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1.在生产过程中对木质材料进行阻燃处理 ①将单板及刨花在阻燃剂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之后进行干燥,按胶合板和刨花板的生产流程生产出阻燃胶合板和阻燃刨花板。 ②在施胶(或铺装)时将阻燃剂(或不燃性物质)混合到刨花及木纤维中,生产出阻燃刨花板和阻燃纤维板。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阻燃纺织品的阻燃耐久性、耐水洗性,避免传统的卤系阻燃剂在高温下产生二噁英、卤化氢等二次污染物,采用无卤聚合物阻燃剂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阐述了含磷、氮、硅等阻燃元素的一系列支链型、直链型和交联型聚合物阻燃剂及其单体,主要介绍了磷(膦)酸酯、磷(膦)酰胺、含磷聚硅氧烷、生物基阻燃剂等聚合物型阻燃剂类型、结构、合成、性能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分析了当前纺织品用阻燃剂存在的问题。认为耐久性阻燃剂应集中在磷-氮含量高、具有反应活性的绿色环保阻燃剂的合成,要加大多组分阻燃剂复合协同机制研究,加快现代物理整理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针对粘胶纤维的可燃性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优选含有六元环结构的六氯环三磷腈作为功能单体,设计合成了一种同时含有磷、氮、硅三元阻燃元素的星型无卤阻燃剂。将该阻燃剂添加到粘胶中,采用湿法纺丝工艺制备了阻燃改性粘胶纤维。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热重分析仪、热重-质谱联用系统等对阻燃改性粘胶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粘胶纤维的阻燃性能明显提高,且具有一定的耐洗性;与未改性粘胶纤维相比,其在氮气氛围下800 ℃时的残炭量从12.5%提高到31.2%;在改性粘胶纤维燃烧过程中,可燃性气体释放量明显降低并产生大量膨胀炭层,说明阻燃剂在气相和凝聚相发挥阻燃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荣圻 《印染》2010,36(16)
硼系阻燃剂无毒,并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和抑烟性能,有机硼系阻燃剂水解稳定性差,价格昂贵,利用硼原子可与氮原子等富电子元素形成配位键的特性,开发了硼-氮,硼-磷,硼-卤和硼-硅分子等复合型有机硼系阻燃剂,可提高产品的水解稳定性,阻燃效果更好。介绍了该类阻燃剂的开发情况,以及硼系复合协同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相似文献   

5.
探讨无醛磷氮阻燃剂的合成条件及其应用于亚麻织物的阻燃效果。以亚磷酸二乙酯和三聚氯氰为原料,通过改变亚磷酸二乙酯与三聚氯氰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条件,制得系列无醛磷氮阻燃剂,并用于亚麻织物的阻燃整理,以整理织物的损毁长度为指标优选反应条件。对最佳条件下合成的阻燃剂进行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试验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亚磷酸二乙酯与三聚氯氰摩尔比2.1∶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7 h。认为:最佳条件下合成出的阻燃剂整理亚麻织物具有较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低成本、高效率的磷系阻燃剂成为主要发展方向。磷元素能与其他阻燃元素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综述了磷与金属、磷与硅、磷与氮、磷-氮-硫、磷-硅-氮的阻燃协同效应和阻燃机理,并对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7.
杨栋梁 《印染》1998,24(7):47-50
4磷氮系阻燃技术的应用开发 磷氮系阻燃剂在纯棉织物上是最有效的阻 燃剂,并证明磷氮之间有良好的协同效应。这类 阻燃剂在涤棉混纺织物上的应用也是最引人注 目的,现将最近二十多年来报道的文献中,不同 混纺比时可能达到的阻燃效果,列表3所示。  相似文献   

8.
以磷-氮系阻燃剂为工作液研究棉织物阻燃工艺,对棉织物耐久阻燃工艺流程、工艺条件、阻燃效果等进行了介绍。根据阻燃协同效应的理论,采用郑州大学化学系研制的无毒、低烟环保、水溶性极好的Fr~21磷-tK(P-N)系新型阻燃剂进行处理,具有优良的阻燃效果,并且不损伤织物的强力和手感。  相似文献   

9.
介绍成板刨花板用实验室自制的BL—环保阻燃剂进行环保阻燃处理的方法、工艺。分析处理后刨花板检测的环保、阻燃和各项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刨花板环保性、阻燃性都比未经处理的刨花板要优越得多,物理力学性能几乎保持不变。初步确定了处理的优化工艺。  相似文献   

10.
水镁石为天然无机阻燃剂,为研究在造纸中的应用情况,选用水镁石矿物研磨加工成两种不同细度的粉体,粗细度粉体在纸张抄造过程中作为填料制备阻燃原纸,另一细度粉体与磷氮系阻燃剂配制成水分散阻燃液,阻燃原纸采用浸渍法制备成阻燃纸,测试阻燃纸的阻燃性能和物理性能,为阻燃纸选用阻燃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Lyocell纤维与织物的阻燃性能,利用天然富磷化合物植酸与新戊二醇和尿素反应制备了一种膨胀型阻燃剂,应用于Lyocell纤维与织物的后整理。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阻燃Lyocell纤维的结构、热稳定性及表面形貌。采用垂直燃烧、锥形量热及极限氧指数实验,研究了处理后Lyocell织物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经阻燃处理后的Lyocell纤维,其初始分解温度降低了177.1 ℃,800 ℃时的残炭量提高了21%;总热释放量、热释放速率峰值及平均热释放速率分别降低了76.9%、84.0%、70.6%;极限氧指数从17.0% 提高到47.6%,经25次洗涤后极限氧指数下降到28.8%,但仍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12.
杨栋梁 《印染》1998,24(6):51-54
涤棉混纺织物的燃烧性基础研究近二十年中进行了大量工作,促进了阻燃整理工艺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本文对涤棉混纺织物阻燃整理工艺技术中的磷氮系部分,就涤棉混纺织物燃烧行为的分析,阻燃现象及其评价和阻燃方法、磷氮系阻燃技术在涤棉混纺织物上的应用开发等作了评述。其中对涤棉混纺织物阻燃整理的有关新工艺,即:THPN工艺、膦盐-膦酰胺缩合物工艺、Nonnen C-617工艺、Fyrol 76工艺、UF-DAP工艺等作了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一种有效的阻燃剂DFP对棉纤维进行阻燃处理得到阻燃棉纤维,之后用铜离子进行络合反应。对所得阻燃棉纤维采用锥形量热分析研究其阻燃、抑烟效果。结果表明:经铜离子络合阻燃处理后,棉纤维的热量释放速率、总热释放量及有效燃烧热比未处理棉纤维有较大程度的降低,点火时间推迟,火发生指数有较大提高,烟气、CO和CO2排放等参数大大降低,经铜离子络合的阻燃棉纤维具有很好的阻燃效果和抑烟效果,并且减少了有毒气体的排放。  相似文献   

14.
涤棉混纺织物的磷氮系阻燃整理综述(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栋梁 《印染》1998,24(9):53-56
5.5 UF—DAP工艺 由于高含棉量的涤棉混纺织物(简称CVC)的流行,谋求一种加工成本低的阻燃整理工艺,对纤维素磷酸酯化所用的磷酸氢二铵(DAP)、双氰胺和磷酰三胺早就有报道。为了提高50/50涤棉混纺织物中棉组分的不溶性磷的含量,而又不致产生用THPC整理那样的粗糙手感,G.C.Tesoro曾用类似于DAP而有反应性组分甲基磷酰二胺[CH_3PO(NH_2)_2]整理混纺织物,在磷含量小于3%时,便可使90g/m~2的混纺织物符合MAFT标准。这种整理方法简单,手感又极好,有良好的阻燃性能。若要通过严格的DOCFF3—71标准,则需添加类似的含溴量。 Holme I.等人对经N-羟甲基化合物处理的涤棉织物,再用磷酸氢二铵进行阻燃整理做过系统的研究工作。后来,Bajaj P.等人观察到经UF—DAP整理过的混纺织物的炭渣中含磷量减少,认为是提高了气体阻燃作用所致。这无疑是支持了Holme I.的观点。 尽管,目前N-羟甲基化合物-DAP阻燃工艺尚不够成熟,耐洗性也不够理想。但其阻燃性能和手感是具有吸引力的。为此就其中重要的工艺技术问题,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织物的燃烧和阻燃机理的研究,介绍了以溴系有机化合物为主阻燃剂、无机锑盐为付阻燃剂、硬脂酸盐为分散剂及添加强抗氧剂、采用共混法研制阻燃PET的工艺路线。阐述了主、付阻燃剂、分散剂、强抗氧剂的添加量、添加方式、添加时间等因素对切片的阻燃效果、分散性、热稳定性、可纺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涤棉混纺织物的磷氮系阻燃整理综述(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栋梁 《印染》1998,24(8):46-49
5.3 Nonnen C—617工艺 Nonnen C—617是日本丸菱油化工业株式会社推出的涤棉混纺织物的阻燃剂。它由四羟甲基硫酸磷、尿素、二羟甲基膦酰基丙烯酰胺和羟甲基三聚氰胺四元预缩体组成,其结构示意式如下:  相似文献   

17.
采用磷系阻燃剂对尼龙-66织物进行涂层阻燃整理。探讨各因素对阻燃性能的影响,得出尼龙-66织物阻燃整理的优化工艺为:涂刮工艺,P-N阻燃剂A用量25%(质量分数),焙烘165℃×2 min。经整理的织物甲醛含量0.51 mg/kg,水洗20次后阻燃性能达到美国航空防火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介绍成板刨花板用实验室自制的BL-环保阻燃剂进行环保阻燃处理的方法、工艺.分析处理后刨花板检测的环保、阻燃和各项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刨花板环保性、阻燃性都比未经处理的刨花板要优越得多,物理力学性能几乎保持不变.初步确定了处理的优化工艺.  相似文献   

19.
黄萍 《印染》1994,20(10):31-33
P-N阻燃剂系为涤棉混纺织物阻燃而开发研制的耐久性阻燃整理剂,将其应用到纯棉织物上,同样也得到优良的阻燃效果,本文就其性能,阻燃整理工艺及阻燃测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