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下一代网络是一种全新的网络,如何解决其地址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从IPv6、Enum和网络互通三个方向对下一代网络地址问题进行了研究。在IPv6方面,讨论了IPv6的邻居发现,地址自动配置以及寻址与路由方法,同时介绍了IPv6试验床,在Enum方面,讨论了Enum的地址解析方法,在网络互通方面,主要讨论了软交换的网络互通功能及其寻址方法。  相似文献   

2.
IPv6针对IPv4的缺陷在网络层做了很大的改变,除了采用128位地址解决IPv4存在的地址资源不足之外,还对报头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使之与IPv4的编址方式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IPv6只对传输层的TCP、UDP和下层的数据链路层做了很少的修改,这点在工程化过程中非常重要,因为部署单纯的IPv6可以沿用IPv4的经验,甚至比IPv4还要简单。然而,目前部署IPv6还将面临下面两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1NGN的编址问题讨论NGN的文章很多,但讨论NGN的编址问题的文章却不多。由于NGN构筑在IP网上,其网络地址和用户地址相分离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它的网络地址和用户地址采用什么标准?这很少有文章讨论。关于NGN的网络地址,目前有3种选择:IPv4,IPv6和E郾164(有关E郾164的介绍请见本刊今年第3期相关文章)。业界比较倾向性的意见是采用IPv6作为NGN的网络地址,具体的原理和理由有很多文章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也有专家主张NGN的网络地址应该采用E郾164[5],他们认为目前端到端的业务的终端采用E郾164编址有很多优点:(1)十进制编码;…  相似文献   

4.
邹琳  周兰 《电信快报》2012,(9):45-48
WSN(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大量能量有限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因此,能量有效性策略就成为了协议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基于IPv6的编址有利于WSN与IPv6网间无缝连接。然而由于WSN、IPv6的地址太长,要采用基于IPv6的编址,必须先解决能耗问题。文章通过简化IPv6地址提出一种改进的自组织编址方案,实现动态编址及无状态自动地址配置。  相似文献   

5.
在IPv4校园网络基础上快速部署IPv6网络。对IPv6的地址分配技术、路由技术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并结合Cisco和H3C两大品牌设备,给出配置方法。借助于认证系统的相关功能向客户机系统安装IPv6协议,并对IPv6地址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6.
移动IPv6及其在3G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快速增长的移动数据业务需求推动着IPv6(尤其是移动IPv6)和3G不断向前发展。对移动IPv6的通信原理以及3G数据网络的基本结构与协议栈进行了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移动IPv6在3G网络中的实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IPv6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v6是一个新版“网络层协议”,其设计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传统互联网的核心协议-IPv4协议的不足之处。自从1991年IPv6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在各方的努力下,包括地址结构、路由、IPv4/IPv6过渡,移动IPv6在内的各项IPv6基本协议标准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IPv4地址不足带来的影响和实现IPv6的必要性,对IPv6业务的推广及实现IPv4与IPv6的互通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韬  姚永晖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38(4):34-34,36,38,39
三网融合工作的推进、物联网的建设、移动数据业务的大幅增加等都很大程度上催生了我国当前对IP地址资源的需求.IPv4向IPv6过渡是必然的,新一代的1Pv6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IPv4存在的问题,同时还将提供更多的高性能服务.IPv6从根本上保障了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实效性,同时还可使有线网络和移动网络融于一网之中.本文...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有线电视》2020,(4):363-363
众所周知IPv6具有大地址空间、高安全性、小路由、支持自动配置、允许协议扩充等优点,不仅能解决IPv4网络地址资源紧张问题,还能实现物联网感知层“一物一地址,万物皆在线”的高需求,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中办、国办印发的《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中要求,2020年末形成完善的市场驱动的良性发展环境,在各领域全面支持IPv6,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在互联网的用户中占比超过50%,新增的网络地址不再使用私有IPv4地址;移动集团也发文宣称要在2019年建立IPv6网络运维及运营管理体系,要求网络基本具备IPv4/IPv6双栈能力,大部分4 G/5 G用户可使用IPv6网络访问业务,IPv6流量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1.
IPv6的地址结构特点与管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年生  GerardParr 《电讯技术》2001,41(4):122-127
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IPv6互联网的网络地址结构及其管理机制。与现行的IPv4地址相比,IPv6在地址的长度、分类方法、表示方法和类型等方面均不同相同。它可有效地解决IP地址枯竭与路由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具有地址聚类性、多播性、任播性和接口多址性等特点;而在IPv6地址管理方面则采用层次化路由选择策略,支持QoS路由协议,将地址解析通过领导发现协议来实现,新增了无态地址的自动配置,使得网络地址的重新编号变得更加简单快速。最后通过模拟仿真的方法,进一步分析说明了IPv6网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CERNET IPv6小组自1998年上半年开始了CERNETv6试验床的建设及IPv6技术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建成了覆盖全国8大地区的基于IPv4隧道连接的CERNETv6主干网。CERNETv6从6bone申请到了/24的试验地址,并从APNIC申请到了/35的正式使用地址。同时,在试验床上还开展了IPv4/IPv6过渡技术、路由技术、搜索引擎技术等等IPv6相关技术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通信世界》2004,(29):40-40
推荐理由:Netlron40G支持线速IPv6路由包括组播和安全性的IPv6服务以及IPv4到IPv6的转换能力,是专为那些需要通过包括BGP、OSPF和IS-IS在内的一系列完整、强大的IPv4和IPv6路由协议来支持互联_删级路由的服务供应商而设计的。  相似文献   

14.
快速增长的移动数据业务需求推动着IPv6和3G不断向前发展.文章对移动IPv6的通信原理以及超3G网络系统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IPv6在超3G网络中的实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IPv6标准的成熟和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发展,在3G中承载数据业务的IP承载网采用IPv6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文章首先介绍了IPv6相对于IPv4的一些新特点,同时介绍了3G的体系结构,然后对IPv6的这些新特点在3G中应用的进行分析.最后总结了IPv6对3G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IPv6标准介绍     
魏亮 《电信技术》2003,(7):27-29
1IPv6相关标准化组织鉴于IPv6的重要性和对下一代网络的巨大影响,越来越多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加入到IPv6标准的制定工作行列,但是IETF作为IPv6标准制定工作的主体这一事实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下面对几个重要组织所进行的IPv6标准制定工作做简单介绍。(1)IETF组织:主要致力于将IPv6协议顺利应用到因特网上。目前讨论的热门话题主要集中在流标签、寻址、DNS、DNS发现、多连接子网、多穴、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选择、IPv6MIB等方面。(2)3GPP组织:主要致力于IPv6技术在核心网的应用,当然也不排除在3G终端中采用IPv6协议。最早提出采用I…  相似文献   

17.
IPv6在全球范围内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目前支持IPv6的产品逐步成熟,IPv6的产品线逐渐完善,业界主要的路由器、交换机厂商及主流操作系统的软件开发商都已经实现了对IPv6的支持,对移动IPv6的支持能力也进一步增强,可喜的是国内厂商提出了许多成功的IPv6产品与解决方案。IPv6作为网络基础协议和核心技术,其本身并不能实现价值和产业化,它的发展必须借助需求的牵引和市场的推动。为此,运营商和制造商都在努力寻求IPv6的杀手级应用(Killer Applicatiom),但是从“技术优势”转换到“应用突破和业务创新”有待在实践中摸索,同时从“技术优势”到“运营成本降低”也有待在实践中进一步论证。我们策划本期专题旨在进一步坚定IPv6产业链上各方的信心,加速IPv6在我国的商用步伐。  相似文献   

18.
移动IPv6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移动通信采用的是电路交换技术,这种方式不适用于移动数据业务和移动多媒体业务。采用电路交换的无线网络将逐步改造为以IP分组交换为基础的无线网络,并最终实现无处不在的无线多媒体通信的梦想。介绍了移动IP的产生及移动IPv4存在的问题.移动IPv6的基本原理以及IPv6为移动分组网络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9.
移动IP技术     
林勇 《电信快报》2001,(7):11-13
先介绍移动IPv4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代理发现、注册、隧道技术和路由选择等,然后简单介绍移动IPv6的新技术新特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IPv4地址分配完毕,IP地址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鉴于IPv6的规模应用尚需时日,为正常发展业务,运营商在网络中引入了NAT44部署。本文针对NAT44部署相关策略、路由策略、用户溯源等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部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