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LLC串联谐振变换器具有拓扑结构简单、高效率和易高频化等特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开关电源的数字控制实现可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以简化系统结构,缩小体积,提高系统性能。介绍了LLC串联谐振型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提出了采用数字控制芯片的控制方案,最后给出了900 W功率的实验样机,验证了数字控制LLC串联谐振变换器的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2.
数字控制双向DC/DC变换器采用有源箝位抑制开关管的电压尖峰,实现了电压型全桥开关管的零电压零电流开关(ZVZCS),减小了电流型全桥开关管的开通损耗。分析了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给出了数字控制系统设计,调试出一台250 V/5 A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该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效率高,控制方案有效可行。与传统的模拟控制相比,数字控制调试方便,单片机外围控制电路简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模拟控制DC/DC变换器,其控制方法单一,硬件电路结构复杂,因此极大地制约了电源效率的提高和电源硬件成本的缩减.本文提出了一种电源数字化控制方案,采用了一种先进的电路拓扑并结合ARM处理器设计了一种全数字控制方法.该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小电源的体积,降低电源的成本,提高电源的效率.本文的零电压零电流变换器拓扑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4.
模糊控制器因具有控制鲁棒性强,设计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精确模型等优点而逐渐应用在电力电子变换器中。以Boost变换器为例,从设计方法、具体工程实现和实验结果三方面对传统线性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进行了对比分析。详细阐述了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对其设计的侧重点进行了对比。通过实验对比了线性PID控制器与模糊控制器的控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模糊控制技术相对于线性PID控制技术更能适应DC/DC变换器工作点的变化,具有更好的动态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智能控制在DC/DC变换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线性的DC/DC变换器用传统的控制方法不能得到良好的动态性能,而智能控制方法的引入使DC/DC变换器的性能有了质的改善。具体介绍了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神经模糊控制在DC/DC变换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新型PID控制在DC—DC变换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C—DC变换器高性能控制研究成为变换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基于DSP控制的DC-DC移相全桥变换器,分别运用常规PID和参数自适应调整的专家PID控制方法进行控制,对两种控制方法进行比较,并给出了参数自适应调整的专家PID控制器的详细设计。实验结果证明:两种控制方法都能使系统运行平稳,参数自适应调整的专家PID控制策略比常规PID具有更好的静、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7.
张永春  刘星桥 《电源技术》2012,36(12):1907-1911
由于数字化与软开关技术二者的融合可以改善电源的控制精度,减小电源的体积,提高电源的效率和功率密度,传统的DC/DC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动态响应较慢,数字实现起来比较复杂。提出了一种采用并行电流模式控制方法,先进的拓扑,并结合了ARM处理器的零电压零电流(ZVZCS)全桥DC/DC变换器全数字控制系统。该控制方法是基于离散域推导的,将检测到的输入电压、电感电流和输出电压进行数字运算得到占空比信号从而控制PWM输出,易于数字实现。仿真和样机的实验结果表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数字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双向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采用全数字控制,并应用同步整流技术,使得整个设计具有高效率、高控制性能、能量可双向流动等特点。该变换器的控制核心为PHILIPS公司出品的基于ARM7内核的LPC2119微控制器。介绍了系统的基本构成,分析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元器件的选取方法,并给出了最终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与DSP器件相比,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能够实现性能更优的数字控制DC/DC变换器.基于FPGA开发平台.研究了数字化DC/DC变换器的实现方法,介绍了电压模式数字控制器各功能模块及系统的状态机实现.实验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采用FPGA实现数字DC/DC具有较好的性能,具体性能指标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全数字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能在控制能量双向流动的同时获得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好的控制性能,提出了一种应用同步整流技术并采用全数字控制的新颖双向DC/DC变换器。文中介绍了系统的基本构成,分析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实验结果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Dc/DC变换器数字PID控制方法,对增量式和位置式数字PID控制算法进行比较研究。以DC/DC变换器为控制对象,根据硬件条件确定采样周期,运用极点配置方法整定比例、积分、微分系数,通过MATLAB仿真对整定参数进行修订,最后采用抗积分饱和PID算法完成系统控制。实验结果证明:所整定的参数能使系统运行平稳,满足系统所要求的静、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DSC控制的移相全桥DC/DC变换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数字控制由于高集成度带来的低成本、设计沿继性、控制灵活等优点而应用逐渐广泛,电力电子应用逐渐朝着高频化方向发展,这也对高频开关电源的数字控制提出了要求。利用Freescale新型号数字信号控制器(DigitalSingnalController,DSC)MC56F8323的高性能特性,完成了基于DSC的带同步整流的高频软开关移相全桥变换器的数字控制,描述了DSC产生软件移相控制策略,并给出了详细的数字控制系统设计和软件结构设计,最后用一台500W实验样机验证了数字控制所带来的优良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3.
非线性PID控制方法是一种处理非线性控制问题的简单而直接的办法。本文将这一方法应用于脉宽调制变换器的非线性无穷大频率平均模型,重点研究了升降压式变换器,通过数字仿真分析,说明了变换器非线性PID控制器的调节性能,从而表明非线性PID控制器应用于开关式直流功率变换器的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全数字化双向DC/DC变换器的分析和设计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分析了电压和电流两种控制模式,基于电流模式提出一种具有恒压、恒流、恒功率控制等多种功能的控制器。详尽阐述了数字控制系统的采样速率、AD转换器位数、DPWM分辨率和开关频率的设计原则,提出了非同步采样检测方法。针对DC/DC变换器强的非线性、时变特性,提出一种新型变参数滞环PID调节器,改善系统稳定性。采用DSP-TMS320F243作为控制核心,设计了一台额定功率为5kW的双向DC/DC变换器装置。实验结果证明,系统性能优良,可有效用于电动汽车等领域。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航空静止DC/DC变换器的预测模糊PID控制策略,该方法完全补偿了数字控制系统的控制延迟,极大节约了数字控制器的资源.以DSP芯片TMS320LF2407为主处理单元,双管正激电路为主功率电路,设计并调试了一台500 W的原理样机.实验结果显示,该控制器的控制效果良好,样机的性能基本达到预期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6.
混合式自调整模糊控制在DC/DC变换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提出一种采用自调整因子混合式模糊PID控制方法,通过经典PID和混合式自调整模糊控制的比较,并通过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提高直流变换器系统的鲁棒性,还可以提高系统的动静态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主要讨论了一种采用新型SiC器件及全桥拓扑的混合动力城市客车车载DC/DC辅助电源的总体设计方案。针对城市客车车载电源低压大电流的应用场合,阐述了一种基于倍流整流电路的DC/DC变换器的原理及工作模式,研究了其主电路参数的设计方法,控制策略及其数字化实现。研制了3 kW工业样机,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DC/DC电源实现了全桥移相控制,满载效率达96%,所有性能参数完全满足混合动力城市客车DC/DC辅助电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性能模糊PID控制DC/DC变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DC/DC变换器这种强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模糊PID控制器,它基于优化的PID控制器,通过模糊控制对PID控制器进行增益调节.现以TMS320F240 DSP为核心控制器件,以Buck变换器为实验平台,设计了系统硬件电路.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该控制策略有很好的控制性能,且算法实现比较简单,同时控制模块的设计简单,可靠性高,是一种较实用、易实现的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9.
高频多相数字DC/DC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应用于低电压、大电流高频多相数字DC/DC控制器的设计.该控制器采用数字PID算法、电压模式控制,具有DVS功能.控制器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上实现,采用Dither数字脉宽调制(DPWM)结构获得1MHz的开关频率.采用该控制器的四相Buck电路输入电压为12V,输出电压由8 bit VID码控制从0~1.6 V可调,每相电流20A.实验结果证实了控制器的性能以及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