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两个化学学科的WebQuest课例.<氧气溶解>(以下简称"氧气")适用于美国K-12的9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一年级),其内容与我国初三化学相当.笔者在此无意去着力渲染这篇"洋课例",但我们却不得不感叹该课例设计的自然和巧妙,这在它的"任务"部分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首先,"任务"中的6个步骤,除去最后一步之外,都分别对应着一个由教师精心选择的网页或链接,让学生从初步了解氧气的溶解性后,逐步学习氧气溶解受温度影响、受氮元素影响和受磷酸盐影响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历史人物多姿多彩,这是教学中最能吸引学生的部分.可是国内许多涉及到人物的教学课例或教学设计,往往将人物淡化,以突出历史事件,使充满生机的历史课索然无味.李志辉老师设计的<我心中的陈独秀>(以下简称"陈独秀")一课,用网络探究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积极性,以丰富的资料,巧妙的设问,为学生探求历史人物创设了一个独特的环境.不过,其设计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以张丽艳编译的<绿林侠客罗宾汉>(以下简称"罗宾汉")为例,以比较的方式,探讨有关历史人物的网络主题探究如何设计得更精彩.  相似文献   

3.
国家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体系.作为完成教学任务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国内目前占绝对多数的还是精讲多练,这种模式无疑是不能满足新课标要求的.把探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是大势所趋.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导,要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成败.学生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明确探究的目标,思考探究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敞开探究的思路,交流探究的内容,总结探究的结果.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师生双方都将以导演和演员的双重角色进入课堂.国内教学案例<平面镜的特性与应用>(以下简称"平面镜")和国外教学案例<镜面反射的对称和镜像>(以下简称"镜面反射")两个物理教学案例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开始研制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普遍感到高兴!因为,他们曾经面临的这样一段历史可能会宣告结束:上课时手中只有一本和学生的课本一样的教材,而鲜有其他参考依据和资料. 通过对课标和2000年出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比较研究,并走访了很多专家和教研员,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感觉:作为信息技术学科发展史上的两个里程碑,如果说纲要是信息技术学科正式诞生的标识,那么课标则是学科开始走向成熟和规范的标识.  相似文献   

5.
吴秉健老师编译的<漫画大师舒尔兹作品及成就> (以下简称<漫画大师>)是适用于美国初中(6~8年级)英语语言课的一个WebQuest课例.在该课例里,学生没有课本,以www.snoopy.com的部分内容作为学习对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1)阅读理解练习;(2)词汇练习;(3)课后扩展练习.设计的主要思路也比较简单:在线英语阅读理解和作品欣赏→任务驱动→实践创作→师生之间的成果分享与交流.  相似文献   

6.
谁看得更远     
中国和美国是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两个大国,两国的关系的发展对国际政治局势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两国关系中总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因此增进彼此的了解与沟通显得尤为迫切.特别是对下一代的教育,要让他们"懂得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形成全球意识"[1],才能让未来中美两国关系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美国课例<探索中国>(以下简称"探索")和中国课例<我眼中的美国>(以下简称"美国")正是基于这一点而开发的网络探究式学习课程.  相似文献   

7.
竞争式的学习是进行协作式学习的一大障碍,前者促发了应试教学的强度不断升级.协作式学习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消除他们的忧虑、紧张情绪等消极因素,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开展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式学习.在当今信息时代,开展网上远程协作式学习能高效率地共享教学资源,远程协作学习的伙伴们能共同研究和选择学习策略,共同策划探究性学习专题.美国国家外语教学标准提倡五个C原则:交际性(Communication)、文化性(Cultures)、联系性(Connections)、比较性(Comparisons)和社会性(Communities),在网络远程协作式学习课例<探究中国的春节>和<探究美国的圣诞节>这两个中外课例的设计中体现得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说明:秦春华老师的教学设计以下简称A教案,胡春萍老师的教学设计以下简称B教案,梁欧娃老师的教学设计以下简称C教案。)《现代顺风耳——电话》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最后一章第九章《信息的传递》中第一节的内容。三篇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肯定:1.从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A教案从启发引导学生探究电话发明的过程探究构建教学环节,B教案通过一系列问题探究构建教学环节,教案从电话实物探究原理构建…  相似文献   

9.
(说明:刘中繁老师的教学设计以下简称A教案,杨远法老师的教学设计以下简称B教案,施莉莉老师的教学设计以下简称C教案。)《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三位教师针对不同版本的教材,就同一个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环节设计上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思想,以下的几个方面值得肯定:一、教学理念的更新从三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知识的传授者,而是课堂上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活动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三位教师运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都采用了科学探…  相似文献   

10.
吴秉健老师编译的《漫画大师舒尔兹作品及成就》(以下简称《漫画大师》)是适用于美国初中(6~8年级)英语语言课的一个WebQuest课例。在该课例里,学生没有课本,以www.snoopy.com的部分内容作为学习对象。教学的主要任务是:(1)阅读理解练习;(2)词汇练习;(3)课后扩展练习。设计的主要思路也比较简单:在线英语阅读理解和作品欣赏→任务驱动→实践创作→师生之间的成果分享与交流。该课例并没有包含一个WebQuest通常包含的部分,如评价、资源,也没有明确标明引言、过程和任务等,但是从内容可以看出设计的精巧:它选用的学习网站内容丰富、权威、…  相似文献   

11.
本课例的设计颇有新意——语文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联合上课。信息技术教师当面指导,语文教师背后支持,两位教师共同设计教案,共同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来说充满新鲜感,且能有效避免学生无目的上网的情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需要说明的是,本课例设计出来后还没有在实际教学中使用过,还有待实践去补充和完善,本刊将对此【教学过程】导入(1分钟)在上节语文课上,语文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任务:通过互联网,查找鲁迅先生的杂文,将自己喜欢的文章下载并发送到语文老师的邮箱,要求加上个人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这节课,咱们就根…  相似文献   

12.
沙尘暴是全球性问题,确实应该引起全人类的关注.利用网络浩如烟海的共享资源,来探究沙尘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不同,虽然做的是同一件事,但角度和方法有所不同.下面笔者对两个课例(程友老师设计的<网上遭遇沙尘暴>,奥斯汀·色塞尔老师设计的<沙尘暴>)加以点评,主要是对这两篇课例进行对比评论,突出其闪光点,指出其不足处,以图改进.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 我校初一年级学生使用的教材是由吕品老师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字处理>中的第一课.教材的前两个单元分别是<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初步>.根据教材设计,学习本课之后将依次介绍电子报刊、版面设计、文字排版、图片编辑、超链接、排版技巧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小学英语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智力、能力、喜好等差异的鲜活个体,要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统一模式掌握课堂学习任务是艰难的。而自主学习任务单充满了一个个自主学习的元素,充分给予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台阶,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了课前自主学习的指导,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学生自我学习的参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虹景小学(以下简称“虹景”)和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唯亭学校(以下简称“唯亭”)的两份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设计思路清晰,学习指导到位,任务驱动全面,能很好地为课堂有效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网络探究学习已经搞得很成熟了,他们的主题设计具有一个基本固定的格式,<马考部落捕鲸,应当被允许吗>(以下简称"捕鲸")一文也不例外,不妨把这种文体称为"美式八股".<果子狸,面临生存还是死亡>(以下简称"果子狸")一文的结构更像剧本,任务、操作和理念混合在一起,但基本东西还是全面的,看得出作者想建构一个完美的案例."美式八股"并不限制学术创新,创新体现在内容,而不是形式上.我们老祖宗的八股文也有它优秀的一面,只是后来发展得注重形式,本末倒置了.本着为内容服务的目的,简洁明了的形式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6.
历史人物多姿多彩,这是教学中最能吸引学生的部分。可是国内许多涉及到人物的教学课例或教学设计,往往将人物淡化,以突出历史事件,使充满生机的历史课索然无味。李志辉老师设计的《我心中的陈独秀》(以下简称“陈独秀”)一课,用网络探究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历史人物的积极性,以丰富的资料,巧妙的设问,为学生探求历史人物创设了一个独特的环境。不过,其设计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笔者以张丽艳编译的《绿林侠客罗宾汉》(以下简称“罗宾汉”)为例,以比较的方式,探讨有关历史人物的网络主题探究如何设计得更精彩。“探究动力问题”的设计学…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提出:"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沙尘暴是全球性问题,确实应该引起全人类的关注。利用网络浩如烟海的共享资源,来探究沙尘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教育体制不同,虽然做的是同一件事,但角度和方法有所不同。下面笔者对两个课例(程友老师设计的《网上遭遇沙尘暴》,奥斯汀·色塞尔老师设计的《沙尘暴》)加以点评,主要是对这两篇课例进行对比评论,突出其闪光点,指出其不足处,以图改进。出于读者阅读方便的考虑,从可比性方面进行了分类,分别从题目、情境创设、任务设计、资源设计、学生分组、过程设计、评价方式和信用依据八个方面进行点评。关于题目的比较题…  相似文献   

19.
初中物理"浮力"是学生备感困难的知识点,学生对其中的许多内在联系不容易理解.这里以一节<浮力>复习课为例,尝试利用Java互动程序担当学生从"具体"迈向"抽象"的支架,以求在教学中取得突破. <浮力>的教学设计重点参照了维果茨基(L.S.Vygotsky)的支架理论(scaffolding,也称脚手架)中"提供一个暂时性的支持来协助学生发展学习能力"的主张,把课分成Part Ⅰ和Part Ⅱ两个部分,学生进入这两个部分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下渐进的.  相似文献   

20.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作为教师,知道些与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是非常必要的.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同样重要.在众多的认知和学习理论书籍中,<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以下简称<人是如何学习的>)独树一帜,以各个领域专家通力配合的研究成果,呈现给我们-个不断深入的学习、探索的过程和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