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硕 《机电技术》2011,34(4):62-63
通过对齿轮泵的零件三维实体造型和整机装配的实践,进行了三维造型软件对液压元器件的建模方法的研究与探索。以齿轮泵为例,介绍了用UG软件进行装配的方法,指出了装配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国内的三维实体造型系统难以描述装配关系的现状,在研究了装配建模技术和参数化造型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建模方法,利用VB6.0和Pro/E的软件研制出了以轴为主控零件面向装配设计的三维实体造型系统,并总结出了一般流程。  相似文献   

3.
基于造型与装配过程的CAD逆向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基于造型与装配过程为一体的CAD逆向设计方法,介绍CAD逆向造型设计和装配过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小型三维机械设计CAD软件环境下,应用Visual Basic开发了三维实体参数化虚拟造型设计系统和逆向装配系统。通过建立齿轮和轴的逆向装配系统的实例,说明了应用该方法开发CAD逆向装配系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于形状复杂的三维实体造型和复杂系统的装配设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基于三维设计平台的基本机构参数化造型和仿真的自动化问题.以SolidWorks三维平台为基础,建立基本机构的构件库;利用数据库建立与基本机构装配、构件相关信息的关系;通过构件约束方程式实现构件参数化造型;根据构件空间位置,按后台预置装配方法实现装配;在面向对象环境下编制了基本机构的快速三维造型与仿真模块.  相似文献   

5.
膨化机CAD系统是基于机械自动化设计软件Solidworks开发的。整个系统使用VisualC 语言开发,以动态链接库的形式嵌入Solidworks系统。论文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和实现方法,即数据输入、设计计算、参数化三维零件造型、装配体三维造型和工程图输出。零件自动三维造型的实现采用了以尺寸驱动为主、程序驱动为辅的编程思想。系统完全被封装在Solidworks的一个菜单项下,通过简单的人机交互,输入功率、转速等设计参数后,就能自动完成整台膨化机的结构设计,然后根据用户选择输出零件或者装配体的三维造型图和工程图。  相似文献   

6.
港口机械行走装置参数化设计及三维虚拟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基于三维设计平台的港口机械中的行走装置参数化造型和仿真的自动化问题。以Solid Works三维平台为基础,建立行走装置的全部构件,并对其进行封装;通过构件约束方程式实现构件参数化造型;根据构件空间位置,按后台预置装配方法实现虚拟装配;并在面向对象环境下编制了行走装置的快速三维造型与仿真模块。  相似文献   

7.
朱晓林  黄敏纯 《机电技术》2009,32(4):19-20,28
本文以钻孔用分度夹具为例,对虚拟装配过程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包括零件三维造型方法、虚拟装配顺序和路径规划,夹具虚拟装配过程的实现等。在机械制造领域,利用X3D技术实现夹具虚拟装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三维体元构造切削法(CCG)造型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中庆 《机械制造》2001,39(12):33-34
以车刀为例,介绍了三维刀具图形的数学模型,以刀具体元构造坐标系为基础,提出轴网,弧网,面架,设置层距等三维辅助绘图方法,进一步论述了刀具参数化实体造型中几何体元划分和构成方法,以及构造切削法数据库驱动造型模型,利用上述创造性思维模型加上智能化编程可实现刀具三维实体自动化构成,即模拟加工过程构成零件三维图形;各零件又可模拟装配工艺过程,实现自动三维图形装配,从而完成装配图的绘制。  相似文献   

9.
应用三维造型软件MDT对新产品造粒机进行了零件的三维造型、部件装配、整机装配、干涉检验模拟并形成了三维样机.同时应用运动分析软件"work modal motion"对造粒机模型进行了运动仿真模拟,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曾纪荣 《机械》1993,20(5):2-4
介绍了以I-DEAS为支撑软件,实现渐开线齿轮三维自动参数化造型的方法,大大提高了齿轮系的设计造型效率,并为整机装配造型和有限元分析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基于智能 CAD 系统的产品建模方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研究了基于智能CAD系统自顶向下的产品建模方法,以胶印机凸轮连杆机构为例,以变量设计技术为基础,建立了该机构的概念模型、装配模型和零件模型。不仅实现了运动仿真、结构仿真和工作点运动规律的输出,而且,通过模型与变量、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联,建立了它们之间的设计参数双向传递机制,实现了三种模型的联动设计,为并行设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王志明 《工具技术》2008,42(2):49-52
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模型自动装配策略,设计了具有通用性和完整性的产品自动装配模型,该模型引入装配接口概念,从装配关系出发,将产品自动装配模型划分为装配接口模型、定位关系模型和产品装配关系模型三个层次,主要解决装配信息的提取和独立于产品模型进行表达的问题。该技术也适用于模块化设计技术中接口模块的设计和实现,并可与现有的其它CAD技术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3.
疲劳载荷下强度衰减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松林  褚超美  卢曦 《机械强度》2005,27(4):549-553
提出评价结构强度衰减过程的经验模型——强度衰减模型。该模型提供一种新的测定材料和结构应力(载荷)-寿命曲线的简易方法。经过三种材料和结构件的实验数据验证,此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快捷地预测材料的疲劳极限和结构的临界载荷,减少测定S-N曲线所需要的试验点数。强度衰减模型结合强度增长模型,可以为基于结构强度潜力充分发挥的轻量化设计提供技术指导和评价依据。完善并应用这一模型,可以有效提升我国机械产品的轻量化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4.
面向对象技术强调模型的层次化和模块化 ,有利于提高模型的封装性、重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本文在对仿真对象进行面向对象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装配树为基础 ,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建立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几何模型和运动模型的新方法 ,统一了运动模型和几何模型 ,解决了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中的模型复杂和重用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高性能风洞颤振模型的性能精确制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材料结构相似风洞颤振模型是一种先进的颤振模型结构形式,对于新一代飞机研制所必经的风洞颤振试验有重要意义。对于先进的风洞颤振模型,其模型外形几何参数以及整体刚度、刚度分布、整体质量、质量分布等特征参数均有较高的精确性要求,加之复合材料性能组成复杂,加工性能较差,传统制造方法不能实现对于该类产品的性能参数的精确保证,因此需要新的制造方法。针对复合材料结构相似风洞颤振模型的制造难题,利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可设计性,实现对于颤振模型性能参数的精确保证,并提出了一种针对模型性能参数的精确制造方法。以此方法制造了一系列机翼,尾翼颤振模型。工程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保证颤振模型的几何与性能特征参数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16.
江英  王军  舒启林  王国勋 《工具技术》2012,46(10):10-14
为了研究硬质合金立铣刀磨损寿命与切削参数的关系,基于二次回归法建立刀具磨损寿命与切削参数的数学模型,用F检验法分析模型的拟合程度。通过正交试验法设计铣削模拟方案,用Deform3D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并用MATLAB求解模型系数。为了提高刀具寿命,基于立铣刀磨损寿命模型建立切削参数优化模型,对切削参数进行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反向试验。实验结果表明优化模型可以对影响立铣刀寿命的切削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塔机结构动态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遗传算法和BP神经网络建立复杂结构系统动态优化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可代替系统原来的有限元模型,用于振动系统的快速重分析。首先对塔式起重机结构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及谐响应动力学分析,找出对结构动态特性影响最大的模态频率,再利用灵敏度分析,确定对动态特性较敏感的设计变量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并利用正交试验法确定神经网络训练样本,用有限元模型计算出样本点数据,建立反映结构振动特性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最后利用遗传算法对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寻优,得到使结构动态性能最优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8.
四轮车辆二自由度转向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车辆操纵稳定性研究中常用的两轮二自由度模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轮二自由度模型,应用Matlab/Simulink对四轮模型与两轮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仿真计算表明,四轮模型在不同转向角、不同车速以及轮胎线性和非线性条件下均能很好地描述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灰色组合模型的管道腐蚀速率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预测管道的腐蚀速率对于预测管道的剩余寿命及剩余强度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神经网络预测方法需要已知腐蚀影响因素的测量数据,而获取这些数据的成本较大,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预测方法以降低检测成本。将灰色系统理论、人工神经网络及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灰色组合模型,通过对腐蚀速率测量数据序列的趋势性、周期性及随机性成分分别建模,从而实现对腐蚀速率的预测。实例表明,灰色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其它几种预测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Linear spring interface model and interphase model are often used to simulate the interface behaviour of particle-reinforced composite materials. However, the former may give rise to nonphysical interpenetration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a particle and the surrounding material. In this paper, first, a model is presented to prevent the interpenetration phenomenon at the interface. This model can be used together with a given linear or nonlinear interface model to calculate the stress field in particle-reinforced composites with imperfect interface bonding condition, or with debonding damage. Second,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thin interphase model and interface models are studied for spherical particle-reinforced composites. It is found that while a relatively thin and compliant interphase can be well approximated by the equivalent linear spring interface model, a relatively thin and stiff interphase can be well approximated by the equivalent interface stress model. For the latter,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equivalent interface moduli and the interphase stiffness and thicknes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