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详细剖析了潮水盆地中侏罗统青土井组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共识别出23个短期、3个中期和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潮水盆地南北亚盆地青土井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格架,并对MSC1-3沉积相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详细研究,指出MSC2是砂岩型铀矿赋存最为有利的层位。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西南部上白垩统以发育大规模的河流、三角洲及湖泊体系为特征,沉积岩石主要为一套紫红色夹灰色的砂岩、粉砂岩及泥岩,可基本划分为7个三级层序和4个超层序。层序及其内部体系域的形成受相对湖平面变化的控制,其中二级湖平面升降控制超层序的形成和大规模砂体的发育,三级湖平面变化直接控制着三级层序的形成和砂体的空间分布与几何形态、物性特征,而古气候变迁对岩石的组构与物质组分有重要影响。本区的铀矿化直接受控于地层层序、沉积体系与砂体的物理-化学特性。铀矿化主要产于嫩江组以下的超层序下部的厚大砂体中,并与三级层序内的湖侵体系域密切相关,其中三角洲砂体是最有利的容矿主岩。在伴随着广泛的后生蚀变作用的同时,发生了以黏土吸附和黄铁矿一沥青铀矿共沉淀的铀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砂岩型铀矿产出盆地之一。来自古生物、沉积体系、孢粉的证据显示,自中生代以来该盆地古气候经历了5次的潮湿、半潮湿-干旱、半干旱的古气候演化阶段;铀矿化产出层位为潮湿-半潮湿古气候环境控制下的产物,潮湿-半潮湿古气候环境之后的干旱-半干旱古气候环境则有利于铀的迁移及富集成矿。准噶尔盆地的主硬铀矿找矿目的层为盆地的东缘、南缘和两北缘的侏罗系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次要找矿目的层为西北缘的自垩系吐谷鲁群、北部的古近系乌伦古河组。  相似文献   

4.
详细论述了向阳山地区盆地盖层的沉积体系和沉积相特征,并结合测井曲线将其划分为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两大沉积体系及五类沉积相,对每一沉积相从岩性、沉积构造、测井曲线的形态以及粒度分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了沉积相的时空展布特点和层间氧化带在泉二段中的发育情况。最后从沉积相发育的角度分析了研究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标准化的角度讨论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等3个术语和所谓的“压氡值”等2个概念。  相似文献   

6.
十红滩铀矿床属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含煤碎屑岩中。容矿层岩石中富含有机质,有机碳、可溶有机物、酸解吸附烃在不同地球化学分带的岩石中含量大小不同,尤以氧化还原过渡带含量最高。矿石有机质母质类型为腐殖型,处于未成熟演化阶段,酸解吸附烃为煤成气型。统计计算表明:容矿层中铀和可溶有机物、酸解吸附烃含量之间具明显的相关关系。分析了有机质在砂岩型铀矿床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容矿层中有机质在含氧环境下分解的产物利于铀在水中的溶解和迁移,而在缺氧条件下分解的产物,构成铀沉淀的还原和吸附地球化学障,在铀的成矿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梁河盆地是滇西地区砂岩型铀矿赋矿盆地之一,现已探明砂岩型铀矿床2个。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钻探查证,对梁河盆地砂岩型铀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梁河盆地内已探明砂岩型铀矿床定位于冲积扇扇中颗粒流-砾质辫状河沉积砂体中。铀矿化与潜水层间氧化带关系密切,铀矿体定位于潜水层间氧化带前锋与上、下翼。热水改造作用有利于基底岩石中铀的淋出,并沿断裂带上升进入沉积盖层中,在富含有机质、炭质的地段被吸附沉淀,叠加在潜水层间氧化带形成的铀矿体上,形成富铀矿体。铀矿化受蚀源区岩石、基底凹槽(冲积扇扇体)、地层层位、岩性岩相、潜水层间氧化带控制,热水改造作用控制了富铀矿体的展布。研究成果对在梁河盆地内开展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详细地研究了阿尔卑斯期以后陆相盆地砂岩中的铀矿床。陆相砂岩型铀矿包括冲积相中的铀矿、含矿煤层中的铀矿、冲积相红色磨拉石建造中的铀矿以及层间氧化带中的铀矿.本文介绍它们的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9.
砂岩型铀矿床中有关稀土元素的研究较少,在国内仅有对物源的示踪和其配分形式特征的研究。通过对吐哈盆地稀土元素在层间氧化带各地球化学作用带中赋存特征的研究,探讨了稀土元素在层间氧化作用中可能有的迁移特点,并对稀土元素的总量、轻重稀土元素的比值及δEu和δCe值等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以上参数变化与层间氧化带分带的关系,以及对铀矿化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北缘盆地-造山带体系在西北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盆-山耦合过程与成矿的研究是当代地质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以盆-山耦合体系演化、铀矿化目的层改造作用、砂岩型铀成矿理论为基础,将柴达木盆地北缘划分成四大构造单元,讨论了主要构造运动时期的盆-山耦合特征,分析了盆-山耦合体系对侏罗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的改造作用,指出了该区的主要找矿类型.  相似文献   

11.
以构造地质学和水成铀矿理论为指导,从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形等两方面分析伊犁盆地南缘铀成矿构造地质条件,认为由新构造运动引起的次级构造变动是控制和改造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主导因素,而且构造作用在伊犁盆地南缘东、西部存在着差异性。西部主要是中新生代次级构造运动造成掀斜使盆地边缘部分地层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有利于大型铀矿床的形成;东部以断裂和褶皱构造变形为主,不但使地层暴露地表而且使铀重新分配,有利于中小型铀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在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中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的基础上,结合铀矿石同位素年龄,划分了盆地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期次。通过对含矿目的层和后生改造成矿过程的构造控制作用研究,认为最后一次大规模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之前(N2前)的构造作用对砂岩型铀成矿有利,之后主要是对早期形成的矿体有所改造。对构造控矿的成矿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在构造变形较弱部位主要形成库捷尔太式铀矿床、在构造变形强烈部位主要产出萨瓦布其式铀矿床、而在原生红色或杂色层位(K~N)中主要形成巴什布拉克式铀矿床。  相似文献   

13.
通过比较昭苏盆地与伊犁盆地的构造,中、新生代地层,铀源,铀矿点分布,岩相古地理和现代地貌等6个方面的差异性,初步认为昭苏盆地断裂构造复杂,盖层剥蚀严重,中、新生代分布范围小,不具备形成大型铀矿床的条件。在昭苏盆地找矿的重点应放在盆地北部,突破口可能是北东部吾尔塔木斯河出山口外围,目的层是侏罗系水西沟群。  相似文献   

14.
从古构造、古地理重塑入手,系统分析伊犁盆地各沉积时期的沉积建造特征,并探讨其与砂岩型铀矿的关系。研究表明,伊犁盆地双基底建造形成了盆地的富铀基底,盆地早—中侏罗世在弱伸展环境下形成的暗色含煤碎屑岩建造成为盆地的含矿建造形成期,盆地晚白垩世—新近纪在弱挤压环境下形成的红色碎屑岩建造有利于铀的后生改造富集成矿。经统计分析表明,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化与含矿层的沉积相类型、单层砂体厚度及岩性结构等建造特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二连盆地铀与油、煤的时空分布及铀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连盆地是我国铀、石油和煤3种能源矿产共存的大型盆地之一,研究它们之间的时空和成因关系,对于盆地的综合找矿有着重要现实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铀矿产于侏罗纪、白垩纪和古近纪的粗碎屑岩中,油气田主要产于侏罗纪、白垩纪的细碎屑岩中.产煤的小凹陷就是有利的产铀凹陷,产煤层位就是找铀的目的层位.石油、煤产生的还原性流体对砂岩型铀矿的成矿作用为:(1)还原性流体沿着断裂向上迁移扩散,对上部岩石产生了强烈的还原作用,大大增强了岩石的还原能力,铀在还原性的岩石中富集;(2)来自地表的含铀含氧水与来自F部上升的还原性流体相遇混合,使溶液中的U6+还原为U4+而沉淀;(3)深部还原性流体可携带一部分成矿物质进入容矿砂体而卸载,从而造成铀的初步富集或叠加富集.由于它们有空间上和成因上的联系,建议对于产有铀、石油和煤3种能源矿产的沉积盆地,需采用综合找矿的工作思路,充分挖掘石油、煤炭和铀矿3个部门已有的钻探资料和成果,进行二次开发,有利于快速开展盆地铀矿勘查和矿产资源评价.  相似文献   

16.
萨瓦甫齐铀矿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构造运动使盆地盖层变得陡直甚至倒转,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不断被疏干,现今在垂深475 m以上已无地下水活动,铀矿体主要残留在古层间氧化还原过渡带中。根据水-岩相互作用的原理,试图通过研究岩样浸出液的水化学来获取古地下流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是华北地台西北部的一个大型坳陷盆地,大柳塔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该区找矿目的层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下亚段河流相砂体发育,并存在多条规模较大的砂带,经钻探查证在Ⅰ号和Ⅲ号砂带中存在黄色层间氧化带,且具有一定的规模。但由于该区的层间氧化带形成的时代较新,且成矿的铀源条件相对较差,因此,该区黄色层间氧化带的成矿前景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QJD铀矿床为一具有特殊形式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经过对该矿床古气候、沉积作用等的分析以及钻孔剖面的对比,认为含矿砂岩原生色以灰色为主,红色和黄色砂岩均为后期氧化的结果,并绘制出了姚家组上、下段氧化带前锋线分布图。通过对氧化带前锋线与沉积相平面展布图的对比分析,发现河道间的细粒沉积对前锋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河道间沉积及砂岩中的泥质夹层可以阻碍含铀含氧水的流动,在其附近形成氧化-还原过渡带和铀的富集。  相似文献   

19.
活动态U、Mo测量在SHTL地区砂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素活动态测量是一种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为了在北方砂岩型铀矿找矿中减小钻探的盲目性,实现快速评价,作者在二连盆地SHTL地区开展了壤中活动态U、Mo测量,以寻找砂岩型铀矿。选取U、Mo活动态中的黏土吸附态作为测量对象,在测区内共圈定壤中黏土吸附态U异常7 个、Mo异常5个。通过U、Mo异常评价并结合地质条件,预测了3个远景地段;经钻探验证发现了铀矿化,表明了活动态U、Mo测量寻找砂岩型铀矿床的有效性。建议在远景地段内进一步进行钻孔揭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