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采用PET(PEB60)和低分子量的PET熔融共缩聚,制备PET-PET(PHB60)共缩聚物。借且NMR、DSC、热台偏光显微镜对PET-PET(PHB60)共缩聚物的嵌段性、 聚集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60PHB/PET共聚酯的固相缩聚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摩尔比为60:40的对羟基苯甲酸和PET的热致性液晶共聚酯的固相缩聚动力学,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模型,求出反应活化能E为89.6KJ/mol;探讨了在不同温度区域影响60PHB/PET共聚酯固相缩聚反应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在较低反应温度,反应速度主要由化学反应速度控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用M=4 000和M=6 000的两类聚乙二醇,共聚的配比是3~20%(Wt),先经熔融缩聚制得一定聚合度的共聚醚酯,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然后用这种共聚醚酯进行固相缩聚,研究了固相缩聚的动力学,对经固相缩聚的样品的性能也进行了研究,最后用这种经过固相缩聚的较高分子量的共聚醚酯进行纺丝试验,得到了强力达4.5g/d,伸长为32.7%,具有一定抗静电性能并有实用价值的涤纶长丝。  相似文献   

4.
1994年《北京服装学院学报》总目次(括号内数字依次为卷号、期号、页码)对苯二甲酸与丁二醇和乙二醇直接酯化的研究………………………张大省,等(94,l,l)PBT固相缩聚工艺初探…………………………………………………赵国梁,等(94,1,9)沥青纤维...  相似文献   

5.
PBT/PET 共聚酯与 PBT/PET 共混聚合物流变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PBT/PET共聚酯和共混聚合物的流变性质,分析了流变性质和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与PBT/PET共混聚合物不同,PBT/PET共聚酯的非牛顿指数n较高,粘流活化能E值较低。组份比50/50的共聚酯和共混聚合物具有较低的n、E值。  相似文献   

6.
以淀粉、苯酚、甲醛为主要原料合成液化淀粉改性酚醛树脂(APF),对APF树脂的合成工艺及性能进行探讨,并分析液化产物及APF树脂的分子结构,测定APF树脂的分子量。正交试验表明,APF树脂的最佳合成工艺为甲醛与苯酚的摩尔比为1.6∶1,苯酚与淀粉的质量比为2.0∶1,氢氧化钠与苯酚的摩尔比为0.375∶1。在此条件下,胶合强度为1.061MPa,储存期可达69d(25℃),液化残渣率仅为0.174%。FT-IR分析结果表明:液化阶段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和少部分5-羟甲基糠醛,并与苯酚形成芳基醚键结构;合成阶段芳基醚键断裂,苯酚优先羟甲基化,葡萄糖或5 羟甲基糠醛可能在羟甲基苯酚的邻位和对位发生缩聚或缩醛反应生成APF树脂。GPC测试结果表明APF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1271。  相似文献   

7.
以DMT、BG、SFFR为单体,采用熔融缩聚的方法,合成了PBT及阻燃PBT样品。分别外携稀释法测定了共聚酯样品的特性粘度,DSC法测定了样品的热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样品具有较主贩分子量;加入SFFR阻燃剂后的共聚酯其结晶性等未产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8.
从多硫化物浸金贵液和石硫合剂浸金贵液中萃取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TBP、胺类萃取剂及其混合体系从多硫化物含金贵液中萃取金的规律,考察了一些影响萃取平衡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TBP与胺类萃取剂都能从碱性多硫化物介质中萃取金;在胺类萃取剂中,伯胺的萃取能力要强于叔胺的萃取能力.并对具有协萃效应的N1923-TBP混合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选择0.5mol/L N1923-0.5mol TBP/正辛烷混合体系为萃取有机相,验证其从多硫化物浸金贵液中和石硫合剂浸金贵液中萃取回收金及金铜分离的情况.结果表明:在pH〈8或pH〉11时的碱性介质中,金与铜的分离效果很好,金的一次萃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用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丙烯酸树脂及聚氨脂树脂水乳性涂饰剂进行可水洗性能的测试,找出了几种抗水洗较好的产品,如BT872,BT873,ASE-I,PU601,603,501,502,通过初步涂饰应用实验,证明用国产材料作为水洗革涂层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 PBT/PET共混纤维,就其特性粘度、结晶能力作了进一步测试讨论。研究发现:PBT/PET共混纤维属相容性较好的相容体系,特性粘度随 PBT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PBT/PET存在相互促进结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普通尼龙-6和改性尼龙-6切片的固相聚合反应,用(dM)/dt=kt~n描述了其反应动力学,对固相聚合中各种影响因素的探讨表明,抗静电改性剂和反应温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很大。用密度梯度法、X-射线衍射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动态力学法研究了固相聚合过程中尼龙-6的结构和性能的变化。对反应产物热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双熔融峰作了解释。在实验室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用普通粘度的未萃取切片实行工业化后聚合-脱单体-纺前干燥三步工序一体化,以制取高粘尼龙-6切片的连续和间歇法工艺设计的新思想。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PTT-PBT(简称PTBT)共聚酯。采用核磁共振(NMR)和固体^13C-NMR研究了共聚酯的化学组成、序列结构和结晶性能。^1H-NMR和13C-NMR表明:PTBT为无规嵌段聚合物,而且共聚酯链段中PBT链段的实际含量都要小于投料比,可能归因于生成四氢呋喃的副反应消耗了部分丁二醇。共聚酯中各链段的序列长度与其含量成正比,即含量高的组份具有更长的平均序列长度,但PTT序列长度较短,PTT链段比PBT链段更倾向于发生交替反应。固体13C-NMR表明:PTBT共聚酯结晶主要是富集相对应的链段参与完成。  相似文献   

13.
由无定型和结晶态双酚A型聚碳酸酯(BAPC)预聚体分别固相缩聚合成高分子量BAPC,考察了缩聚时间、Nz吹扫流量、缩聚温度对产物分子量的影响.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和性质.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200℃,N:流速为1.5L/min,反应时间为9h时,产物的数均分子量可达71163g/mol,分子量分布指数为1.37.  相似文献   

14.
以双(对羧苯基)苯基氧化膦(BCPPO),对苯二甲酸(TPA)和4,4'-二氨基二苯砜(DDS)为原料,通过Yamazaki膦酰化法合成聚芳酰胺.研究了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和溶剂体系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对合成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合成的聚芳酰胺可溶于N-甲基吡咯烷酮(NMP)、N,N-二甲基甲酰胺(DMF)、间甲酚等有机溶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等测试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缩聚产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高温溶液缩聚反应得到的产物,分子量高,溶解性好,耐热性高。  相似文献   

16.
以衣康酸(IA)与1,4-丁二醇(BOD)为原料,分别用直接酯化缩聚法(方法一)与分步加料法(方法二)合成聚衣康酸丁二醇酯(PBI)。通过探究PBI的酸值、特性黏数、相对分子质量及分布来研究两种工艺的反应历程。结果表明,方法一合成的PBI,酸值高于40mg(KOH)/g,特性黏数[η]为8.2321mL/g,相对分子质量Mn 为2889,相对分子质量分散系数为1.614;而用方法二合成出的PBI,酸值低于39.61mg(KOH)/g,特性黏数[η]为6.6973mL/g,相对分子质量Mn 为2559,相对分子质量分散系数为1.568。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确定产品结构,综合比较,分步加料法制备PBI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采用熔融缩聚的方法,以(HQ-TPA)为改性第三单体,合成了PHB/PBT/HQ-TPA三元液晶共聚酯。使用外推稀释法测定了该三元液晶共聚酯的特性粘度[η],并由单点法计算得到了相应的[η]值,结果表明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X4型熔点测定仪的恒温热台,在240~260℃范围内,制得了共聚酯的骤冷样品,然后于XPF-6型正交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其液晶形态结构,结果表明,上述骤冷样品在正交偏光显微镜下具有向列液晶的典型织态结构,由于该改性液晶共聚酯在较宽温度(240~260℃)范围内具有热致液晶性,故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微波辐射乳酸熔融缩聚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微波辐射乳酸熔融缩聚反应动力学进行研究,考察微波功率、催化剂及辅助加热介质等对反应级数和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并与传统加热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微波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共同作用下,反应速率常数明显增大,且速率常数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而增大,但微波辐射不改变反应在传统加热条件下原有的反应级数,乳酸自催化熔融缩聚反应为三级反应,在外加酸催化下乳酸熔融缩聚反应为二级反应;在体系中加入碳化硅作为辅助加热介质对反应级数无改变,但可使反应速率常数提高约20%.  相似文献   

19.
DSC在研究聚合物共混体系酯交换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PBT/PC、PBT/PET合金中酯交换反应的可能性,并针对有无酯交换反应抑制剂体系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采用DSC通过2次循环扫描比较体系中熔点和结晶温度的变化,可以对合金中酯交换反应程度给出定性的判断.据此,可以针对聚酯共混体系给出合适的抑制剂,从而改变了DSC单纯的测试熔点和结晶温度的功能,拓展了DSC的应用深度.  相似文献   

20.
以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1,4-丁二醇和生物质来源的衣康酸二甲酯(DI)为原料,采用熔融缩聚法制备了一类生物可降解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o-衣康酸丁二醇酯)(PBTI),并考察了缩聚反应时间、缩聚温度和DMT与DI的物质的量比对PBTI相对分子质量和热力学性质的影响。利用1 H-NMR和FT-IR对PBTI的结构进行了确认,同时GPC、DSC和TGA测试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都受共聚酯中DMT与DI比例的影响。另外还探究了DMT与DI的物质的量比对该类共聚酯降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脂肪族链段的增加共聚酯的降解性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