵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酒精沼气双发酵偶联新技术中,研究了一级高温(60℃)厌氧消化液(化学需氧量COD20 000 mg/L左右)直接作为酒精发酵配料用水的工艺。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批次的增加,厌氧沼气发酵过程中可溶性COD(sCOD)、可溶性总氮(TN)逐步累积;可溶性总磷(TP)和磷酸盐(PO43--P)未见累积;乙酸、丙酸逐步累积但丁酸未见累积。电导率在循环4批之后基本稳定。高温厌氧消化液中累积的乙酸盐、丙酸盐导致了酒精发酵时间的延长。一级高温厌氧消化液再串接第二级中温(35℃)厌氧降解(COD 2 000 mg/L左右),使得双发酵偶联工艺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乳酸菌发酵蔬菜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乳酸菌对发酵蔬菜汁的作用、目前发酵工艺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及发酵蔬菜汁稳定性和乳酸菌固定化细胞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传统啤酒酿造采用纯种酵母发酵,但使用单一酵母菌种发酵,无论在发酵性能还是在啤酒风味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阐述了利用两种不同性能的酵母菌种混合发酵,研制出一种具有典型水果香味的淡爽型啤酒,同时解决了发酵过程中采用高辅料比时双乙酰还原慢、发酵度偏低及酵母凝聚性差等问题,从而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双菌种发酵苦荞麦酸乳饮料及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荞麦、奶粉、山药为主原料,辅以蔗糖、食盐和枣花蜜,应用保加利亚乳杆菌(Laclobacillusbulgo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ococcus thermophilus)发酵,生产苦荞麦酸乳饮料,并对其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以原料总质量为基础得出试验工艺技术参数为:苦荞麦、牛乳、山药的比例为1∶0.5∶0.2(W∶V∶W),蔗糖、食盐和枣花蜜的添加量分别为8%0、.01%、0.02%;接种量4%;CMC 0.12%;发酵温度(38±1)℃,发酵时间12 h。经检验,微生物学指标和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规定标准(GB/T 21732—2008)。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工业发酵过程控制的特殊难度主要是由工业发酵的生物学属性所决定,发酵科技人员要在发酵过程自动化中起主导作用,必须在弄清发酵的生物学原理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简介了国内外干酪的产量和分布情况,综述了干酪的研究现状和技术问题,并对我国干酪的生产开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取上轮发酵正常的底槽1.8m^2左右,不蒸馏,加入大曲粉20kg左右,酒尾6~8kg,拌匀入窖发酵。控制水分64%~65%,入窖酸度2.8~3.5,入窖温度春冬16~18℃,夏秋平地温或低于地温,淀粉含量9%~10%,可加入10kg左右糖化料调整淀粉含量。双轮底入窖底后踩紧,上覆盖5cm厚的优质窖泥,再覆糟醅发酵48天左右出窖蒸馏。试验结果表明,夹泥发酵双轮底酒中的已酸乙酯含量达398~442.5mg/100ml,窖香明显,酯香突出。  相似文献   

20.
宋钢 《中国酿造》2003,(1):45-45
说到发酵调味品的概念,一般多理解为酱油、食醋等传统类的产品。其实所谓发酵调味品不仅指上述提到的传统产品,还包括许多现代新开发的产品,这主要指利用各种蛋白质原料和淀粉质原料开发出的鲜味、厚味调味品。这些产品由于都是以天然动植物为原料,且采用的是发酵和酶解的方法进行的,所以又被称作高附加值天然调味品。1 酶解味液这里要指出的是这些发酵调味品有别于传统的氨基酸液(蛋白水解液)产品。特别是以蛋白质等原料生产的鲜味、厚味调味品,它不是以盐酸分解为生产手段,而多是采用酶解的方式进行的,所使用的植物蛋白质主要有小麦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