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PWA型管道式电镀混合废水自动处理装置,该装置应用管道式连续反应器与自动监控技术,采用国产仪器仪表与关键元器件,实现重金属废水管道式化学法连续自动监控处理,具有pH自动检测、显示、pH任意设定、自动投药调节pH、自动记录、报警等功能。经该装置处理的排放水,pH值,Cu~(2+)、Ni~(2+)、Cr~(3+)与Zu~(2+)的排放浓度,均低于排放标准,而且稳定可靠。同时,节省了基建投资仅为采用中和池的1/10-1/6)、化工原料与能源(50%水回用),减轻了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
电镀混合废水一体化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新技术开始应用于环保行业,其中以铁/炭内电解反应器为核心的技术在环保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1].这种一体化处理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电镀废水处理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化学法处理电镀废水时经常遇到的两个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一、是几种主要的重金属离子沉淀到排放标准时的pH值。通过多次试验得出了一个计算公式:pH=14+1g(Ksp/[M])~(1/n)。按该式可计算出某离子沉淀达标时的pH值。二、是各种络合剂对处理结果的影响。共试验了表面活性剂、氰根、酒石酸钾钠、柠檬酸钠、焦磷酸根、氯化铵、氨三乙酸及多种络合剂共存等八种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处理结果影响不大,大多数络合剂只有含量高达几百毫克/升时,才对结果有影响,但氨三乙酸的含量仅25mg/L时,镉和铜便不能处理达标了。多种络合剂混合共存也常使Cd、Cu、Ni、Zn等重金属离子的处理结果超过排放标准,也就是说比单一络合剂的废水困难得多。  相似文献   

4.
混合电镀废水的处理及其回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解法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工艺.试验表明,对于含铬、镍、铜分别为<100、<40、<60mg/L的混合电镀废水,经过电解单元处理后,中水出水可达到铬、镍、铜分别为<0.1、0.2、<0.2 mg/L.该工艺所具有的独特优势是出水的回用可行性较高.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一种占地小、投资与处理费用低的电镀混合废水系统治理技术,把还原、沉淀、凝聚、净化、回用合理组合;新设计的PW-N型净水器,采用螺纹式布水器,合理设置挡泥板、整流板、过滤筒,从而一次完成混凝、澄清与过滤,提高净水效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混凝+预处理曝气+预处理沉淀+A2/O生化法+物化"组合工艺对污水处理厂废水进行处理,对COD、TP、TN、NH3-N等测定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结果表明:COD、TP、TN、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96%、70%、97%,出水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COD浓度为46 mg/L、TP浓度为0.06 mg/L、TN浓度为8 mg/L、NH3-N浓度为0.6 mg/L,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标准要求,在进水浓度低于设计值的情况下,出水污染物浓度不易受进水量增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化学法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工艺流程及药剂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热动力学分析、理论计算和试验,确定在碱性条件下用NaCIO作氧化剂,Na2S和FeSO4作还原剂处理混合电镀废水的工艺流程,并通过计算和试验确定了Na2S和FeSO4的最佳药剂比为:Na2S80%~90%,FeSO410%~20%。Na2S FeSO4比单独使用FeSO4少产生60%~70%的污泥。该工艺在实际工程运行过程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张学红  许旅强 《广州化工》2013,(12):180-182
浙江省某电镀厂规模为1200 m3/d的电镀混合废水主要含有Cr6+、铜和镍等重金属污染物,采用以"二级FGFE物化沉淀+气浮"为主体的处理技术,在进水Cr6+、总铜、总镍和总锌分别为46.34 mg/L、14.9 mg/L、25.7 mg/L和3.1 mg/L时,出水中Cr6+、总铜、总镍和总锌等主要污染物分别为0.002 mg/L、0.14 mg/L、0.07 mg/L和0.13 mg/L,去除率分别达99.4%、99%、99.5%和96%,实现了重金属的稳定达标,出水水质良好,部分出水回用。  相似文献   

9.
问题提出:电镀混合废水量大、成份复杂、污染物多是污染治理关键,由于电镀件在镀前经过抛光滚磨、碱洗、酸蚀、电解活化等处理,使混合废水中夹入抛光灰、磨耗尘屑、油脂污垢混合废水 pH 值变化又大。基体金属剥蚀的重金属离子,此外,在电镀过程中跑、  相似文献   

10.
杨湘政  陆华 《广东化工》2011,(8):121-122
在中山某电镀工业园中以膜生物反应器为的中试核心处理单元对电镀前处理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混凝沉淀和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对该类废水中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停留时间为15~20 h,进水COD 1000~2000 mg/L的情况下,出水COD可达到80 mg/L以下,Cu2+和Ni2+都在0.1 mg/L,以下,达到国...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铸铁五金件表面存在的缺陷及其对镀锌层质量的影响。介绍了铸铁五金件的表面处理工艺及其机械镀锌工艺流程。指出了各工艺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生物膜-电极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物膜-电极反应器(BER)是一种非常新颖的废水脱氮技术,同传统的生物反硝化法相比,具有不需要外加碳源或者需要投加少量碳源等优点.作者重点介绍了BER在处理生活污水、含重金属废水和高浓度有毒有机废水中的应用研究状况,并对有待研究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该方法在废水处理中极具潜力.  相似文献   

13.
膜分离技术在镀镍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电镀废水处理工艺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膜分离技术处理镀镍废水的工艺特点,分析了二级膜分离技术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新型分子印迹菌丝体(Penicillium chrysogenum)吸附树脂处理印刷电路板废水,当铜的初始质量浓度为120 mg/L,pH=5时,静态吸附容量为53 mg/g左右,比商业树脂732提高15%左右;解析率在1 min即达到85%以上,而商业树脂732仅为11%.在中试实验中,连续运行80 h后,出口废水中铜质量浓度仍低于1.0 mg/L左右.与传统处理方法相比较,该法简化了废水处理工艺,节省大量的化学药品,大大降低了废水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5.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宫磊  徐晓军 《工业水处理》2004,24(3):9-11,20
焦化废水是煤制焦炭、煤气净化及焦化产品回收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受原煤性质、炼焦工艺、焦化产品回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成分复杂多变,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利用传统的方法和工艺处理焦化废水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近年来,不断有新的方法和技术用于处理焦化废水。作者介绍了焦化废水的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过程中所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及这些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应用情况,并对焦化废水处理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王雄  董斌  王婷  肖雪峰  程松 《工业水处理》2016,(12):106-108
采用隔油—气浮—水解酸化—A/O—生物接触氧化—BAF—Cl O2氧化—过滤工艺处理针状焦石化废水。工程实践运行表明:该处理工艺具有针对性,运行稳定性高、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单,处理后出水可达到《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37/599—2006)重点保护区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高效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工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高效复合生物反应器处理中浓度有机工业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高效率、出水好、能耗低等优点,并可以省去厌氧或水解等工序,便于维护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焦化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和氨氮,较难处理,如何有效处理焦化废水一直是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热点。从脱除COD、NH3-N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并对焦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IC厌氧反应器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第3代厌氧反应技术,由于其高容积负荷率特点,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中得到较广泛的推崇和应用,而对中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应用还不算多.针对啤酒生产废水的特点,将IC反应器成功地应用于啤酒生产废水的厌氧处理中,在IC反应器的设计、调试、运行过程控制和关键参数控制的实践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并获得了较...  相似文献   

20.
焦化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焦化废水是一种氨氮和有机物浓度较高的难生化降解有机废水。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在焦化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生物强化技术可以在原有设施基础上提高处理范围和处理能力,比较适合我国焦化废水处理的现状;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生物脱氮技术及生物流化床技术对传统生化处理技术进行了有效的改进,在焦化废水处理中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生化技术相比,化学技术的工艺简单,反应速度快,净化率高,但缺点是投资与处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