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杰  秦希超 《中国电力》2015,48(5):97-102
针对某电厂1 000 MW机组锅炉存在的燃烧不均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燃烧优化试验,包括燃烧器配风优化,一次风量运行优化,煤粉细度调整和锅炉整体配风调整,得到了最佳运行控制曲线。在不同负荷工况下的燃烧试验表明,燃烧优化后,风机电耗下降,NOx排放量下降,锅炉排烟热损失及固体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均下降,锅炉效率提高,优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针对600 MW超临界机组W火焰锅炉存在的水冷壁超温、燃烧经济性差和锅炉结渣等问题,以双调风燃烧器W火焰锅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超临界机组运行特点分析和双调风燃烧器W火焰锅炉燃烧调整方法的研究,提出了外二次风叶片角度中间小、两边大的锅炉燃烧调整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锅炉进行了燃烧工况优化。燃烧调整试验结果表明,锅炉燃烧稳定,水冷壁温度正常,燃烧经济性较好,锅炉结焦可控。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达到新环保标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的要求以及进一步降低脱硝运行成本,对某电厂300 MW燃煤锅炉进行了低氮燃烧器改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研究分析,决定采用某锅炉厂新研发的多维深度分级燃烧系统,并实施了低氮燃烧器技术改造。为了考察新型低氮燃烧系统改造后的运行状态,以及为电厂日常运行寻找最佳工况,依据国家以及行业相关标准进行多维深度分级燃烧系统(多维深度分级)的调试,进行制粉系统试验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通过磨煤机出力特性试验、磨煤机分离器挡板特性试验、煤粉细度调整试验,还有习惯工况下变氧量试验、变高位燃尽风量试验、变高位燃尽风摆角试验、变氧试验、磨煤机投运组合试验、变低位燃尽风量试验、变夹心风量试验、二次风配风方式试验、负荷特性试验、空预器漏风测试等一系列试验,优化低氮燃烧器的燃烧调整,寻找较优运行工况,优化锅炉燃烧状况,更好地实现脱硝反应器前入口烟气中NO_X含量低于300 mg/Nm~3的排放要求,延长昂贵的SCR反应器中金属催化剂的寿命,进一步降低SCR脱硝装置的运行成本,实现节能降耗,令锅炉燃烧更加地稳定、可靠与经济,防止出现水冷壁严重结焦和大屏严重挂焦问题,提高锅炉效率,达到了改造目标。  相似文献   

4.
针对平圩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两台600MW超临界机组存在旋流燃烧器二次风喷口严重变形、制粉系统出力不足、锅炉排烟温度高、磨煤机石子煤量大等问题,通过对锅炉运行分析、冷态试验、燃烧调整试验和基准试验等措施,提出了锅炉燃烧优化调整方法,解决了所有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改善了机组的运行性能,提高了机组的整体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某300 MW四角切圆燃烧锅炉进行低NOx燃烧器和分级燃烧改造后,为了提高锅炉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对其进行燃烧调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级燃烧可以降低NOx排放水平,但同时会降低锅炉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电厂1 021 t/h烟煤锅炉低负荷运行时经济性下降等问题,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分析锅炉过量空气系数、燃烧器摆角、磨煤机运行方式等参数变化对机组供电煤耗的影响,从提高锅炉运行经济性的角度出发,给出了合理的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7.
马新立 《发电设备》2009,23(3):181-187
介绍了2980t/h超超临界锅炉磨煤机和燃烧器的特点。通过制粉系统优化调整试验,得到动态煤粉分离器转速、磨煤机通风量和磨煤机出力特性;通过锅炉燃烧优化调整试验,得到锅炉氧量、二次风配风、燃烧器摆角、磨煤机组合、变煤种和变负荷特性,优化了锅炉燃烧系统的运行参数,使锅炉和磨煤机性能指标达到了制造厂的保证值。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对某电厂1号机组600 MW亚临界四角切圆锅炉进行了低氮燃烧器改造。通过燃烧调整优化试验,掌握改造后锅炉的燃烧特性,确定不同负荷段下锅炉的最佳运行工况。试验结果表明:高负荷时,贴近上层燃烧器的CCOFA风量对锅炉NOx的排放浓度、烟气中CO浓度,以及飞灰含碳量影响大;而在低负荷时,投运偏上层磨煤机组合更有利于提高再热汽温和SOFA风调节锅炉NOx排放浓度的裕度。  相似文献   

9.
根据沙角发电 C厂 3号炉 (1970 t/h)燃烧调整试验结果 ,在阐述锅炉运行的经济性特点基础上 ,分析了氧量、炉膛—风箱压差、燃烬风风量、燃烧器摆角开度、一次风风速、煤粉细度和磨煤机组合方式等对锅炉经济性的影响 ,提出了燃烧优化调整后的运行方式 ,为同类型锅炉提高经济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降低600 MW机组锅炉炉膛出口烟温偏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了美国B&W公司设计制造的600 MW机组锅炉EI-XCL型低NOX双调风燃烧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扬州第二发电有限公司600 MW机组2号锅炉存在的两侧烟温偏差过大问题,通过进行锅炉冷态试验和燃烧调整试验,确定了锅炉燃烧优化运行方式,降低了锅炉两侧烟温偏差,提高了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张家元  龚婷 《电力学报》2014,(3):257-262,266
针对某企业220 t/h高炉煤气锅炉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着燃烧不稳定、热效率低等问题,利用企业富余的氧气资源,开发了高炉煤气锅炉富氧燃烧技术。采用Fluent流体力学软件对燃烧器内空气和氧气预混过程的速度场和浓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正交优化仿真实验对燃烧器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在实炉上对富氧前后的燃烧状况进行了热态燃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富氧燃烧技术改造后,锅炉运行热效率和燃烧的稳定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锅炉燃烧调整对氮氧化物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热力型、燃料型和快速型氮氧化物(NOx)的生成机理,并以某台680t/h锅炉为对象进行试验,分析了锅炉在进行燃烧调整过程中二次风箱与炉膛压差、配风方式、氧量、磨煤机组合运行方式等因素对NO,排放量的影响,得出结论:采用水平浓淡燃烧技术、在燃烧器顶部布置二次风,以及进行燃烧调整优化,可降低锅炉NQ的排放量。最后指出,应在不影响锅炉效率的情况下,对燃烧进行调整优化,来达到减少NQ排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锅炉燃烧优化指导系统在火电厂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师建斌 《中国电力》1997,30(7):31-35,75
对于电站煤粉锅炉,均衡各燃烧器的出力,合理配置燃烧器喷口的粉浓度和出口速度是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和保证。锅炉燃烧优化指导系统的开发及应用,为运行中及时有效地进行燃烧优化调整提供条件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磨煤机风煤比、磨煤机出口风粉温度、二次风配风、束腰配风、分仓送煤等运行参数和运行方式的对比试验,得到了前墙布置旋流燃烧器锅炉的燃烧优化调整方式。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综合调整使锅炉效率提高了1.20%,机组供电煤耗降低了4g/(kW.h)左右,显著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双调风燃烧器锅炉影响燃烧的主要运行参数的试验研究,分析得出了氧量、一次风量、燃烧器各挡板开度、磨煤机给煤量等主要燃烧参数对锅炉经济性的影响规律,并据此对燃烧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6.
李学忠 《电力建设》2011,32(3):108-112
华能海门电厂1 号1 036 MW机组运行期间出现排烟温度偏高,煤粉偏粗,飞灰含碳量偏高,部分管壁超温,部分燃烧器烧红、烧损,煤粉刷墙、轻微结焦等现象。为掌握机组运行特性,了解锅炉实际运行状况,对1 号锅炉制粉及燃烧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优化调整试验,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优化试验结果证明调整后锅炉运行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以印尼330 MW亚临界机组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燃烧调整试验方法,对主、再热蒸汽温度,排烟温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整实验和分析优化,并且研究了一次风压和燃烧器配风对锅炉运行的影响。经过一系列试验及分析优化后,通过调整运行氧量、煤粉细度、风煤比、炉底漏风、一次风压以及燃烧器配风,使机组在330 MW负荷下主/再热汽温提高了20℃以上,排烟温度降低了25.4℃,锅炉效率提高1.72%,辅机功率降低了1205 k W,标准煤耗率降低了6.56 g/(k W·h)。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高效低污染可调双通道煤粉燃烧器的原理和特点,以烟台发电厂2号炉燃烧器的技术改造为例,将下一次风喷口改为高效低污染可调双通道煤粉燃烧器。分别进行了炉内冷态空气动力场试验、热态燃烧调整试验和低负荷燃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锅炉燃烧器改造后使其燃烧稳定性增强、锅炉启动用油减少、飞灰可燃物降低等。文章对无烟煤、贫煤锅炉设计、运行和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电站锅炉低氮燃烧器燃用高硫煤时容易造成水冷壁高温腐蚀,通过对600 MW机组锅炉燃烧调整试验,阐述了低氮燃烧方式下采用燃烧器配风及磨煤机投运优化的技术手段,实现炉内还原性区域与氧化性区域空气动力场的最佳分布,达到了燃用高硫煤时锅炉安全、环保和节能的平衡控制。该技术手段可为其他同类型锅炉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电站锅炉进行燃烧调整试验,燃烧器特性试验以及在液态排渣炉中研究析铁和高温腐蚀时,必需精确地分析烟气中各种成分气体的浓度,并根据烟气分析的数据和其它测试数据来指导燃烧调整或改进燃烧器的结构,使锅炉机组达到经济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