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临时通水期,沿线各建筑物监测资料成果分析,评估临时通水期各建筑物的安全状况.结果表明:该段应急供水工程各建筑物通水期间运行基本正常,各监测项目变化规律基本正常.通水后混凝土应力和钢筋应力变化不明显,基底反力、结构缝变形和沉降变形变化不大,渗水压力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2.
影响渠道输水损失率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因素是渠道施工质量、天气条件、输水流量等。利用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输水运行的实测数据,采用水量平衡原理,对不同时段输水损失率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输水渠道在正常运行期、汛期、冰期不同输水阶段的损失率规律,为即将开始的中线南水北调工程全线输水调度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水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绪强 《人民长江》1994,25(2):16-19
丹江口水库优良的水源水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优势之一。从水源水质的污染负荷现状来看,入库主要是有机类污染物,且危害轻微,水质现状评价和预测认为:除次要断面的高锰酸盐类指标为地面水Ⅱ类标准外,其它各主要指标过达到地面水Ⅰ类标准;预测2000年的水源水质仍符合地面水Ⅱ类标准,是得天独厚的理想水源地。通过入渠污染负荷分析表明:平交河流入渠的污染物是影响总干渠水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且丰水期入渠污染负荷分  相似文献   

4.
《水利水电技术》2004,35(6):60-60
鉴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水质监测的重要性,为把南水北调“三先三后”(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落到实处,服务好工程,确保一库清水向北流,汉江中心积极行动,加大了对丹江库区入库河流的监测力度.从2004年开始,对污染支流的监测变动态为固定监测,增加了旬河、神定河、老灌河、浪河口、唐河、白河的水质监测;监测断面从12个增加到18个,监测范围包括汉江中上游及主要支流,控制集水面积14多万km2;监测频次也相应增加,分析项目增加了总氮、总磷、有机物、石油类等,监测参数总数达32项.这些措施的实施,完善了库区监控体系,极…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影响江苏南水北调供水区水质的关键因素,开展江苏南水北调供水区的水质驱动力研究。立足江苏南水北调区域特点,针对水质污染治理成效,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发展规模、水资源承载能力、典型污染物排放规模、水污染治理投资、生态环境政策6个方面选择驱动因素,建立24个自变量表征指标系。运用Step-Wise回归分析方法,得出水质驱动因素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生活服务业用水量和COD区域排放量对水质影响最显著;在正向驱动因素中灌溉渠系水利用率及区域水污染治理投资对水质的影响最大。据此提出针对性水质改善对策建议,包括:分类量化污染排放当量及其长效管理责任,倒逼地方政府加大水污染治理投资;通过提高水价促进农业节水,减少农业污染物的携带性排放;优化水污染管制政策,严禁生活服务业污水直接排放;强化河道内源治理,控制淤积性污染扩散等。  相似文献   

6.
7.
南水北调应急供水工程(北京段)穿越北京市房山老城区,工程依燕山山脉而建,石方量大,石方沟槽开挖深度最大达到30m,且以坚硬的角闪二长岩、弱风化或新鲜的花岗岩为主。周边施工环境复杂,爆破外在影响因素大,所以在施工中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面临着水质监测数据自动化程度不高、污染物扩散模拟效率较低、突发性水污染应急能力不足等困难,迫切需要开展数字化转型。基于数字孪生建设的总体要求,综合运用GIS、UE4、WebGL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了数字孪生水质平台,研发了水质浓度场静态可视化、污染物迁移扩散动态可视化和水质三维分层可视化模型等关键技术,初步实现了水质“四预”功能,切实提升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环境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推进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代化提档升级提供了技术示范。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中线北京市配套工程极大地缓解了首都北京水资源短缺的局面,是实现首都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调研应急调水水源水质的化学性质的基础上,分析外调水水质与本地水质的区别,提出保护本地供水系统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为确保首都供水安全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南水北调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计划2007年底将河北省4座大型水库原供农业、环境的用水引入北京,因此研究确定相应的水力控制模型和算法具有非常迫切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从京石段的特点和渠道安全运行的角度出发,重点讨论了京石应急供水河北段明渠输水的水力计算模型.通过模型的计算来指导京石段应急供水运行和决策.  相似文献   

11.
12.
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调水水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阳  王洪翠 《海河水利》2010,(5):19-20,23
简要叙述了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调水概况,此次调水水源为岗南、黄壁庄和王快水库,调水目的地为北京市团城湖,调水线路总长度300多km,历时300多d,调水总量为4.35亿m3;分析了调水过程中水库和输水沿线水质变化情况,提出了在输水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海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在此次调水中现场取样1 200多个,室内平行双样分析,取得各种水质监测数据近万个,发布50多期水质信息,为南水北调中线段应急调水工作圆满完成提供了切实保障,促进了供水工作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与后续水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效国  席家治 《人民黄河》1999,21(2):16-18,24
编者按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上游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解决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的重大战略措施。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952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就组织查勘了通天河引水入黄河的线路,断断续续,迄今已...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东平湖水质分析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汶河水污染现状分析入手,按照2005年东平湖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目标,针对该流域水污染重点,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城市污水厂建设、推广生态农业生产和强化法制化管理等措施。并指出了东平湖的治污实际是山东省南水北调治污的一个缩影,是优先实施的一个“一比一”治污模型。  相似文献   

15.
水源长途输送过程中,水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发生较大变化,为了及时反映水质的变化并实现科学的动态供水,需要以水质在线监测系统为基础建立水质监测管理系统。在此论述了供水水源长途输送水质监测管理系统的组成、软件模块结构、监测指标的选择,系统采用3种方式进行水源水质突变的预警,最后介绍了系统的功能特点和主要难点。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供水水库水质变化规律及水源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州省大小不同的13个供水水库1个水文年不同时段(汛期、非汛期)、不同部位(库尾、库中,坝前、上、中、下3层)25项主要水质指标6次采样监测,在作出各水库水化学类型及水质评价的基础上,对水库群水质随时程和部位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探索水库水质时空变化规律,为水库供水调度和制定水库水质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全面分析瓯江水源及其上游河段的水质及变化趋势,调查计算现状主要污染物,评估潜在的有机有毒污染隐患,指出瓯江水源的水质安全性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黄铁明  凌敏 《人民珠江》2009,30(6):64-68,75
广西城市供水水源在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中呈流域分布的特点,水源的特征性指标与自然背景特征密切相关。通过对水源的特征性指标的全年表现和不同水系与流域的比较研究,发现不同水系和流域水源的水质特征有共同点也呈现差异性。各水系和流域的水硬度有明显的第次差别。研究结果表明以西江水系为主的地表水是广西城市供水理想的水源,水质特征对后续的水处理工艺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9.
分析瓯江水源及其上游河段的水质和变化趋势,按污染源分类计算主要污染物及等标负荷,分析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指出瓯江上游水质有变差趋势,今后工业污染将不容忽视,瓯江水源的水质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2年多来,来水不仅已成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水源,而且强化水质管理达到了江水高效利用的目的,并通过水质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实现了水质持续稳定达标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可供同行借鉴的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