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本期《时代建筑》杂志聚焦“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化现实”.一方面在关注学术性建筑师的同时把目光投向庞大的职业建筑师群体及其职业现实;另一方面关注人世保护期结束后中国建筑师的执业境遇。中国的注册建筑师制度在1995年开始推行.第一批注册建筑师1997年开始执业。从2001年到2006年底中国入世的5年保护期里,政府一方面积极推行设计企业的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民营,专业设计事务所.以与国外的体制相对应,一大批民营设计事务所应运而生.生机勃勃。2007年开始.在资质、招投标、方案设计等方面.内、外建筑设计机构将全面接轨。中国建筑师和建筑设计机构面对着怎样的职业现实.又将如何应对挑战?《时代建筑》将为读者全面呈现针对这一主题的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2006年12月20日,马清运就职美国洛杉矶南加州大学(USC)建筑学院院长发布会于上海当代艺术馆举行。这个消息其实早在去年10月5日就被USC正式宣布,在业内引起反响,被《建筑时报》评为2006年度建筑设计行业10件大事之一。在年末的时候,马清运高调地举行了这个就职仪式。来自设计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4.
戴春 吴之光 伍江 张桦 卢求 伍敬 杜昀 赵晓钧 李军 陈国亮 章明 丁明渊 王川 刘廷杰 李岚 薄曦 郑可 陈云琪 刘洪 俞挺 孙彤宇 李论 刘克峰 杨小军 卜冰 邱江 王海松 王兴田 徐驰 施文灿 邓耀学 支文军 《时代建筑》2007,(2):32-41
开场白主持人:戴春|博士时代建筑编辑由上海市建筑学会.同济大学.五合国际建筑设计集团(5 1 Werkhart International),《时代建筑》杂志.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报中国楼市》主办.五合国际建筑设计集团,《时代建筑》杂志承办的“第三届中国职(执)业建筑师论坛”2006年12月2日在上海锦江饭店小礼堂举行。主题为“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化现实”分为5个分议题:议题1.中国建筑师的职能<建筑生产中的权利义务和职业定位>;议题2.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制度;议题3.中国建筑设计机构的发展模式及经营;议题4.中国建筑师的职业现状;议题5.国际化挑战——中国建筑师如何面对成熟职业建筑师体制和国际职业化服务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北京宪章》从“传统建筑学走向广义建筑学”一章中提出了“全社会的建筑学”的概念。笔者以为,这既是对20世纪建筑学发展的一个精当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建筑设计模式的一种良好展望。它至少包含以下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建筑师要参与社会,“建筑发展要考虑到全面的社会——政治背景,建筑师要作为专业人员参与所有层次的决策”;另一方面,建筑设计过程也要接受全社会的参与,“(建筑学)必须要创造出日益美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而这有赖于使用者与决策者的参与”。 1 建筑师要参与社会,参与城市人居环境建设中所有层次的决策 建筑是什么?答案从来众说纷纭。然而,不论说建筑是空间、还是场所,或是别的什么,人家都有这样的共识:建筑绝不只是一个房子,绝不只有一个物质的壳,它还必须包含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意义、经济意 相似文献
6.
7.
欲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要确定几个条件。否则,前提条件不一,就会产生不同的答案。这里所指的建筑师是指在大学建筑系毕业后从事建筑设计或建筑教学的,其他如历代的工匠,从事过建 相似文献
8.
9.
10.
2006年9月09日,HLA建筑事务所,山阴路132弄5号虹口区采访者:UA城市建筑受访者:侯梁因泰国海啸纪念馆国际竞赛而倍受关注的青年建筑师侯梁最近又在国际建筑设计领域为中国赢得了荣誉,作为现代亚洲设计界的领军式人物,侯梁被邀请与世界级建筑大师让·努维尔、多米尼克·佩罗等共同角逐韩国首尔表演艺术中心的最终设计权。建筑选址在首尔市中心的一座人工岛上,这座标志性建筑将重塑首尔市的天际线。2005年秋,HLA建筑事务所在竞赛第一轮角逐中胜出。侯梁采用创新策略——在进行专业表演的同时整合许多非正式表演,以花园式风格的方案在360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Architectural Design》2007,77(6):92-97
The work of Mathew & Ghosh Architects (Nisha Mathew-Ghosh and Soumitro Ghosh) boldly extends an abstract Modernist language and at the same time draws from the vitality of places. While the firm's early works were small in scale, mostly residential in nature and based on a reappraisal of the early Corbusian idiom, recent projects include large-scale urban and landscape interventions with diverse conceptual and metaphorical imperatives. They have moved from a more reticent stance to the urban exuberance of their more recent projects (for example, their own office building), something akin to a ‘savage architecture’ as posited by Kazuo Shinohara in the context of the unsynchronised nature of the modern city. The architects' object of contemplation is the urban ‘box’, whether a private residence, office or part of a church. The box is first fractured and reconstructed as a bricolage of tectonic fragments, memories and events, all tenuously related as if unity in a contemporary culture is for ever denied. Like the Japanese notion of ‘ma’, the moment between fragments - a slit or an emptiness between two hovering planes - is telling. Mathew & Ghosh participate in the continuity of a historical narrative yet mark out the fissures and disjunctions; sometimes negotiations with the continuity emerge from unintended interstices. While these configurations of the contemporary urban ‘box’ are both contextual and abstract, they are also phenomenologically rich. There is a sustained dialect to the architecture of Mathew & Ghosh that includes consummate materiality and fine crafting, light as a medium, and always, as Nisha Mathew-Ghosh states, ‘good spatial possibilitie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北京墨臣建筑设计事务所 《世界建筑导报》2006,(7):58-65
本项目中一直贯穿整个设计施工过程的理念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对当前城市与建设的思考,其二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设计体现了墨臣的思考,现代语境下,对文化和传统的认知需要创造性的思维,传统不能因循固有的形式而存在,需要符合当代的和未来的美学特征,在新的形式下,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如同经历一次由茧化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17.
《Architectural Design》2007,77(6):122-122
Piercy Conner, an innovative practice based in London, extend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rchitecture in a way ‘that demonstrates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its cultural and communicational possibilities’, and is the firm behind a number of microflat projects in and around London.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