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地下工程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地震监测技术就是通过观测、分析生产活动中所产生的微小地震事件来监测生产活动的影响、效果及地下洞室围岩稳定状态的地球物理监测技术。与地震勘探相反,微地震监测中震源的位置、发震时刻和震源强度都是未知的,确定这些因素是微地震监测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定性、定量两方面系统介绍了微震事件定位、分类以及定位结果的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方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油田开发的中后期,由于大量未动用的油气储量大部分集中在低渗透储层中。压裂是改造低渗透储层的有效手段。利用微地震监测技术可对压裂过程和压裂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价。虽然微地震信号与天然地震信号具有很大的类似,但由于实际收到的微地震信号,尤其是微地震监测资料信噪比是相当低的。在微地震监测过程中,去除微地震信号的随机噪音和相干噪音以提高微地震信号的信噪比,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处理步骤。本文将利用K—L变换从多道微地震记录中提取微_地震信号,去除随机噪音和相干噪音。  相似文献   

3.
大规模地下流体注采常诱发微地震,甚至是地面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本文系统综述了四类典型的流体注采工程(废水深井注入、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油气开采、深层地热能开发)诱发地震事件的案例,来探讨多类型流体注采工程诱发地震发育位置、诱震时间和影响范围,以及触发机制。进而专门针对深部地热能开发,总结了诱发最大地震震级的确定方法,以及降低诱发地震风险面临的挑战等。我国的深部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可利用多种观测手段(震法、电法、磁法等)来获取多尺度地球物理信息,并且利用室内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来逐渐认识诱发地震主要因素和地震发育位置及大小的对应关系。可利用断层和隐伏断层识别技术或微地震监测技术等来降低深部高温岩体EGS工程中诱发破坏性地震的风险。在注采井的高效连通控制技术方面,可开发复合热储刺激技术,即冷热水交替热刺激-化学腐蚀-水力压裂技术,并充分利用微震的监测解译数据,现场及时调整热储刺激的方案。通过开展一系列示范工程,逐步攻克关键开发技术,循序渐进地推进EGS工程的安全高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地震相分析是进行含油气盆地沉积体系研究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地震相分析方法主要根据地震属性或波形特征的相似性进行地震相的划分.当岩性组合复杂造成地震属性难以和地震相建立较为匹配的相关关系时,传统地震相分析方法存在着较强的多解性.本文提出基于沉积参数的地震相预测方法是首先根据地震属性和测井数据预测出砂层厚度、油层厚度、灰质厚度、地层厚度等的沉积参数的分布特征,再将这些沉积参数输入进行地震相的划分.与直接使用地震属性相比,沉积参数能更好地刻画沉积微相特征,因而可以有效降低多解性.该方法在济阳坳陷车西地区深层勘探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Vail等人的地震地层学观点,利用地震波的振幅、连续性、相位和波形等变化特征,在常规精细处理的地震叠偏剖面上对川中大安寨储层划分出两种微地震相。再通过钻井、地质、地震三方面综合分析、研究,最终提供了该区的含油(气)相模式,即波形较连续、强能量的单波微地震相,原则上不产油(气),而连续性较差、低能量的复波微地震相为产油(气)的最佳模式,从而加深了对川中大安寨储层的再认识。  相似文献   

6.
地震勘探中广泛使用的428XL型地震数据采集系统,通常使用磁带机和NAS网络硬盘同步记录地震数据。磁带机读写速度慢,对使用环境要求较高;NAS网络硬盘体积较大,携带不便。各类移动存储设备具有读写速度快、体积小便于携带的优点,利用428XL地震仪的网络功能,经过必要的挂载和设置操作后,可实现将移动存储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等)用于同步记录地震数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内外抗震规范中抗震设计的思想、设防目标和地震作用取值方法的对比分析,指出了我国现行的抗震规范在钢结构抗震设计中地震取值存在的问题,即对钢结构地震作用取值偏高.在考虑了钢结构的延性性能、阻尼比等因素对结构地震作用的影响之后,给出了采用概率—延性调整系数的设计地震力的参考公式.  相似文献   

8.
三塘湖油田湖218区块西山窑组地震反演以及单一地震属性储层预测效果差,砂体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着油田的开发效果。针对研究区储层预测现状,采取三步走的策略实现了三角洲储层的有效预测:首先分析地震属性与砂地比的关系,优选相关性较高的地震属性,通过多属性拟合得到砂地比展布图,明确沉积相宏观边界特征;其次分析各井沉积微相与地震波形的关系,建立6种典型的地震相识别图版;最后结合宏观边界特征与沉积微相地震识别图版绘制研究区沉积微相分布图。结果表明,采用地震多属性拟合与地震相相结合的方法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体现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震波的振幅连续性和速度三个参数,在常规地震剖面和G-LOG剖面上对磨溪──龙女寺地区寒武系洗象池地层进行微地震相的划分,结合测并、地质、微地震相和模型正演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了该地区风化壳上含油气有利的微地震相及最有利的含油气地区。进一步充实了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下古生界风化壳地区的地震地层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中桥梁损伤机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桥梁在地震中的损伤依赖于场地条件、地面运动、桥梁结构的外形以及桥梁的细部的构造,本文通过对汶川5·12地震中桥梁主要损伤的回顾分析,列举了由于地震引起桥梁主要损伤的主要因素,归纳了地震期间可能发生在桥梁中各种类型的损伤,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得出在一些特殊的桥梁中引发损伤的各种形式.通过借鉴和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桥梁地震的损伤规律,为今后灾区桥梁的修复和重建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薛塞光 《宁夏工程技术》2009,8(2):173-176,181
汶川“5·12”大地震后,有关方面和社会舆论对在强地震区能否建高坝大库提出了疑问.通过汶川大地震中水利工程抗震的具体表现,尤其是紫萍铺面板堆石坝抵抗了超过其设计地震烈度的地震,并结合国内外地震区已建成的百米高度以上的土石坝,再次分析了黄河黑山峡河段的地质条件,以及大柳树枢纽的抗震可靠性.分析认为,大柳树枢纽工程采用相应抗震措施后,具有良好的抗震稳定性,运行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桥梁施工监控是桥梁施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确保桥梁施工质量的关键,也是桥梁建设的安全保证,已成为桥梁工程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以“施工控制/监测/监控”“施工控制理论/方法”“施工监测系统”“智能监测”等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及中国知网上搜索、整理了2020年度发表的60余篇科研论文,主要对学者们在桥梁施工控制理论方法、施工控制参数识别和状态预测、桥梁施工监测系统与智能监测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梳理和总结,并对今后桥梁施工控制研究的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studies the Least Square Method to define high-speed railway(HSR) earthquake risk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its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nitoring system for HSR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the technical operational procedures for HSR seismic emergency response are proposed. The quantity, scale, and location of HSR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are defin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is built. In particular, the ear...  相似文献   

14.
介绍和分析了国内外大坝安全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监测网络的设计方案,对设计方案做了总体概述.对该监测网络深入的技术研究报道将在后文进行.本监测网络已在工程实际中通过试运行,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强震观测台网“十一五”期间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依据台站均匀分布、人口密集区域和断裂带重点观测以及重点监测的兼顾行政规划区的原则,建立了12个地表自由场数字强震动观测台站,形成覆盖广州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同时兼顾全省的强震观测台网。通过对河源4.8级、4.2级以及对深圳等地地震记录特征的分析,表明广州市强震台网实现了震中快速、准确进行地震强度(烈度)的速报,对政府地震应急反应决策、震害快速评估和震后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十二五”期间在此基础上再建20个数字强震观测台使地震监测台网布局进一步合理与优化,使得地震监测、地震信息通讯网络等领域的科学技术更趋现代化,为建立与健全广州市震减灾工作的监测预报、灾害预防和紧急救助三大工作体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减震控制技术在大跨空间网壳结构中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减震控制技术在大跨空间网壳结构中的研究和发展.方法介绍了网壳结构的隔震技术、调谐质量阻尼器(TMD)、黏滞性阻尼器(FVD)等减震控制方式在工程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国内外减震控制技术在大跨空间网壳结构中的发展现状.结果对于大跨空间网壳结构,减震控制技术是一项有效的减震方法.结论大跨空间网壳结构的减震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对于空间结构,不同方向的地震作用往往是同量级的,应考虑多维地震输入,阻尼器的设置和位置的合理布置等也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7.
氮气弹簧在汽车模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氮气弹簧的基本含义及在国内外发展情况;介绍了氮气弹簧的工作原理和关于制造氮气弹簧的关键技术;重点叙述了氮气弹簧应用在汽车冲压模具中具有的优势和沈阳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在加工汽车车身使用氮气弹簧方面取得的良好效果.最后得出了氮气弹簧这一新技术必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浅析城市抗震防灾减灾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珍 《宁夏工程技术》2006,5(4):432-434,440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地震的危害,在城市地震灾害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地震灾害致灾源、城市特点等方面的分析,从城市抗震、防灾和减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及措施,即完善地震监测预报系统;做好工程结构抗震减灾的新体系、新材料、新技术的选用;规划避震疏散路线和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加强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监控等.  相似文献   

19.
钢结构桥梁具有轻质、高强、跨越能力大、易工厂化制造和便于装配化施工等突出优点,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桥梁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由于服役环境、荷载条件和交通需求、结构体系和构造细节设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疲劳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钢结构桥梁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难题。作为桥梁工程的热点研究课题,学者们在钢结构桥梁疲劳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现聚焦钢结构桥梁疲劳损伤演化与服役性能劣化机理、钢结构桥梁疲劳抗力评估与预测、钢结构桥梁疲劳裂纹监测与检测方法、疲劳开裂加固与维护技术等方面,对2019年度的研究进展和下阶段的研究重点进行扼要的梳理和总结。分析了钢结构桥梁疲劳关键问题研究方面的挑战,具体讨论了在钢结构桥梁疲劳失效机制、疲劳抗力评估新理论新方法、疲劳损伤智能监测与检测和疲劳开裂加固关键技术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的迫切需求和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结构隔震设计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隔震设计原理及隔震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比分析了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抗震设计方法,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