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笋壳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竹笋壳为原料,采用乙醇浸提法来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结果表明,竹笋壳黄酮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乙醇浓度为60%,浸提时间为3 h,料液比为1∶25,浸提温度为80℃,此时提取量可达到4.393 mg/g。考察了竹笋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液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当竹笋壳黄酮类提取物的浓度达到60μg/mL时,其对.OH的清除率达到58.02%,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刘辅庭 《合成纤维》2005,34(8):51-52
细纤维直接成布法有熔喷法和布面浮纱纺丝法。不过,前者能耗大,制得的非织造布强度低,有困难。后者只适用于特定聚合物(PE和PP)的特殊制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离我们越来越近。科学家正试图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纳米技术。本文介绍纳米技术在电纺织连续纳米纤维疗面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竹笋壳是在竹笋加工过程中产生量最大的固体废弃物之一,若处理不当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通过逐级利用方式,将提取棕色素和膳食纤维后的竹笋壳纤维作为吸附剂(BFs)吸附Cr(Ⅵ)和Ni(Ⅱ)。利用SEM和FT-IR对BFs表观形貌和表面官能团等理化性质进行分析;考察投加量和初始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结合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热力学模型对吸附过程和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BFs表面粗糙多孔且含有丰富的-OH、-SO-、C-O等官能团。在投加量分别为4.0、2.0 g/L时,BFs对Cr(Ⅵ)和Ni(Ⅱ)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8.8%和96.8%。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Sips模型能够更好地拟合BFs对Cr(Ⅵ)和Ni(Ⅱ)的吸附过程,表明该吸附反应过程主要受化学作用主导,且Cr(Ⅵ)和Ni(Ⅱ)的最大理论吸附量分别为10.58、29.70 mg/g。热力学分析显示,吸附过程ΔG小于0、ΔH为正值,说明BFs对Cr(Ⅵ)和Ni(Ⅱ)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反应。吸附机理分析表明,静电力吸附作用和氧化还原吸附作用在BFs吸附Cr(Ⅵ)时扮演重要作用,而Ni(Ⅱ)的吸附主要基于静电吸附作用、化...  相似文献   

5.
《广东化纤》2010,(1):46-46
近日,某世界研究小组研究成功一种生产玻璃纳米纤维的新方法,该方法依赖于“激光纺纱”技术。该小组研究人员来自美国的维戈大学、罗格斯大学及英国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他们成功地从生物活性玻璃中提取出纳米纤维。  相似文献   

6.
综述天然产物提取分离的各种新技术、新方法,阐明了各种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为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为新药开发和中药现代化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7.
纤维缠绕工艺浸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干法、湿法和半干法三种纤维缠绕工艺各自的浸胶技术做了重点介绍,分析了其技术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综述了国内外纤维缠绕工艺浸胶技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纤维缠绕工艺浸胶技术的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天然维生素E的提取工艺与检测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维生素E的分布和生理作用,重点综述了天然维生素E提取工艺及维生素E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9.
汪乐江  李琳 《合成纤维工业》1994,17(4):22-27,33
从分析该类纤维的特征出发,介绍了裂片型复合超细纤维的生产工艺与设备,评述了控制、调节超细纤维纺丝、拉伸工艺的主要技术环节及目前已经开发出来的裂片型复合超细纤维在纺织领域的几种主要用途。  相似文献   

10.
《化工设计通讯》2016,(1):185-186
分子蒸馏技术即短程蒸馏技术,非常适合应用在热敏性、粘度大以及高沸点物料的分离中,维生素E是一种营养保健品,市场需求量非常大,食品、医药行业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对分子蒸馏技术提纯天然维生素E的工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马国杰 《现代化工》2014,34(9):133-136
从纤维素生物质原料出发,可以经水解发酵路径、气化生物合成路径和气化化学催化路径3条不同的转化路径生产纤维乙醇。通过对比各工艺路径的技术特点,结合不同工艺的技术经济指标,分别对3条技术路径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水解发酵路径和气化化学催化路径与气化生物合成途径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气化化学催化路径将会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徐洁 《聚酯工业》2019,32(2):28-30
主要介绍量子能发生剂的选择及其表面处理,量子能聚酰胺66母粒的制备,量子能锦纶66纤维的高速纺丝工艺及应用。该纤维能释放大量量子能,发射远红外线,阻断紫外线辐射,调节织物温度,又具有杀菌、抑菌的新型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上海化工》2008,33(5):47
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联合东华大学、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上海市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西安工程大学、上海圣瑞斯针织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在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简称大豆纤维)纺织染整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化工》2008,(9):61-61
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联合东华大学、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上海市毛麻纺织科学技术研究所、西安工程大学、上海圣瑞斯针织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在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商业上简称大豆纤维)纺织染整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近日,该项科研成果获得了200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至今已申请相关专利11项(授权7项),并通过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15.
沈莉莉 《合成纤维》2013,(12):51-51
<正>2013年11月25—28日,由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和全国合成纤维科技信息中心联合举办的"2013年全国纺织纤维混纺及面料加工技术研讨会"在福建省厦门市万佳东方酒店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首先由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的施楣梧少将做了"高性能维纶混纺面料的设计、加工与应用"  相似文献   

16.
被列为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由仪化公司、南化公司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发的300t/a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工业化成套技术,于2009年11月14日通过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7.
钱伯章 《合成纤维》2009,(12):51-52
被列为中国石化“十条龙”攻关项目、由仪化公司、南化公司、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发的300da高性能聚乙烯纤维干法纺丝工业化成套技术于2009年11月14日通过中国石化股份公司组织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18.
州立大学——NanoHorizons公司,纺织品、保健品、涂料以及塑料工业纳米抗菌性能助剂的创始者,与费城染坊专业委员会G.J.Littlewood&Son公司宣布实现了高技术、高性能工业纤维,包括Nomex纤维、Basofil纤维、Kevlar纤维以及Twaron纤维抗菌剂SmartSilver应用工艺的突破,这些纤维主要用于防护服制造,如防弹背心和防护服。  相似文献   

19.
2月3日,由金由氟材料有限公司、上海凌桥环保设备厂有限公司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共同完成的膜裂法高性能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技术及千吨级产业化项目,投产半年来已累计生产700吨产品,获国内外众多客户广泛认可。这一创新技术的成功开发和产业化,对推动国内环保除尘工艺及材料的升级,拓展PTFE纤维在其他领域的创新应用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三箱式纺丝技术生产PET/PA6复合纤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采用三箱式纺丝技术生产PET/PA6复合纤维的设备及工艺。重点对纺丝箱体、纺丝温度控制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