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探讨小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方案编制中的水景观规划设计,提出小流域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思路、内容以及具体流程,并以芦江河流域景观规划设计为实例,提出了该流域"一轴两带"的水景观设计方案。结果表明,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能将水生态与人们的生活有机融合,重现流域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和自然风貌,同时,小流域景观规划设计能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2.
正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大多是傍水而居。水是大自然的重要元素,有着动静结合的灵动美感,与周围的景色相互衬托,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就是专门围绕水这一元素展开设计的。《滨水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提升设计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该书主要从滨水景观设计概述、设计要素、设计类型等方面讲解,并涉及滨水景观设计与亲水设施、滨水景观设计与生态可循环、滨水景观设计的细节处理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城镇河道建设中普遍存在生态破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进行城镇河道治理时,运用景观设计与生态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探讨了城镇河道生态水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慧 《北京水务》2016,(3):12-14
基于房山区拒马河山区段河道的整治工作,通过对现存场地和要求的解读,制定了景观设计的总体构思,结合当地特点,以功能区合理布局、重点节点突出设计、岸边适应生态的种植设计等方法,力求使其历史文化和景观塑造有机融合,营造出自然、休闲、怡人的亲水空间。生态治河、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设计的整个过程,从而实现人水和谐的水景观设计宏图。  相似文献   

5.
<正>水与自然形象有着紧密联系,将其引入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可供人们观赏,还可实现各式各样的艺术创造模式,因此水元素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为了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上对水的追求,对欣赏水、贴近水的需求,在越来越多环境艺术设计中均加强了对水景的应用,水已成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滨水景观设计》一书全面阐述了滨水景观设计概述、设计要素、设计类型,并介绍了滨水景观设计与亲水设施、滨水景观设计与生态可循环、滨水景观设计的细节处理等,并预测滨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博览园水环境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水博览园水环境规划,以“水文化”为主要内容,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的规划主题。通过水系规划、游线设计和功能分区,着重强调河岸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体现集体闲、游乐、科教、生态、艺术展示于一体的文化休闲公园的规划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7.
大型引黄灌区越镇渠道生态景观设计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水利的发展,在"保护自然、恢复生态"的呼吁声中,社会向水利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功能水利转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景观水利,用回归自然、恢复生态、以人为本、人水自然和谐等新理念进行设计。本文结合内蒙古临河市北边渠景观设计,阐述了引黄灌区渠道在含沙量大和冻胀问题严重的情况下,景观设计中的一些新思想和新探索。  相似文献   

8.
芜湖保兴焊滨水景观设计以现代的景观诠释着抽象的传统文化,将水生态保护和绿色廊道构建与人类的精神欢愉相融,激发健康而积极的生活方式,为现代设计的价值实现搭建一个结构和框架.通过对芜湖保兴焊滨水景观规划设计的分析,力求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及滨水生态治理和恢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河道综合治理过程中,除了满足防洪、排水等基本功能的同时,景现功能日趋重要,结合生态治河的理念,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将成为衡量河道品质的重要条件.以清洋河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现存场地及规划用地的解读,制定了设计的总体构思,秉承了奥运森林公园的设计宗旨,塑造了自然的亲水空间,实现人水和谐的水景观.  相似文献   

10.
<正>针对现下我国日渐严峻的生态问题,我国进一步加大生态恢复力度,特别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将生态恢复融入其中,保证整个生态系统均衡的基础上,打造更具个性化、特色化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现代化发展。为达成上述实际目标,应积极对城市景观设计展开综合性分析,始终遵循生态恢复、城市景观设计原则,对体规划布局、分区景观设计等基本要点做好合理化把控,获取生态、经济和效益协同共赢的目标。有必要掌握生态恢复设计理念和原理,将其实践应用于城市景观规划中,获取较佳的成效。生态恢复设计的原理针对生态恢复设计而言,  相似文献   

11.
再生水回用于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景观修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北京、天津等中国大城市淡水资源的紧缺加剧,再生水已成为城市景观用水的重要的水源之一。以再生水为补水水源的城市水体比天然河流、湖泊更容易发生富营养化问题。因此,保障水体水质达到相应的功能要求,研究水质净化与维持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景观修复手段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具有生态可持续性的优点,而且维护成本较低,并能创造充满野趣的生态景观,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探讨了人工湿地技术、水体系统优化设计、水生生物调控技术等景观修复措施的应用,从源头补水处理,景观水体系统合理设计,景观水质、效果控制和维护三个方面入手,改善再生水回用的富营养化状况,重塑自然生态的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2.
城市景观水系规划模式研究——以江苏省太仓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慧 《水资源保护》2007,23(5):25-27
论述了市域景观水系规划的范围、原则、步骤和内容,认为在规划中应着重体现水体的连续性以及位置差异和层次差异,即景观水系具有水域、过渡域和陆域三个不同的空间位置以及自然、休闲娱乐与文化历史三个层次。以此为基础,对江苏省太仓市的景观水系规划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太仓市"两带、三轴、三片、六点"的水景观空间格局,旨在构建合理的城市景观水系格局,为单个水景观元素的规划设计提供指导与依据,确保城市滨水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中线惠南庄泵站工程建筑及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水利建筑设计往往以满足使用功能为唯一需要,很少关注环境和人的需求。随着水利工程的发展,水利建筑已逐渐从"功能水利建筑"转向"景观水利建筑"。通过惠南庄工程建筑景观的设计,提出水利设计应顺应时代的需要,把水利建筑设计与建筑环境艺术创作共融,丰富水利建筑的创作,在保证水利功能的前提下,建设新型的景观水利建筑形象,旨在引起同行的重视,在水利工程设计时多考虑艺术创作,促进水利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常州高铁站北侧公园景观湖水质维护工程的设计特点。该景观湖面积9万m2,为封闭的人工水体,采用水质净化、水体循环及补水等工程措施,并使各处理系统有机结合,使湖体水质得到有效维护,并保持良好的水体环境。  相似文献   

15.
朱丹丹 《水电站设计》2009,25(1):97-103
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是当前城市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其工程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也使得该类工程极具挑战性。本文以江油市涪江两岸的景观设计为例,就如何进行城市特色滨水走廊的景观设计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缺水城市大型缓流景观水体水环境容量小、水质易恶化问题,提出了利用水环境容量总量动态控制模型进行水质管理的方法。以天津渤龙湖景观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例研究。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表明:渤龙湖自然水环境容量无法容纳污染物输入总量的要求,而水体循环净化系统按照设计负荷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剩余水环境容量。利用模型对渤龙湖水环境容量总量动态控制结果表明,在水体达到IV类水质标准的同时,优化后水体循环净化设施水量负荷可降低46.1%,且水环境容量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EFDC模型的尾水回用于城市景观水体优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昆山市内蓬朗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后的尾水回用于城市景观水体夏驾河为例,以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environmental fluid dynamic code,EFDC)构建的夏驾河三维非稳态水量模型为基础,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效益,构建目标函数,研究6种设计情景下尾水回用的综合效益,确定污水处理厂尾水回用的最佳运行方案。结果表明,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昆山市夏架河尾水回用最优方案为:出水口选为距太仓塘4.5 km处,排水方向为吴淞江,回用流量为3.4万m3/d。尾水回用于景观水体可以有效改善水体交换,蓬朗污水处理厂尾水入河位置及回用量流量直接影响夏驾河换水周期以及夏驾河水质的好坏。  相似文献   

18.
为武夷山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和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从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资源、水经济“六位一体”的设计理念出发,对现有崇阳溪两岸城市堤防采用生态改造、景观提升,从而将武夷山市打造成景色美、品位高、宜居的山水休闲城市。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岐渭水利风景区的项目背景,从饮水系统设计、景观工程设计、水生物净水模式的应用、植物栽植设计等方面,对景区内芦苇荡核心区和水质净化区的水生物净化模式进行了详细介绍。该模式是岐山县在渭河水污染防治上水生物净水模式与景区湿地公园相结合的一个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其他同类型景区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期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提出了加快全省滨水城市建设的要求,各地开展了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设计,以提高城市综合防洪能力,改善城市河道及其两岸水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两岸居民营造一个"亲水"的自然景观和水边环境。在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遇到了一些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生态水利工程的理论和人水和谐的现代治河理念,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