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松子制取松子油及其微胶囊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浸出法制取松子油,并进一步测定其理化性质,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松子的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表明其含有高度的不饱和脂肪酸,精炼后的松子油进行微胶囊化。  相似文献   

2.
苏子油总甘油酯及其脂肪酸组成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子油中富含PUFA,是当前国内外医药、保健、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主要利用硅胶柱色谱技术,对苏子油总甘油酯及其脂肪酸进行分离分析。  相似文献   

3.
沙棘油微胶囊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含油量30%的微胶囊化沙棘油粉末配方中乳化剂的选择、配比及用量,同时对加工工艺参数如乳化温度、均质压力、喷雾干燥进风、出风温度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柠檬酸单甘酯、蔗糖酯170、蔗糖酯1570,按2:3:3配比,复合乳化剂用量2.2%~2.6%.此时适宜的乳化温度为65~75℃,均质压力为30~40 MPa,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低于210℃.出风温度100℃左右.  相似文献   

4.
苏子油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子是卫生部第一批规定的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60种物品之一.作为一种中药,紫苏对风寒感冒、支气管炎.哮喘、咳嗽等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苏籽中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可用于生产食用油和蛋白质.近期,苏子油中  相似文献   

5.
研究建立了水包油(O/W)型沙棘油乳状液的乳化体系,即柠檬酸单甘酯、蔗糖酯170、1570体系,它们的配比是2:3:3,用量是2.2%-2.6%;沙棘油微胶囊化包埋率达98%以上;沙棘油微胶囊化适宜的乳化温度是65℃~75℃,适宜的均质压力30~40MPa。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苏子的作物概况,苏子油的利用途径,以及苏子在浙江试栽成功,对苏子油进行的分析研究,并提出在南方推广种植苏子,将有利于解决南方缺乏多不饱和脂肪酸油脂资源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研究建立了水包油(O/W)型沙棘油乳状液的乳化体系,即柠檬酸单甘酯、蔗糖酯170、1570体系,它们的配比是2:3:3,用量是2.2%~2.6%;沙棘油微胶囊化包埋率达98%以上;沙棘油微胶囊化适宜的乳化温度是65℃~75℃,适宜的均质压力30~40 MPa.  相似文献   

8.
苏子油抗氧化性试验和苏子蛋白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告了鄂皖大别山区野生紫苏子和种植白苏子的成份,及以此为原料制得精炼苏子油的各项指标和脂肪酸组成,并对苏子油进行了抗氧化试验。另外还对苏子浓缩蛋白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蛋白提取率与pH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多孔淀粉包埋葡萄籽油微胶囊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亚油酸含量高达75.8%,为防葡萄籽油氧化,以多孔淀粉为壁材,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试验,对葡萄籽油微胶囊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建立微胶囊化回归数学模型,并对产品进行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多孔淀粉包埋葡萄籽油微胶囊化技术工艺条件为,芯材与壁材比率2.9∶1、包埋时间58min、包埋温度50℃,包埋率为30.31%,产品抗氧化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喷雾干燥法将南瓜籽油进行微胶囊化,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复合壁材配比、芯壁材配比及乳化剂的添加量,得到南瓜籽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南瓜籽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条件为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1:1、芯材与壁材的质量比为1:5、乳化剂的添加量为3.5%,此时南瓜籽油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1.05%。  相似文献   

11.
微胶囊化芝麻油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麦芽糊精为壁材,优化确定壁材、心材配方及工艺条件,采用喷雾干燥法对芝麻油进行了微胶囊包埋,并对产品进行了电镜扫描。在此基础上用DSC测定出该壁材的玻璃化温度为64.6℃,从而为该产品的常温储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制备含玉米低聚肽的紫苏籽油微胶囊,选择阿拉伯胶、可溶性大豆多糖、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HI-CAP 100)、酪蛋白酸钠和大豆分离蛋白5 种乳化剂,并添加不同质量分数的玉米低聚肽制备紫苏籽油乳状液,筛选出制备紫苏籽油乳状液的最适乳化剂及最佳的玉米低聚肽添加比例;进而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高载油量的玉米低聚肽紫苏籽油微胶囊,筛选和评价高载油量玉米低聚肽紫苏籽油微胶囊的壁材。结果显示:HI-CAP 100制备的紫苏籽油乳状液的液滴粒径主要分布在0.1~2 μm之间,并且玉米低聚肽添加量为5%时,乳状液的不稳定性指数为0.275,粒径为(0.76±0.02)μm;以HI-CAP 100为壁材经喷雾干燥制成的目标微胶囊(载油量≥50%)表面油含量为3%,表明HI-CAP 100对紫苏籽油的包埋效果较好,并且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表面较光滑适合作为高载油量玉米低聚肽紫苏籽油微胶囊的壁材;通过加速贮藏实验证明玉米低聚肽与茶多酚棕榈酸酯复配,能提高紫苏籽油微胶囊的抗氧化性。  相似文献   

13.
大蒜油微胶囊的生产工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扩大大蒜油在食品中的应用 ,文中采用喷雾干燥法研究了大蒜油微胶囊生产工艺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适宜的壁材组合为阿拉伯胶 :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 1∶1 5、壁芯质量比为 1∶1 5 ,料液浓度为 40 % ,乳化剂用量 0 3 % ,乳化剂复配比例以复配后的HLB值 1 2为准 ,在 5 0℃、2 0MPa条件下均质 2遍。  相似文献   

14.
茴香油微胶囊化的喷雾干燥工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茴香油喷雾干燥微胶囊化的喷雾干燥工艺。研究表明 :选用大豆分离蛋白与多糖复合作壁材并采用气流式喷雾干燥设备 ;喷雾干燥条件应为 :进料浓度 3 0 %、进风温度 195℃、出风温度 10 0± 5℃。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 :如果壁材材料改变 ,则喷雾干燥条件要作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实验以提取的芥末油为芯材,以阿拉伯胶和麦芽糊精作为壁材,经乳化、均质和喷雾干燥将芥末油树脂制成微胶囊,研究表明包埋芥末油树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阿拉伯胶∶麦芽糊精为2∶8,芯材∶壁材为1∶3,固形物含量为35%,均质压力26MPa、进料速度15 r/min、进出口风温度235℃/90℃,包埋率可达到93.1%.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紫苏子油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超临界CO_2流体从紫苏子中提取油品的工艺,探索了操作压力、温度、流量及时间对紫苏子油的萃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温度是影响萃取能力的主要因素,流量主要影响萃取速度;确定了较佳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7.
比较螺旋压榨法、液压压榨法和正己烷浸提法3种提取方法对紫苏籽油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3种提取油脂的主要成分含量,比较3种油脂的酸值、皂化值和碘值等指标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正己烷浸提法出油率为(27.93±1.50)%,高于液压法的(20.70±0.42)%和螺旋压榨法的(9.66±0.65)%。液压法提取油脂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小于其他两种方法,皂化值和碘值等无显著性差异,更有利于紫苏籽油的提取。GC-MS分析表明,液压紫苏籽油中亚麻酸相对含量为(68.84±0.07)%,高于螺旋压榨油脂的(57.20±0.57)%和正己烷浸提油脂的(57.04±1.77)%。在体外抗氧化活性方面,螺旋压榨紫苏籽油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高于其他两种提取方法所得的油脂。  相似文献   

18.
鱼油微胶囊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对近年来用于鱼油微胶囊制备方法及特点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枳椇籽油的微胶囊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富含亚麻酸枳棋籽油进行微胶囊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原料配方组分:M明胶:Mβ-环糊精1:6,M壁材:M水15:85,M芯材:M壁材1:3.5、复合剂加入量10%;最佳微胶囊化加工参数为:超声乳化10min、均质压力30MPa、进口温度160℃、出口温度80℃。所得微胶囊的包埋率为88.89%,微胶囊化效率为90.83%。经优化配比和工艺制成的枳棋籽油的微胶囊产品颗粒为球形,大小在8-10μm之间,颗粒表面平整光滑、层次清晰,大小分布均匀,包埋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