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现催化剂连续再生是连续重整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关键技术。根据实际生产运行中的经验,总结(UOP)CycleMax催化剂再生工艺在工业应用中遇到的问题,描述了再生系统由于闭锁料斗压力波动导致闭锁料斗与氮封罐、闭锁料斗与再生器的差压波动,导致再生系统频繁触发热停车,影响重整系统的再生催化剂品质和长周期运行。探讨了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以某在建项目为例,介绍了UOP连续重整再生工艺CycleMaxⅢ的技术升级内容,详细分析了反应器间催化剂提升控制、第四反应器至待生催化剂分离料斗催化剂提升控制、闭锁料斗缓冲罐至还原段催化剂提升控制、再生器底部至再生催化剂分离料斗间催化剂提升控制,为重整装置的开车和平稳运行提供了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高积炭连续重整催化剂由于碳含量远远超过再生系统正常运行所允许的水平,正常的器内连续再生会导致催化剂载体晶相破坏及内构件损坏。以某连续重整装置异常停工导致催化剂碳含量异常增加为例,在重整反应系统未进料的情况下,通过严格控制再生烧焦区入口温度、入口氧含量、催化剂循环量等参数,在再生器内依次通过固定床烧焦、移动床连续烧焦模式,实现了降低装置内催化剂碳含量的目的,然后通过反应进料并提高反应温度增加积炭的方式满足再生系统运行的条件,最终实现了催化剂正常再生,使催化剂活性得到完全恢复,成为国内首例高积炭连续重整催化剂器内再生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4.
针对连续重整装置CycleMax再生器烧焦床层上部对称测温点温差大的现象,对再生器烧焦床层温度、分离料斗料腿温度、粉尘卸出情况等进行了分析,发现:部分料腿堵塞、粉尘增多。由此得出:再生器烧焦床层温度异常源于分离料斗料腿的堵塞与再生器内网的局部堵塞。采用将再生白烧改为黑烧、敲击料腿以对堵塞料腿进行疏通、调节淘析气量、增加粉尘收集器反吹频次和粉尘卸出频次等措施,加大了催化剂粉尘的脱除,缓解了再生器烧焦床层对称测温点温差大的问题。建议加强对分离料斗料腿的伴热保温、控制重整进料终馏点与再生器烧焦参数、择机停工对分离料斗堵塞料腿进行疏通、清理再生器堵塞内网。  相似文献   

5.
何文全 《高桥石化》2004,19(6):12-17
催化剂再生系统的操作平稳,对于提高重整装置产品的液收率、辛烷值以及装置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针对连续重整装置催化剂再生系统运行出现的问题:氮气污染、再生气碱洗、催化剂还原、再生注氯、再生器筛网堵塞、催化剂循环等等,逐个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在优化催化剂再生气碱洗系统操作和再生器内筛网堵塞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UOP连续重整装置再生器或反应器中因催化剂颗粒间隙中气体线速发生变化而对催化剂颗粒移动产生的影响,并对几种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包括:①气体线速过高会造成催化剂贴壁或空腔现象,引起还原段料位和分离料斗料位突然降低;②再生剂和待生剂下料管线中,气体流动方向与颗粒移动方向相反,气体流速过高导致催化剂无法向下移动,引起催化剂循环中断;③对于闭锁料斗来说,如果闭锁区的下料管中催化剂料封被高压差破坏,气体就会互串导致闭锁区与缓冲区之间连通,且闭锁料斗的催化剂循环中断.通过对以上3种案例进行分析可知,分离料斗补充氮气量、氮封罐补充氮气量、闭锁料斗的补偿气流量异常增加均意味着输送故障已经发生.使连续重整两器的各处流量保持在正常范围是催化剂稳定输送的前提.当装置出现异常现象导致输送停止或波动后,需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和恢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美国UOP公司第三代催化剂再生CYCLEMAX工艺在1.2Mt/a连续重整装置的应用情况。针对装置运行中存在的催化剂结炭、催化剂添加料斗下料管易生锈、分离料斗料位波动异常、控制阀故障和碱洗塔超压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技术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8.
晁永庆 《石化技术》2022,(3):239-241
催化剂再生系统的操作平稳,对于提高重整装置产品的液收率,辛烷值以及装置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针对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0.75Mt/a连续重整装置催化剂再生系统运行出现的异常问题,如再生器氧含量波动、一次提升氮气量波动、再生电加热器负荷不足、还原电加热器热元件失效、再生注氯线不畅、增压机切机再生停车、再生器烟气外排阀故障等,逐个分析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连续重整装置再生器压降升高将直接影响本装置的正常生产。针对国内某炼油厂连续重整装置再生器内网堵塞造成压降升高的情况,从再生系统的操作过程、再生器结构特点及制造工艺等方面对压降升高的原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过度磨损、生产工艺操作不当是内网堵塞、压降升高的直接原因,内网所采用的轴向筛网结构和制造工艺的固有缺陷是间接原因。经过内网清理,同时优化干燥系统运行、淘析气系统运行,消除了再生器内网堵塞隐患。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炼油厂、北京康吉森自动化设备技术开发公司等单位承担的,连续重整国产化攻关最后一个子课题——连续重整催化剂再生控制与联锁系统,于2002年11月28日通过了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开发部的技术鉴定。 连续重整催化剂再生控制与联锁系统(CRCS)采用TRICONEX高可靠性TM2容错系统,实现了再生闭锁料斗的控制和联锁保护,具有可操作逻辑顺序控制和系  相似文献   

11.
洛阳炼油厂Ⅱ套重油FCC装置设计加工能力1.4Mt/a,采用单器单段逆流完全再生技术,根据2000年提高加工量和经济效益的要求,主风机组成为主要“瓶颈”之一。为此,考虑改为不完全再生,对改造的难点,如易发生尾燃和催化剂跑损加大采取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成功地将再生方式改为不完全再生,烧焦负荷提高,使装置处理量提高15t/h,并增加了回炼比,使轻油收率提高4.15个百分点,总液体收率增加2.55个百分点,油浆产率下降3.24个百分点,产品分布好;再生催化剂定碳保持在0.05%以下,活性上升4个单位,催化剂单耗降低。年增加效益约5000万元。  相似文献   

12.
从反应工程学的角度讨论了结焦沸石催化剂烧焦再生反应宏观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建立,根据已提出的修正的颗粒-粒子动态等温物理模型,分别推导出了多孔焦炭的燃烧再生阶段数学方程和无孔焦炭的燃烧再生阶段数学方程,为结焦沸石催化剂再生反应过程计算机模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洛阳分公司的单段同轴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现状及催化剂再生方式由完全再生改为常规再生的最初设想、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 ,对相应的技术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由完全再生改为常规再生后 ,装置操作平稳 ,处理量、轻油收率和平衡催化剂活性等也有了较大提高 ,催化剂单耗降低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甲醇制丙烯(MTP)所用的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再生温度、再生气体氧含量、再生气体流率和再生时间等对再生后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些再生工艺条件的变化均不改变MTP催化剂的晶相结构;优化的再生工艺条件为:温度500~600℃,气体中氧体积分数不小于9.19%,气体流率1 500~2 100mL/(g·h),时间6~9h。  相似文献   

15.
加氢催化剂再生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加氢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和机理,加氢催化剂再生技术的机理和分类,国内外新型加氢催化剂再生技术,加氢催化剂再生过程中影响再生效果的因素,以及工业装置催化剂再生时的防腐蚀措施.  相似文献   

16.
FH-5加氢精制催化剂的工业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FH-5加氢精制催化剂首次工业再生的情况,包括再生介质、流程.工艺参数及操作过程.对再生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FH-5催化剂的首次工业再生是成功的.催化剂活性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RN-10催化剂器内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加氢精制装置中RN-10催化剂器内稀释空气烧焦再生过程及防腐措施。通过比较再生后催化剂和新鲜催化剂的运行数据。说明RN-10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再生稳定性。采用器内稀释空气烧焦再生技术有利于恢复催化剂的活性。在再生过程中通过注碱液,注氨和注缓蚀剂等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再生烟气对设备的腐蚀。防止碱脆现象发生和盐类结晶析出堵塞管道。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哈尔滨石化分公司柴油加氢装置应用的临氢降凝催化剂FDW-1首次进行器外再生及再生后的工业应用情况,并与器内再生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器外再生不但避免了再生过程对设备的腐蚀问题,而且再生后催化剂的活性明显提高,为装置的长周期优质运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某公司芳烃生产项目中3.2Mt/a连续催化重整装置催化剂再生技术特点,该装置采用UOP第三代催化剂连续再生Cyclemax专利技术。从催化剂的装填、催化剂循环、ChlorsorbTM氯吸收等方面对装置开工及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介绍,对开工和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如催化剂提升不畅、系统催化剂粉尘量偏大、氯吸收罐超温、催化剂强度和比表面积下降快等问题,通过磨合、消缺和优化。在采用固相脱氯技术替代ChlorsorbTM氯吸收技术,重整混合进料换热器更换为缠绕管式换热器等措施后,催化剂循环系统流畅,催化剂粉尘量小于10 kg?d-1,在反应器入口温度不高于530℃的工况下,重整反应总温降达316℃,催化剂表现出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