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T系统配电方式应用在一些重要场所(如矿井、玻璃厂和集会场所的安全照明等),在这些场所,因意外导致的断电将会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装设绝缘监测装置可以解决由于系统对地绝缘性能降低导致断电的问题。介绍了一种用于工业IT系统的绝缘监测仪(IMD),并详述了绝缘监测仪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原理。目前该绝缘监测仪已通过试验验证,并在市场上大量销售,为工业IT配电系统提供了可靠的绝缘监测。  相似文献   

2.
IT系统配电方式应用在一些重要场所(如矿井、玻璃厂和集会场所的安全照明等),因意外导致的断电将会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装设绝缘监测装置,可以解决由于系统对地绝缘性能降低导致断电的问题。本文介绍一种用于工业IT系统的绝缘监测仪(IMD),并详述绝缘监测仪的硬件和软件设计原理。目前,该绝缘监测仪已通过试验验证,并在市场上大量销售,为工业IT配电系统提供了可靠的绝缘监测。  相似文献   

3.
石朝泓  徐晔  吕强  邵志学 《江苏电器》2014,(3):48-51,58
介绍了一种新型港口船舶岸电系统,分析了配出中性导体的IT系统绝缘监测方法,结合基于直流信号注入的系统绝缘电阻测量方法,提出了运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OM)对系统监测数据进行融合并判断系统故障类型的方法。通过试验系统实测数据仿真和工程应用,证明SOM网络在IT系统绝缘故障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任晓临 《电世界》2013,(4):54-54
问 请问剩余电流保护装置(RCD)能否用于IT系统的绝缘监测? 答 线路或电气设备绝缘受损发生漏电时,RCD能自动切断故障设备的电源。能否用RCD监测IT系统的绝缘是否受损接地,以达到报警和切断故障回路的目的?答案是不能。  相似文献   

5.
2011年8月23日,安科瑞自主研发的AIM-M100型医疗智能绝缘监测仪,通过了国家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型式试验检测,并获得合格检测报告(编号:JW110626)。AIM-M100型绝缘监测仪的设计、生产符合IEC61557-8-2007《交流1000V和直流1500V以下低压配电系统电气安全防护检测的试验、测量或监控设备第8部分:IT系统用绝缘监测装置》和GB16895.24-2005/  相似文献   

6.
针对传统直流系统绝缘监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新型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方法和检测装置.该方法采用监测主机与绝缘检测装置协调配合的模式,通过通信总线连接构成的监测系统可以同时完成多个直流系统的绝缘监测任务.同时,主机根据预设判据进行实时绝缘故障报警和绝缘故障预警,实现了绝缘监测的远程化、智能化,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绝缘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大功率低压IT系统多并联电缆供电的特点,分析了其绝缘监测的难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外加信号的综合绝缘故障监测方法。该方法可实时监测系统内相线及中性线的绝缘电阻值,当绝缘电阻值低于设定阈值(通常为50kΩ)时可报警;同时也可以对多并联电缆进行选线,指示故障相。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8.
杨涛  王金全  徐晔  罗珊  李乾 《低压电器》2013,(14):18-22
开发了一套基于ARM和CAN总线的IT系统绝缘监测故障选线选相装置,提出了相应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分析了绝缘电阻的测量原理,提出了带中性导体IT系统故障支路选线方法和故障相判别方法.试验表明,该装置在绝缘电阻1 ~3000 kΩ的范围内测量误差不超过10%,当绝缘电阻低于设定值时能及时报警,并准确选线选相.  相似文献   

9.
石颉 《低压电器》2009,(19):53-56
介绍了大亚湾核电站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直流绝缘监测装置的检测原理,对直流绝缘监测装置误报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了直流系统绝缘监测的升级改造方案。新方案可降低成本,简化操作。  相似文献   

10.
基于差流检测法的分布式直流接地巡检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绝缘监察装置是变电站和发电厂用直流操作电源必备的检测装置。对传统的绝缘监测的方法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差流检测法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其采用对正负母线绝缘检测电阻的定时切换,形成不平衡桥,可检测出正负母线对地绝缘电阻;与直流漏电传感器相结合,可实现直流馈出支路绝缘故障的极性和阻值检测。介绍了以此为基础的分布式直流接地巡检系统的工作原理,该系统能准确定位绝缘电阻下降或接地分支,既可监测输出直流支路任意极性绝缘下降或接地故障,也可监测直流支路正极、负极绝缘同时下降的情况。该系统组态灵活,尤其适合监测范围大,分支回路多的直流电源系统。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容性设备绝缘状态在线监测和带电检测的测试原理及系统结构,并从原理、结构、安装、维护、价格等方面分析了在线监测系统与带电检测系统的优缺点,结合变电站在运容性设备的绝缘状态测试,对比分析了在线监测及带电检测的测试结果,并对在线监测及带电检测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变电站直流系统综合保护问题,设计了融合多类型故障保护功能的主动综合保护系统.主动综合保护 系统包含隔离电源、改进的绝缘监测装置以及常规的A 型或F型剩余电流保护装置.通过对常规绝缘监测装置的改 进,解决了普通剩余电流保护装置无法实现IT系统直流剩余电流保护的问题.对于轻微故障,改进的绝缘监测装置 配合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将负载切至隔离电源供电;对于短路故障,在负载切换到隔离电源供电的同时,快速限制短路 电流.实测结果表明了系统保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常用直流系统绝缘监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直流系统绝缘在线监测方法—动态差值法。即利用两次投切电阻后的电压变化量与漏电流变化量的比值来检测支路接地故障。该方法克服了绝缘监测装置的检测死区,克服了由于传感器零点漂移影响支路绝缘电阻计算的准确性造成的漏报和误报,提高了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现场运行表明了此方法的准确与可靠。  相似文献   

14.
王平 《湖北电力》2000,24(2):38-40
分析了国内直流系统绝缘监测领域的现状,就现有的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检测方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一种新型直流系统绝缘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提出一种直流系统接地故障检测的方案。  相似文献   

15.
企业动态     
《低压电器》2011,(18):62-64
安科瑞AIM-M100医疗IT系统绝缘监测仪通过型式试验2011年8月23日,安科瑞自主研发的AIM-M100型医疗智能绝缘监测仪,通过了国家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型式试验检测,并获得合格检测报告(编号:JW110626)。  相似文献   

16.
用电顾问     
《大众用电》2012,(11):50
电力IT系统配PE线的条件问:电力IT系统在这种情况下要配PE线?答:如果IT系统的用电设备采用绝缘外壳,或者配电线路采用塑料管保护,此时IT系统不需要PE线。但在以下2种情况时,IT系统必须配PE线。(1)如果IT系统用于不允许电源中断的场所,且电气设备采用金属外壳,要安装绝缘监测器。当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绝缘监测器就能发出报警,维修人员就能及时修复,避免发生第  相似文献   

17.
谢杰  张文学 《电工技术》2024,(13):173-175
对于IT电网的绝缘监测与保护,传统的保护手段依赖于装置本身的故障报警功能,具有很大的片面性。通过串口服务器将绝缘监测装置的数据透传至以太网,并使用OPC协议建立了与WinCC服务器的通信,配置了WinCC Web UX网站,实现了绝缘状态的多端实时监视和分级报警。基于腾讯轻联提供的云端集成服务,以Webhook触发的方式实现了远程的报警通知。该系统运用于重庆钢铁热卷产线的主传动绝缘状态监视中,有效提高了绝缘状态监视与保护的稳定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交流注入式和电桥式绝缘监测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几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河北南网主要型号绝缘监测装置的性能指标及检测功能,计算了平衡桥电阻和切换桥电阻对直流对地电压波动及偏移的影响范围。研究了离线式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校验方法,利用直流接地校验仪的各种试验工况模拟直流系统各种接地故障,校验多点接地、双极平衡接地、交流串电接地和电压偏移等试验工况。该校验方法可规范绝缘监测装置的功能,有效避免在发生一点接地时保护装置误动作。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直流系统绝缘电阻检测准确度不高、不具有实时检测功能的问题,提出一种有源式绝缘电阻的实时检测方法。该方法分为故障检测和绝缘电阻计算两个检测等级。故障检测基于有源式思想,实时监测绝缘电阻的状态;在检测到绝缘电阻异常后进行绝缘电阻计算,该阶段基于外接电阻的方法准确地计算绝缘电阻值。实验结果表明,绝缘电阻实时检测的故障误报率在4.4%以内,实现了电动汽车绝缘电阻的实时、高准确度检测。  相似文献   

20.
变电站采用两套独立运行的直流电源系统,提高了站用电系统的可靠性,但实际运行中一些不当因素会使两段直流母线发生互串。微机型绝缘监测装置不仅提高了接地故障的监测能力,而且还能进行直流互串检测。探讨了微机型绝缘监测装置的检测桥电阻值选取,同时还对直流互串时检测桥电阻对直流电源系统运行状态的影响作了仿真分析,为检测桥电阻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