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建筑门窗是建筑物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建筑能耗中.经外窗的传热、辐射和空气渗透的热损失大约要占建筑物采暖能耗的一半左右.可见外窗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在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65%)中.建筑设计的窗墙面积比,较过去的要求有所放宽.即南向的窗墙面积比可为0.5.东南向可为0.35.其它朝向可为0.3,外窗所占的面积较以往更大了。  相似文献   

2.
2 室内环境设计2.1 热工与节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 —933.2.5 外墙、屋顶、直接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和不采暖楼梯间的隔墙等围护结构,应进行保温验算,其传热阻应大于或等于建筑物所在地区要求的最小传热阻。4.1.1 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其最小传热阻应按下式计算确定:R0 min =ti-te)n/[ t] Ri4.3.1 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4.4.2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外部窗户的保温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严寒地区各朝向窗户,不应低于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的级水平。二、寒冷地区各朝向窗户,不应低…  相似文献   

3.
节能门窗     
建筑门窗和建筑幕墙是建筑围护结构的组成部分,是建筑物热交换、热传导最活跃、最敏感的部位,一般是墙体热损失的5~6倍。门窗和幕墙的节能约占建筑节能的40%左右,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世纪之交,节能门窗将成为建筑门窗市场新的增长点。1节能门窗节能型建筑门窗是指达到现行节能建筑设计标准的门窗。换句话说,凡是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传热系数)和空气渗透性能(气密性)2项物理性能指标达到(或高于)所在地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部分)》JGJ26-95及其各省、市、自治区实施细则技术要求的建筑门窗统称为节能门窗。节能…  相似文献   

4.
窗户是住宅建筑围护结构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采光和通风。但在北方严寒地区,冬季窗户带来的热损失又是相当惊人的,住宅室内大部分热能是通过窗户散失的。冬季,由于室内温度比室外高,就会由热压引起空气渗透。另一方面由于人们的呼吸、洗衣、烧饭等活动,室内水蒸汽的含量比室外高,湿度也比室外大,这就将出现蒸汽渗透。当窗户的内表面温度达到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新颁布的北京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1—602—2004)中规定,新建住宅须达到在1980年通用设计采暖能耗基准水平的基础上节能65的节能目标。建筑围护结构中,门窗面积占25%~30%,玻璃面积占门窗总面积的58%~87%,而门窗热损失占总热损失的40%~50%,因此改善门窗的  相似文献   

6.
根据湖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城乡居住建筑的热环境状况,提出了利用被动式太阳能改善该地区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探讨了居住建筑的朝向、体型、墙体、窗户、阳光间等方面的太阳能利用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7.
前言 小康住宅应有较好的冬夏季室内热环境和较低的采暖、空调等使用能耗。这一点原则上应由建筑和设备共同来实现。我国目前尚未对小康住宅冬夏季室内热环境和能耗水平制订标准,但在非采暖地区,其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至少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以下简称《热工规范》)的要求;在采暖地区,其围护结构的保温节能至少应符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86)(以下简称《节能标准》的要求。我国近年来人均居住面积和装修水平逐年提高,但仍有大量住宅围护结构未能符合这些要求,室内冬冷夏热、能耗过高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这种状况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辐射采暖技术规程》尚未正式公布之前,辐射采暖设计热负荷的确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26—9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的规定,并参照各地区制定的实施细则(天津地区为:DBJ29—1—97)来确定。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上 ,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 ,均属于耗能大户 ,其中建筑能耗一般占国家总能耗的40 %左右。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 ,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广义来说 ,建筑能耗关系着国计民生。因此 ,建筑节能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与环保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门窗节能又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面 ,据统计 ,在建筑能耗中 ,窗户的传热损失与空气渗透热损失相加约占全部热损失的57 % ,因此 ,提高窗的节能质量是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从目前国际节能型门窗的发展道路看 ,门窗的概念已从单一的挡风透光功能进一步成为具备综…  相似文献   

10.
玻璃钢节能门窗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筑节能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能源的无效损失,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使有限的能源充分地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住宅建筑的各部位能耗视不同材料有所不同,比如在华北地区,建筑用37厘米普通砖墙、普通钢窗的各部位能耗比例屋面8.6%、外墙25.6%、楼梯间13.6%、地面2.3%、外门窗23.7%、建筑空气渗透23.1%,也就是建筑外门窗的总能耗约占建筑物全部热损失的50%左右。根据国家建筑节能政策要求,自1996年起到2000年,新设计的采暖居住建筑应完成1980~1981年当地通用设计的能耗降低50%;从2005年起新建采暖居住建筑应在此基础上再节能30%。因此,解决好门窗…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 玻璃幕墙是建筑物热交换、热传导最活跃、最敏感的部位,是建筑外围护结构中热工性能最差的部分,也是建筑节能的薄弱环节.玻璃幕墙一方面可以通过缝隙的空气渗透引起热损失,另一方而又通过玻璃、框架的温差传热和辐射传热引起热损失,且传热系数也一般比墙体高,所以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对建筑的室内热环境和采暖空调能耗影响很大.有关文献指出玻璃幕墙和窗户的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50%,因此要达到超低能耗的目的,选择高性能的节能玻璃是一个重要方面,做好玻璃幕墙的遮阳也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75%)》(以下简称《标准》),自2015年7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是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改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实施第三步建筑节能(65%)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经过广泛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  相似文献   

13.
为了贯彻《天津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不断改善居住建筑的热环境质量,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天津市的建筑节能工作,天津市建委组织有关单位对原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29-1-2004进行了修编。新的《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原《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天津市的现实条件,  相似文献   

14.
根据湖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小城镇居住建筑的热环境状况,探讨了居住建筑的朝向、体型、墙体、窗户、阳光间等方面的太阳能利用设计策略,同时给出了太阳能设计改造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5.
数字声音     
4.4“北京建筑外墙热损失是加拿大的4.4倍;窗户热损失是加拿大的2.2倍,屋顶热损失是加拿大的4.2倍。”我国著名能源战略专家牛文元日前在一次论坛上说。数字的反差,深刻地揭示出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有限元法对节能建筑复合墙体热桥进行二维非稳态传热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冬季采用墙体外保温时墙体的重质承重部分和构造柱能够保持较高的内部温度,对建筑主体结构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且热桥漏热损失小;内保温墙体由于保温层不连续,热桥部位的传热损失是外保温方式的3倍,采暖负荷计算时应该进行热桥传热修正,在我国北方热桥较多的小开间的采暖居住建筑中应慎重采用.  相似文献   

17.
建设部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对采暖地区热环境差或能耗大的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做了一个总体规划:2000年起重点城市成片开始,2005年起各城市普遍开始,2010年重点城市普遍推行;夏热冬冷地区民用建筑2000年开始执行建筑环境及节能标准,2005年重点城镇开始成片进行建筑热环境及节能改造,2010年起各城镇开始成片进行建筑热环境及节能改造。建筑热损失有两个途径:围护结构的传热热损失和门窗缝隙的渗透热损失。其中,前者占总热损失的70%~80%,后者占总热损失的20%~30%。以北京地区某四单元的6层普通砖混住宅楼为例,围护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我省民用建筑中居民住宅室内的热环境质量,提高居住舒适度,降低采暖、空调的能耗,根据国家行业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采暖居住建筑部分 )》和建设部《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 2010年规划》的要求,由省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办公室组织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省墙体改革  相似文献   

19.
龙鳘 《门窗》2008,(9):46-48
贵州省的毕节市,经济欠发达,基本上尚未启动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节能设计的第一步,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从建筑的局部——窗户开始,从窗户的面积、型材、玻璃、遮阳和热桥等方面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推导了建筑外门窗由于空气渗透而引起的热损失计算公式,首次提出了空气渗透热损失当量传热系数的概念,并将空气渗透热损失当量传热系数与传热系数相结合,对不同配置和气密性能的建筑外窗的实际保温效果进行了比较.结论对于建筑外门窗的选择和节能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