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原BCH码参数的盲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本原BCH码编码参数的盲识别,首先,根据循环移位前后码字的最大公约式的阶数,利用实际序列与随机序列阶数的概率分布差异最大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异系数识别码长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码字之间的线性约束关系,以阶数概率最大值为下限,通过计算概率总和来识别起始点,进而,计算邻域半径快速去除含错码字,根据阶数分布最大值识别生成多项式,实现了BCH码的盲识别。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表明,该识别算法简单易行,在误码率为0.01的条件下识别效果较好,容错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基于概率逼近的本原BCH码编码参数的盲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本原BCH码编码参数的盲识别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逼近的盲识别方法。首先,利用Gauss分布和Poisson分布逼近随机码字的根概率特性,确定了搜索BCH码长的门限;然后,通过分析本原域元素的检错能力及同构对域的影响,应用临近域对的方法确定编码域,提高了其识别能力;最后,给出识别生成多项式时的共轭根系表,从而减少了计算量。仿真结果表明,在较高的误码率下,该方法能快速地识别出BCH码编码所采用的编码参数。  相似文献   

3.
提出二进制BCH码的一种盲识别方法。该算法适用于本原和非本原二进制BCH码。首先,在帧长度已知的条件下,根据循环特性,给出一种分组长度的统计识别方法;然后,根据循环特性及各种约束条件得到备选多项式;再根据校正子权重和最小原则,得到最优多项式;最后通过因式分解得到生成多项式的最终估计表达式。仿真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较强的抗随机误码能力,而且其识别性能随着参加统计的码字数增多而提高。该算法不涉及矩阵运算,因此非常适合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4.
针对BCH码的编码盲识别,在码字同步点已知的条件下,根据实际序列与随机序列最大公约式阶数分布(简记为GOD)之间的差异性特征,提出了一种运用两种量化指标(方差差值、平均欧氏距离)分别对码长进行识别的方法,通过比较这两种量化指标识别码长的容错性,进而提出一种新的融合指标的GOD识别码长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BCH码的特性,计算阶数分布差值,识别生成多项式,实现了BCH码的盲识别。GOD识别方法简单易行,理论分析及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的容错性较强,融合指标的GOD识别码长方法在误码率为0.02条件下,对中短码识别效果达90%以上;误码率为0.005条件下,对中偏长码识别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5.
6.
本文研究了Goppa码、BCH码的广义Hamming重量,给出了Goppa码的广义Hamming重量的一个下界以及求该下界的一个算法;对于本原、狭义BCH码,给出了后面一些广义Hamming重量的确切值。  相似文献   

7.
8.
关于BCH码的广义Hamming重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研究了本原狭义BCH码的广义Hamming首先给出一般的BCH码的广义Hamming重量下界,然后对于最后了一些广义Hamming重量,我们给出了确切值。  相似文献   

9.
BCH码译码器的FPGA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通信领域,差错控制技术能有效地改善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作者在本文中探讨了BCH码的译码算法,并用Altera FPGA 实现了BCH(31,21)码的两种硬件译码。一种是串行译码;另一种是并行译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BCH码分组交织参数盲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BCH码分组交织参数盲识别容错性能差和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斯列消元和深度谱相结合的BCH码分组交织参数盲识别方法。首先利用高斯列消元方法识别交织长度和同步参数,确定交织位置关系;其次根据交织位置关系得到码长后,然后利用深度谱识别生成矩阵,对生成矩阵进行高斯消元得到典型生成矩阵和生成多项式。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识别BCH码分组交织的交织长度、同步参数、交织位置关系、BCH码码长及生成多项式。仿真实验表明,在误码率为 的情况下,对高码率BCH码分组交织的识别概率高于70%。  相似文献   

11.
线性码和Walsh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线性码的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的特征函数的谱刻划了线性码的结构,并且利用谱技术刻划了线性码的最小距离。  相似文献   

12.
张谨  苏广川 《无线电工程》2006,36(5):19-20,58
利用Walsh-Hadamard变换实现纠错译码,对译码过程中生成的Walsh谱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Walsh谱母函数作为一种新的工具用于研究码的潜在纠错能力。以(15,5)BCH码为例,通常认为该码最大可纠的误码量为3,但通过Walsh谱分析表明,该码还可以部分纠正有4、5个错的接收矢量,成功概率分别为50%和16.67%。  相似文献   

13.
针对码分多(CDMA)系统盲多用户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盲源分离(BSS)的信息码盲检测与扩频码盲估计算法.该算法在对CDMA系统进行多用户检测的过程中,不仅不需要知道用户的扩频码,同时利用最小均方误差(MMSE) 则还可以盲估计出不同用户的扩频码序列.仿真结果证明该算法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吴博 《现代电子技术》2009,32(23):74-76
随着全国电力联网的进度加快,其调度体系急需完善,配电网自动化的通信问题成为一个难点。主要研究10kV配电网的自动化通信问题,针对通信条件薄弱地区的配电自动化工程,提出一种依靠电力线作为通信信道的通信解决方案。在研究电力线信道特性的基础上,选用性能良好的扩频码,设计了一种新的通信方案。软件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案可在强噪声信道下进行可靠通信,满足当前配电网自动化工程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该文针对非合作信号处理中的(n,1,m)卷积码的盲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最大似然检测的识别方法。该方法将接收码序列按不同长度进行分段,构建卷积码校验多项式系数的线性方程组,利用最大似然检测方法估计线性方程组的解,并利用解向量与卷积码生成多项式的校验关系,构建生成多项式系数的线性方程组,最终求解得到卷积码的生成多项式。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对算法的误码适应能力进行了理论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较高误码率条件下实现(n,1,m)卷积码的检测与识别。  相似文献   

16.
(n,k)线性分组码作为信道编码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空通信、卫星通信、无线通信等实际数字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对于(n,k)线性分组码的盲识别问题也正在日益凸显。通过(n,k)对线性分组码的主要原理、关键性质的分析,建立盲识别数学模型,估值判断分组码长、生成矩阵、校验矩阵等具体参数,总结分析线性分组码盲识别的研究现状,归纳提炼出现行各种盲识别算法的优点和局限性,并提出进一步解决线性分组码盲识别问题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沃尔什(Walsh)码又称为沃尔什函数,它是一种正交码(序列)。作者通过在多径信道中采用宽带扩频信号舆的理论分析,说明基于宽带信号的正交Walsh码的形式及在CDMA系统正、反向信道中进行我直到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许琦敏  万峻  何羚  王茜 《电子学报》2022,50(2):426-431
针对符合CCSDS(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a Systems,国际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标准的多种复合调制体制测控信号,本文在建立8类典型调制信号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信号的频域和统计域特征,并基于高阶累积量和信号平方谱提取了4个特征参数.根据所提的特征参数,针对复...  相似文献   

19.
A way of resolving spreading code mismatches in blind multiuser detection with a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 approach is proposed.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PSO algorithm incorporating the linear system of the decorrelating detector, which is termed as decorrelating PSO(DPSO),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bit error rate(BER) and the system capacity. As the code mismatch occurs, the output BER performance is vulnerable to degradation for DPSO. With a blind decorrelating scheme, the proposed blind DPSO(BDPSO) offers more robust capabilities over existing DPSO under code mismatch scenarios.  相似文献   

20.
伴随通信对抗由信号层向信息层的发展,信道编码识别已成为信息截获恢复领域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2,1,m)卷积码盲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校验统计的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统计的方法求出最佳匹配的校验矩阵,进而推导出生成多项式矩阵。最后,通过MATLAB实例仿真验证了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出所有(2,1,m)卷积码,且具有很好的容错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