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技术教育》2005,(2):99-100
自2000年10月“校校通”工程实施以来,教育信息化热潮在我国风起云涌,各地纷纷开始建设网络教室,校园网和城域网。但是我国约有68万所中小学.估计目前只有4万所左右的学校拥有了校园网。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中小学的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其中,还有一系列困扰我国教育信息化深入开展的难题亟待各方解决。  相似文献   

2.
“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002年,我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取得了突出的成绩,CERNET、校校通工程、西部大学信息化、卫星网建设等重点建设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校校通”工程实施两年以来,各个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如火如荼。从全国的情况看,东部地区搞的比较好,比如北京、上海、广州、江苏等省市。在我国,东西部地区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数字鸿沟”。因此,国家的重点之一是扶持西部的“校校通”工程。例如,在学校对口支援工作中,将“校校通”工程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项目已经在2002年正式启动。这是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具体到各地区,"校校通"工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时至今日,进展情况是怎样的? 揭强:回顾深圳市南山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其实早在1999年,几所 重点学校就成功地进行了校园网建设的尝试.尽管所有应用都是很有限的 窄带联接,但标志着"校校通"萌芽的开始.2000年,响应全国"校校通"工程 建设的号召,南山区开始了全区性网络规模化建设,构建"校校通"的骨骼.  相似文献   

4.
自2000年10月"校校通"工程实施以来,教育信息化热潮在我国风起云涌,各地纷纷开始建设网络教室、校园网和城域网.但是我国约有68万所中小学,估计目前只有4万所左右的学校拥有了校园网.从整体上看,绝大多数中小学的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5.
自2000年底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从2001年起用5-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劝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以来,校园网的投资与建设、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已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局面。对于一些学校或区域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功经验,本刊将深入分折、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2001年的IT市场总体让人感觉低迷、冷清,但是倍受瞩目的“教育信息化”却是少数几个亮点之一。 在去年10月份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有关领导指出,我国将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实现联网。在全国教育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教育信息化被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预计到2005年,我国全部高等学校、高中阶段学校和部分初中、小学均能连接国体互联网。配合教育信息化,IT企业纷纷挺进校园,将信息技术积极、有效地应用于现代教育当中。“校校通”、“城域网”等工程正如火如荼地进厅,教育行业信息化必将凭借国家扶持政策这一东风,取得跨越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0年,教育部提出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教育信息化从此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想实现“校校通”,首先要对现有的中小学校的校园网进行升级和改造,本期的方案擂台选取了三个较为典型的校园网改造项目进行介绍。应用特点中小学校园网络不同于目前我国一般的企业网络,相比之下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8.
赣榆县一贯重视教育,是江苏省教育大县,但他们的教育方式一直延用着几十年的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方式,如何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手段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成为摆在县教育局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赣榆教育局张永栋副局长说:“2000年,教育部提出要用5到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经过近9个月的考察,赣榆教育局决定采用山东寿光的教育城域网的模式建立赣榆教育城域网,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一张大的校园网,每一个学校作为一个结点接入这张网中,建设一个教育城域网的资金投入要比每个学校都建校园网节约近9成,这种模式加速了赣榆教育实现网络化,实现校校通工程。”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有关“校校通”工程评估的会议,奠定了2003年及其后几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基调。据教育部3月份的数据统计,从“校校通”工程开始实施以来,26 000多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2000年10月的统计数据是3000所);由平均150人一台计算机发展到平均35人一台计算机,硬件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仅政府投入就达到五六百亿,如果将公司与企业的赞助、学校提供场地、家长自购计算机或笔记本等情况统计在内,可能达到上千亿的投入。大投入是否实现了大产出?目前的统计数据却十分堪忧,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已建立…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在2000年10月,提出了用5至10年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至今虽然只有短短两年的时间,但是在很多学校积极投入和厂商大力配合下,已经让人们看到了初步的成效。“校校通”工程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里包含硬件的投入和软件的投入,以及解决方案、系统集成方面的投入。有能力、全方位、按要求实现“校校通”工程的还只是少数条件较好的学校,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如何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既能够尽快实现“校校通”,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省资金,成为许多学校的难题。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一下实现“校校通”工程…  相似文献   

11.
“校校通”工程的深入实施,把教育信息化建设推上了“高速公路”,大部分人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前景非常乐观,好象一路下去必将顺风顺水,大有一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气。事实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以“校校通”建设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已经暴露出了若干隐患,成为“高速公路”上可怕的陷阱。  相似文献   

12.
自从2000年10月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校校通”工程被作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基本策略提出之后,虽然仅仅过去不到两年时间,我国拥有校园网的中小学校的数量已达到近万所,计算机数量也已达到300多万台……现代远程教育、“校校通”工程、资源库建设、课程整合和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是喜忧参半,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出现了“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应用”和“重物轻人”等现象,以致造成“硬件多,软件少”、“电脑多,会操作的教师少”的局面。 有权威论断:国家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教育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育信息化。“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对象”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已被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上。 从本期起,本刊将分背景篇、价值篇、对策篇、模式篇和实践篇等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教师教育信息化”进行专题讨论,引发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层思考,希望能够对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起到舆论导向与催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化已经不再只是一种技术手段,而是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自2011年开始,教育信息化政策逐渐从顶层设计走向快速推进。从“宽带网络校校通”项目到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从硬件到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快速推进取得了良好效果。2014年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与支持力度不断加强,组织实施了一批教育信息化重点工程项目。回顾2014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教育信息化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2001年,面向中小学校的“校校通”工程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目前,很多中小学校都建起了自己的校园网络中心和多媒体教室。但是,现阶段的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存在普遍的“重硬轻软”现象,仍将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计算机用户》2002,(49):12-12,17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使得很多城市的教委都开始规划和建设覆盖本市教育系统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模式采用在城市建立教育中心网站,在市、县、乡教育系统建设局域网,在学校建设校园网,并实现校园网与教育信息网的联网。在“校校通”工程的进一步推动下,教育城域网的建设也有了迅速的发展。据赛迪顾问调查,2002年的教育城域网建设投资已经超过30亿元,各区域增长情况有所不同.如图1.  相似文献   

16.
教育信息化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国家和各级教育部门、学校都非常重视其建设。由于我国各地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仍然不高。为了全面掌握老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我们在赣南地区进行了调研,在具有代表性的“一区两县”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通过调查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为搞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校校通”工程建设、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实施远程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家教育部对教育信息化工作十分重视,明确指出,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据记者近日了解,今后三年中教育事业在信息化方面的投资将达180亿元。其中,北京市在信息教育上的工作可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2001,(38):13-13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到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基本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3000多所学校建立校园网,仅上海市就有200多所中小学建起了具备一定规模的校园网络,可以说为师生营造了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部实施的“校校通”工程中,校园网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按照规划,北京市在2002年底,三分之一的学校建成校园网;2003年底全市中学、大部分城市地区小学及部分有条件的农村地区中心小学及完小建成校园网;2005年底全市中小学完成校园网建设任务。北京市政府2001年为市民办的第50件实事工作中也提出:“全市中、小学(农村地区中心校)做到校校都有计算机房;十分之一中学达到每10名学生1台计算机;建成200个校园网;信息技术课成为初中必修课。1999年开始建设的北京教育信息网是北京市政府支持、由北京市教委承建的北京市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工程。北京教育信息网由骨干网、区县区域网和校园网三级网络构成,区县区域网、校园网与北京教育信息网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2002年底所有区县均将建成区  相似文献   

20.
在2000年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明确提出了建设“校校通”工程。目前,“校校通”工程在全国各地纷纷启动。一时间,很多地区相继制定了当地实现“校校通”工程的具体规划和目标。可是,在这“轰轰烈烈”的景象后面,隐藏着诸多忧患,很多人对这一新生事物并没有正确地理解,重复投资、盲目攀比、资源浪费、“大马拉小车”和使用率低等现象较为严重。为此,我们特意采访了教育部电化教育办公室电教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学达及电教办专家组的有关专家。希望我们的采访能为“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带来一份冷静和思考,少一份轻率和浮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