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有氧生物降解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方法对淀粉颗粒度p高于和低于渗透临界值pc时,聚乙烯-淀粉(PE-S)共混物的生物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计算机模拟中应用到两个淀粉的降解模型(i)微生物侵入共混物的过程(ii)大分子物质(梅等)扩散到共混物内部导致小分子物质向表面反扩散,小分子物质进一步被微生物同化的过程。微生物的侵入模型以扫描电子显微镜对PE-S共混物的实验研究结果为基础,该共混物中含有1~15微米的淀粉颗粒。根据土壤掩埋实验的测试结果,在聚乙烯基质的淀粉颗粒位置上,有明显的微生物生长现象。酶的扩散基于PE-S共混物的水解实验。在堆肥实验后的水解实验中发现了小分子物质的产生。通过计算机模拟了在共混物中单分散及多分散的淀粉颗粒与微生物及酶的接触过程。需氧生物降解的二氧化碳产生量反映了共混物中淀粉的微生物侵入能力。淀粉的降解度A与时间t遵循幂函数关系Atn,其中指数n取决于微生物可接触到淀粉簇的分数维度和通道大小,并且在淀粉的颗粒度p大于临界渗透尺度Pc时该值接近于1。微生物侵入的模拟表明,当淀粉颗粒度接近pc时,平均指数n的值约为0.5;当淀粉颗粒度p>pc时约为0.25,在p>pc时约为0.5。有氧堆肥生物降解的实测指数表明无论淀粉尺寸大于或小于临界尺寸,微生物的侵入是主要  相似文献   

2.
淀粉基可降解塑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淀粉基塑料的三个大类,主要介绍可完全降解的聚乳酸淀粉塑料、聚乙烯醇淀粉塑料、聚己内酯淀粉塑料,全淀粉塑料。分析了淀粉基塑料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淀粉/聚烯烃共混降解材料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详细综述了淀粉/聚烯烃共混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认为淀粉/聚烯烃共混降解材料与众多的降解材料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然而它的降解周期较长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要解决该问题就要从增加共混物中的淀粉含量和提高聚烯烃的环境降解能力入手。提高淀粉含量使用包括偶联剂增容、相客剂增容9反应型和非反应型增容剂)以及提高淀粉的塑性等方法。而加入各种化学促进剂是提高聚烯烃环境降解能力的有效手段。只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淀粉/聚烯烃共混物就可以成为一种理想的完全降解的环保材料。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近年来淀粉经改性后用于热塑性淀粉塑料领域的研究进展。根据淀粉的改性方法不同,主要综述了淀粉氧化改性、酯化改性、醚化改性、交联改性以及聚氨酯改性后对所制备的热塑性淀粉塑料性能的影响,归纳和总结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塑料包装》2021,31(1)
随着科技的发展,塑料在社会生活中如医疗、农业和包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上个世纪,人们就为塑料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各种塑料的发明应用层出不穷,也备受青睐。在包装领域塑料的使用量非常大,还逐年大幅度递增。然而,大量不可降解塑料的使用,带来了愈发严重的白色污染,各种包装用塑料堆积成山,更多的采用焚烧的处理方式,但与此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大自然平衡的需要,可降解塑料诞生了,这可谓是塑料行业一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6.
淀粉/聚乳酸共混可降解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魏巍  魏益民  张波 《包装工程》2007,28(1):23-26
介绍了淀粉在可降解塑料中应用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阐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淀粉/聚乳酸共混体系的研究进展.以期在该领域里能更好、更快的开发出可替代传统塑料的可降解材料,以解决目前人类面临地并日益突出地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  相似文献   

7.
淀粉接枝共聚物在淀粉/聚乳酸共混体系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淀粉/聚乳酸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考察了淀粉-聚醋酸乙烯酯和淀粉-聚乳酸接枝共聚物对淀粉/聚乳酸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影响。发现上述两种接枝共聚物均可有效地增加淀粉与聚乳酸的相容性,从而提高共混体系的耐水性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可降解聚乳酸/淀粉共混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聚乳酸与淀粉共混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好方法,可以得到完全降解的复合材料.综述了聚乳酸/淀粉共混体系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淀粉种类、相成分接枝改性、增容剂等因素对共混体系的机械性能、热性能和微观形态的影响,展望了聚乳酸/淀粉共混复合材料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于力  李继兰  钟宇 《包装工程》2020,41(9):85-90
目的探究不同聚乳酸基材对聚乳酸/热塑性淀粉共混复合膜基础性能的影响,筛选最适合的聚乳酸基材。方法选取REVODE 101,REVODE 110,REVODE 711B等3种聚乳酸原材料作为基材,与热塑性淀粉共混,采用热压法制备复合膜,并对复合膜进行动态热力学性能、力学性能、透湿性、水溶性及水分含量的表征。结果以REVODE110为基材制备的复合膜玻璃化转变温度(tg)最高,在增塑剂乙酰柠檬酸三丁酯质量分数为20%时tg为36.16℃,室温下稳定性最佳;其力学性能、透湿性以及水溶性与REVODE101复合膜相近,且显著优于REVODE 711B复合膜,3种复合膜透光性无显著差异,透光率T600均在14%左右。结论 3种聚乳酸材料中,REVODE 110是最适宜制备聚乳酸/淀粉复合膜的聚乳酸基材。  相似文献   

10.
PVA/Starch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乙烯醇与淀粉共混的方法制备自然降解的淀粉塑料薄膜,对不同成分的薄膜进行了结构表征,SEM观察。力学性能测定和不同条件下粘度测定及数据处理,在实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1.
淀粉基环境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淀粉的基本性质,阐述了两类淀粉基环境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发和发展现状,讨论了其制备原理、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环境可降解塑料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发荣 《材料导报》2000,14(7):40-44
在介绍光降解塑料和生物破坏性塑料之后,着重综述了降解塑料尤其是全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和开发现状,指出当前降解塑料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并对生物降解塑料的发展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非石油基食品包装降解塑料的研发进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论述以天然高分子生物为原料的非石油基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方法对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人员采用改性、高分子设计、纳米技术、转基因技术发展非石油基生物降解塑料的研究进程、成果、应用和展望进行较系统的综述和探讨。结论目前形成的天然高分子化学改性—纳米改性复合—转基因作物生产的研发链及成果呈现出美好前景,在食品和医药包装上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今后应进一步解决文中提出的关键技术和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UHMWPE共混改性聚烯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利用少组分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对普通聚烯烃HDPE、LDPE和PP的共混改性,指出少组分的UHMWPE共混改性聚烯烃,既可以有效解决UHMWPE加工难的问题,又可以在某些方面提高聚烯烃的性能,指出了UHMWPE应用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论述了降解塑料的定义,淀粉基降解塑料的研究现状,以及可生物降解性及其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PVA/Starch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乙烯醇(PVA)与淀粉共混的方法制备自然降解的淀粉塑料薄膜,对不同成分的薄膜进行了结构表征、SEM观察、力学性能测定和不同条件下粘度测定及数据处理,在实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综述了完全生物降解塑料的分类及其研究进展,讨论了完全生物降解塑料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根据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PLA)的生产、性能和改性方法探索其在包装领域的应用,为后续的改性研究提出可能的应用方向。方法 介绍PLA的原料、生产方法、生产现状及在包装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包装对PLA的降解性、阻隔性、力学性能、光学性能、热性能、抗菌性能、导电性和压电性等方面的要求和相关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结果 PLA材料在包装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在韧性、抗菌性、导电性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当应用于对这些性能有较高要求的运输包装、抗菌包装和智能包装时需进一步改进。结论 在保留PLA透明、可降解的优势性能前提下,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可控制降解、韧性、耐热性、阻隔性、导电性等,并降低生产成本,使之在包装领域的应用更广泛。  相似文献   

19.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综述了淀粉、聚乳酸等几种具有生物降解性的高分子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