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结构的分析,提出了可以利用线路零序电流幅值的大小进行故障区段指示。通过对相电流采集模块、零序电流合成模块以及各自模块的电源供给部分的详细介绍,设计了一种基于零序电流的新型接地故障指示器,并利用ATP-MATLAB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研究常见的各类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故障事故,全面系统地总结了不同故障类型的特点以及故障检测步骤。以一起±800 k V直流换流站避雷器故障为研究对象,还原故障经过,通过保护动作分析和现场试验,确定了故障位置;根据解体检查分析,结合避雷器故障特点,发现故障是由于避雷器积污严重引起阀片劣化,造成电阻片缺陷、沿面绝缘不良。避雷器在承受电压时产生局部过热引起热崩溃,造成避雷器内部击穿。通过研究污秽引起避雷器劣化的机理,提出了防污措施,经过实际工程验证,所提出的措施可有效改善积污情况。  相似文献   

3.
以一起变电站接地异常引起的设备故障为例,分析了造成设备故障的原因,提出下一步急需对所有变电站接地网开展普测和开挖检查工作,对锈蚀严重、接地电阻超标的立即进行接地网改造等针对性防范措施,有效避免因接地异常引起设备损坏事件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4.
故障树分析法在故障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丽  杨涛  郑丹 《电气时代》2005,(8):84-85
用故障树方法对油断路器系统进行故障分析,能够清晰发现对顶事件发生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农网故障提前预测和故障预防工作提供指导,给大型复杂系统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有力的工具,在工程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应用电弧特性的单端线路故障定距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线路故障定距一直是电力系统重要而难于解决的课题。针对传统单端故障定距算法信息量不足的缺陷,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故障电弧特性的单端故障定距算法。该算法仅利用线路一端的电压、电流采样值,且不受故障点位置、故障发生时电源相位等的影响。数值仿真试验和模拟试验的结果表明该算法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的故障研究大多集中在故障诊断与故障识别的层面上,缺乏对故障的系统研究。文中在分析研究大量GIS故障案例的基础上,从机械故障与绝缘故障两方面入手建立GIS故障树,并对GIS故障树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通过对GIS故障树的定性分析发现制造与安装不当是引起GIS故障的主要原因,并且绝大多数故障是可控的。而对GIS故障树的定量分析主要针对常见绝缘缺陷的重要度研究。通过对GIS故障树的分析研究,为提高GIS可靠性,需要提高GIS的制造与安装质量,防止在制造与安装过程中留下故障隐患,同时需要对GIS的运行进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7.
一种暂态分量故障测距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高压线路故障产生的周期性高频暂态分量在频域上表现为一系列谐波形式,在分析暂态频率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暂态分量的单端故障测距方案,并分析了电源侧和故障点反射系数对测距结果的影响,针对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该方案计算简单,不受故障时刻、运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ATP仿真和M atlab分析验证了该方案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首先基于线路绝缘电阻测量进行故障检测和诊断——识别故障类型和故障相,然后针对发生率最高的单相接地故障,提出基于回路直流电阻测量的离线故障定位方法.定位前先对线路直流电阻和大地回路电阻进行测量,随后考虑接地电阻影响,分别利用故障相构建两回独立电压方程组,通过求解方程组计算故障距离.基于PSCAD/EMTDC搭建仿真模型进...  相似文献   

9.
邓伟成  许建中 《电网技术》2022,46(2):511-520
直流电网作为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汇集的有效手段,其故障电流的计算对设备选型、保护设计、参数优化等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需要源侧和网侧配合的故障清除方案进行特性分析,介绍了故障电流转移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基本原理.然后结合其故障穿越的具体过程,提出了一...  相似文献   

10.
王谦  江伟  李曼  汤磊 《华东电力》2014,42(3):500-503
当电网发生故障时,变电站会产生大量的报警和录波数据。这其中包括二次回路信号、故障录波数据和PMU数据。故障录波数据包含故障发生发展的细节信息,可以用于诊断故障发生时间、断路器动作时间。这对电网诊断和智能报警功能非常重要。然而,一般用故障录波数据进行诊断分析需要调度人员的参与,耗时很长。本文面向IEC 61850和数字化变电站设计一种两层的故障诊断模式。基于此,提出一种检测反映故障过程中的主要事件的录波数据突变检测的混合算法,这些主要事件包括故障发生、断路器动作等。使用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输电线路故障电流特性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不同检测点故障电流零序分量之间的偏离度和故障电流行波的第一个波头能量综合判断故障区间的方法,分析了检测点在不同的安装位置时其检测到故障行波及其反射、折射波的对应关系,并提出分布式单相接地故障测距系统故障所需检测点的数量及安装位置的要求,最终根据故障区间,选择对应的测距方程,从而得到故障点位置.仿真实验表明此分布式故障测距方法测距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适用于发展性故障的故障分量提取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适用于发展性故障的故障分量提取算法。该算法首先计算发展性故障发生前保护安装处的故障分量,再根据发展性故障发生前保护安装处的电流和获取的故障分量求得非故障状态网络中的支路电流;发生发展性故障后,利用保护安装处的全电流减去求得的支路电流得到发展性故障后的故障分量电流。该算法不受电网参数波动和负荷变化的影响。在IEEE 9节点系统模型基础上,BPA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故障录波数据的变电站故障分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故障录波与保护信息,通过信息收集、筛选、融合,提取出能够直接反映事故特征的关键信息呈现给变电站运行值班人员,运行人员依据信息可进行事故分析;将故障和非故障设备关键信息进行综合,便于事故分析和处理;将变电站事故的初判信息按照其重要程度进行筛减和分类,将最重要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送给调度中心,调度人员可以及时获得直观、有价值的信息,对电网的运行作出快速合理地调整,为电网的安全控制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分析某变电站35kV进线381线路保护动作导致该变电站全停的故障,认为保护用电流互感器绕组U相极性接反是线路保护区外故障动作跳闸的主要原因,通过故障排查,在35kVⅡ段U相母线找到明显放电点,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快速、准确的故障定位是迅速隔离故障和恢复供电的前提,对于维护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而配电网的单相接地故障定位长期以来是难以解决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各种研究情况做了全面深入地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接地故障测距算法和在线监测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且针对基于对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的故障主要特征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接地故障定位系统以及硬件总体设计,对于提高供电配电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故障树分析法的断路器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对断路器故障进行分析。通过定性分析找到顶事件发生的路径;在定量分析过程中,处理含有不确定因素的底事件时,采用模糊集理论与专家综合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将专家自然语言通过模糊数学的知识转化为模糊数,再通过左右模糊排序法转换为模糊失效概率。计算了断路器近10年的可靠度和不可靠度值,为断路器的检修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于输电线路单端测距的高阻接地故障电弧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压输电线路高阻接地故障大多伴随电弧放电,传统基于实时计算的Cassie、Mayr等电弧微分方程模型,数值求解中每一时刻电弧电压都由上一时刻多参数迭代得到,难以直接应用到继电保护和故障测距中来。现有分析一般将电弧考虑为静态纯阻性元件或稳态电弧电压方波模型,而丧失了最富有价值的动态特性。针对该问题,文中面向输电线路单端高阻接地故障测距需求,基于描述空气放电本质的汤逊原理,利用电子的定向运动来表达电弧电流;利用电弧空间中电场和电子崩运动的耦合关系描述电弧电压与电流的函数关系,建立了输电线路单端测距用的高阻接地故障动态电弧模型。该模型克服了传统电弧微分方程计算复杂、难以直接为保护和测距应用的缺陷,对后续高阻接地故障检测、保护与测距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在充分了解各种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故障树分析法层次分明,应用方便的特点,选择故障树分析法作为变压器故障诊断的首选方法.应用故障树分析法对220 kV变电站内套管设备进行了故障诊断,结果表明故障树分析法具有清晰的结构,并且易于实际维修.  相似文献   

19.
输电线路的故障,能通过各种信息反映出其故障类型。从保护动作、重合闸动作、保护测距、故障录波图等对故障类型及地点作出初步判断,根据故障现象、故障点位置等情况对故障类型作出最终判断。  相似文献   

20.
故障分量差动保护与故障变化量差动保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故障分量已在继电保护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通常只在故障后很短时间内有效。文中着重研究了在差动保护条件下,用2个周期以后的电量减去故障前2个周期的电量所得的差值代替故障分量,并以此构成差动保护的动作判据时保护的动作性能。结果表明,差动保护能保证区外故障时不会误动,但对区内故障,灵敏度会逐渐降低。为与故障分量有所区别,文中将这种分量称为故障变化量。此外,还对原来基于故障分量的相关差动原理改用故障变化量后的性能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