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庞海堂 《煤》2009,18(10):27-28,39
珲春矿区含煤地层属于松软岩层。板石一矿19煤层与20煤层层间距16~36 m,属于近距离煤层。12002采煤工作面长度200 m,采高2.8 m,走向长度900 m,综采工艺,2008年5月开始回采,2009年初到达停采线,现已封闭。准备2009年4月开采20煤层之上的19煤层。设计11902上、下巷与12002采煤工作面回风和运输巷重叠。现对11902开采巷道的安全可靠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上行开采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问题,针对淮南矿区某矿1122(3)工作面巷道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在分析上位巷道变形特点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分析采空区区域垂直应力分布特征以及不同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的位移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下伏煤层开采对顶板的影响范围为100m,处于此影响范围内的巷道围岩受到严重的开采损伤,为此提出采用锚网索组合支护技术控制巷道变形,取得较好的支护效果,为同类巷道支护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龟兹矿井2个近距离煤层为工程背景,研究上部煤层工作面在非上行开采和上行开采之间过渡转化过程中,工作面顶板运动的变化规律。将上部煤层工作面开采过程按工作面位置分为“进采空区上方前”、“位于采空区上方”和“出采空区上方后”,结合工程条件设计了3组相似模拟试验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上部煤层工作面在位于非采空区上方区域时,其开采过程中顶板运动与一般生产工作面无显著差别;(2)上部煤层工作面位于采空区上方时,工作面顶板破坏程度加大,发生整体切落失稳;(3)在上行开采与非上行开采阶段的过渡区域时,顶板稳定性差,且存在前后差异,较大程度上增加了围岩控制难度。研究结果可为上行工作面开采时掌握围岩稳定性变化情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15,(7):49-52
基于郭屯煤矿首采区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现状,通过UDEC模拟软件对所提出的6种巷道布置方案进行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回采巷道布置方式为内错式,内错距离为4 m。针对所确定的回采巷道布置方案,结合理论计算结果和3下煤层回采巷道支护参数,提出3种支护方案,并通过UDEC进行模拟,对各支护方案巷道变形量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两帮分别打4根锚杆,间距800 mm,为回采巷道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5.
王洋 《煤炭技术》2021,40(1):20-23
为确保上行开采安全,根据何家塔煤矿多煤层地质采矿条件,在采动影响倍数法、"两带"判别法等传统上行开采可行性初步判断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对上煤组已掘大巷内现状调查、地应力测试、围岩结构及强度测试等岩石力学现场测试等手段,综合论证了上行开采的可行性,得出:下煤层采空区对上煤层已掘大巷的稳定性没有明显的影响,上组煤可进行正常的上行开采。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大明二矿上行开采顶板管理工作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采用上行开采改善煤层复合顶板的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近距离2煤层复合顶板上行开采可行性分析论证及试验,彻底改变了2煤层巷道状况和工作面顶板面貌,为复合顶板煤层的开采探索一条行之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复合顶板条件下煤巷锚杆支护技术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介绍了翟镇煤矿在复合顶板煤巷中试验研究锚杆支护技术的情况,分析了复合顶板条件下锚杆支护的机理和围岩变形特点,并对巷道综合矿压观测情况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深部煤巷刚柔二次耦合支护围岩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深部煤层巷道的围岩变形特点及采用刚柔二次耦合支护的理论依据,据此进行了锚杆与锚索支护参数确定,通过现场实测,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深井厚层复合顶板大断面煤巷围岩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决深井厚层复合顶板大断面煤层巷道支护难题,分析了丁集矿埋深约750m的煤巷自身维护特点,提出深井煤巷"高强度、高预紧力、高系统刚度"的"三高"锚杆强化控制技术,主要包括高性能锚杆强化帮角、高强锚索强化顶板及关键部位强化等技术手段,结合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具体的支护参数,在现场工程实践中取得非常良好的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在类似条件下的煤巷中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上行开采回采巷道加固支护方案优化及实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新庄煤矿三2-12101上行开采工作面运输巷围岩变形严重的现状,综合考虑原支护方案的局限及下伏二2煤层的采动影响,提出了运输巷的加固对策及优化支护方案。采用非线性数值分析软件FLAC2D5.0对新方案围岩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机巷顶、底板整体下沉量分别为580 mm和280 mm,机巷左、右帮水平位移分别为135 mm和130 mm;受下伏岩层移动的影响,围岩塑性区范围较大,但锚梁索支护能有效控制巷道变形,说明机巷的加固方案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能够满足巷道对支护的要求。工程应用效果也进一步验证了优化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安全有效的上行开采遗弃的煤炭资源,根据汾西张家庄煤矿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现状,通过理论分析及UDEC离散元数值软件模拟研究了10#煤层、9#薄煤层分别开采时上覆岩层破坏和移动规律。对比分析了泥岩和石灰岩2种典型岩性结构覆岩运动变形规律。通过监测煤层开采过程中覆岩随开挖时步位移变化,得出泥岩岩性结构覆岩开采稳定时间要短于石灰岩岩性结构覆岩,与现场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13.
近距离煤层坚硬顶板巷道围岩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五五 《煤矿安全》2013,44(3):85-88
结合甘庄煤矿5305回采巷道现场地质条件,分析其破坏机理,总结得出上部近距离采空区煤柱影响、本煤层相邻工作面采动影响和巷道原支护体系强度不足是导致5305回采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FLAC3D模拟软件分析了高应力情况下巷道围岩的变形特征,结合"三高一低"和经济合理性设计原则,确定5305回采巷道的合理支护技术参数,并在现场进行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9#煤层和10#煤层间距较小,10#煤层回采过程中巷道支护难度大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工程类比等方法,提出采用高强锚杆搭配11#工字钢棚的支护方案。根据不同的煤层间距,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支护方案,并在10-102工作面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巷道顶板下沉量最大值为332.8 mm,两帮移近量最大值为286.5 mm,巷道围岩整体变形量在预计范围之内,且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东翼胶带大巷在过断层应力区时出现顶板下沉、两帮移近量大、底板鼓起等现象,提出了“L型钢带+桁架锚索+矩形钢棚”联合支护顶板方案,对巷帮提出了迈步式JW型钢带支护方案。采取联合控制措施后,顶板最大下沉量控制在0.14m以下,两帮移近量控制在0.32m以下,未出现大面积底鼓现象。  相似文献   

16.
近距离“三软”薄煤层群回采巷道围岩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近距离“三软”薄煤层群走向长壁回采巷道的破坏机理,在结合前期现场调查分析、架棚支护研究、室内岩石力学参数测定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差分法对四川省南部某煤矿的近距离“三软”薄煤层群回采巷道的破坏原因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近距离“三软”薄煤层群开采时,围岩应力变化特征较复杂,上层煤开采对下层煤产生了多重扰...  相似文献   

17.
李迎富 《煤矿安全》2013,44(6):75-78
基于实验室试验、数值模拟计算、现场实测及力学理论分析等综合研究方法,研究深井回采巷道围岩变形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模糊聚类法对深井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整体分类,再结合巷道顶底板与两帮围岩的岩性情况,进行巷道围岩次分类研究,由此提出适合深井回采巷道稳定性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18.
王文杰 《中国矿业》2021,30(2):144-152
常村煤矿S6-1皮顺为深部采空侧大变形巷道,亟需一种新的科学支护方式提高巷道围岩稳定性.通过分析煤层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确定了包含煤层、顶板、底板的四种岩性试样进行物理力学试验,将试验结果赋值到UDEC模拟软件中模拟工程现场煤柱应力分布和巷道变形规律.结合现场情况和模拟结果,设计不同的切顶卸压方案并进行数值模拟对比.模...  相似文献   

19.
 基于跨采巷道变形剧烈、围岩难以控制的技术难点,结合淮北矿业集团杨庄煤矿WIII5110工作面跨采影响巷道的工程实践背景,分析了巷道破坏的原因,得出原有支护方式不足以承受跨采的剧烈影响,针对巷道工程地质特点,通过理论分析优化了巷道加固方案参数,采用高强度锚杆、锚索支护系统,运用锚网喷索+滞后注浆支护关键技术,对巷道进行了有效加固。工业性试验达到预期效果,巷道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73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38mm,经受跨采后巷道形状完好,保证了矿井的正常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薛吉胜  康立军  毛德兵 《煤矿开采》2012,(1):105-107,82
通过对平朔井工一矿9006辅运巷在4106工作面采动影响下发生的围岩变形进行观测与分析,掌握了巷道在采动影响下的变形情况。分析了两帮移近量、顶板下沉量和底鼓量的变化特征,揭示了测站变形量与工作面水平距离之间的定量关系,总结归纳了9006辅运巷变形经历的不同阶段,提出了在采动影响到达后加强巷道支护和加快工作面推进速度的建议,为今后4煤与9煤同采条件下安全回采提供了有力地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